《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姓名:高令勇
论文提要
《合同法》是经济法律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充分反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经济需求。我们必须重视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研究和创新,推动经济健康、良性发展。鼓励交易作为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合同法的各个层面:合同的订立、效力,包括合同主体的范围、生效、变更和撤销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
问题研究:
1、无效合同的解除不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2、低效率的经济活动,不符合当事人的意志、不能充分保
证合同当事人的利益
3、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使得合同法中一些
条款不相适应。
解决措施:
1、要大力开展合同法的研究创新工作。
2、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将使我们在未来激
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结合我国
的实际情况,走中国特色的合同法之路。
关键词:合同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主旨精神,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合同法的出发点,它具有确立立法准则、确立行为准则、提供司法审判准则和法学研究依据的功能。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的认为是合同自由、诚实信用、合同合法、鼓励交易,有的认为应是合同自由、合同正义、鼓励交易等。
我国现行的合同法是1999年3月15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通过的,1999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它是在原有的《经济合同法》、《技术合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基础上规范合同法行为的立法。鼓励交易原则在合同法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
一、合同法的订立
合同是一种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因此,订立合同必须具备相应得法律条件,才能使合同成立,产生预期的法律效力。
民法通则中规定:一项民事行为成立必须有实质、有效要件和形式有效要件,而合同法则放宽了限制:
(一)在主体的范围上
我国合同法规定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第2条)。这一范围较以前的三部法律都有所放宽:1999年9月2日《经济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合同的主体范围界定于“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之间”(第2条)。根据我国1985年3月21日的《涉外经济合同
法》的规定,订立涉外经济合同法的主体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第2条),至于我国1987年6月23日的《技术合同法》的规定,订立技术合同的主体范围为“法人之间、法人和公民之间、公民之间”(第2条)
(二)在内容和形式上
1、合同的内容
合同的内容是双方当事订立合同过程中意思表示的具体化,它表现为合同中的各项具体条款,具体确立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及履约情况下之根据的作用。合同法理论针对各项条款对于合同目的的实现的不同作用,将其划分为主要条款和次要条款。其中主要条款是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合同欠缺主要条款则不能成立。
我国原有的《经济合同法》明文规定: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和酬金;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是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第12条)。而我国《涉外经济法》亦从主要条款角度出发,规定涉外经济合同一般应具备的条款包括:合同签订的日期、地点;核桃的类型和合同标的种类、范围;合同标的技术条件、质量、标准、规格、数量;履行的期限、地点和凡是;价格条件、支付金额、支付方式和各种附带的费用;合同能否转让或者合同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法;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
上述条款的规定带有强制性,事实证明这种规定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中,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因此,合同法舍弃了明文规定主要条款的方法,取而代之以指导性立法体现。该法第12
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酬金;(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同时还规定:“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格式条款: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订,并在订立合同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第39条第2款)。格式条款减少了当事人为达成交易,反复推敲各款项而支付的合同成本,帮助当事人预料合同后果,加速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纠纷的解决。
可见,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内容是由当事人约定的,立法不再强制性地要求具备哪些条款,从而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愿,也能够促进合同的订立,从而鼓励了交易。
2、合同的形式
合同的形式是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意愿一致的表现形式,属于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10条)。这一规定,予以合同订立以形式上的自由,提高了合同订立的效率。
我国原有的合同法较为强调要式合同,如《经济合同法》所规定的:“经济合同,除即时结清者外,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第3条)。这种立法体例虽有利于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和监督,却不能完全适应我国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为此,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采
用书面形式。”
我国合同法不是绝对性地赋予要式合同的特点形式以某种法律效力,而是着眼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明文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第36条)。“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以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第37条)。
(三)缔约过失者
缔约过失者是指一方或者双方在缔结合同的过程中,基于其主观过错而违反了缔结法定义务,致使所欲订立的合同未能成立或全部或部分无效,并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例如李某与刘某签订一房屋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的期限为10年,但合同中出租人故意隐瞒房屋已多处出现了问题,房主只是做过表面处理。并且没有说明出了质量问题由谁来维修,但由于没有维修,致使房屋侧墙倒塌,造成承租人财产损失,承租人要求出租人承担全部费用。
出租人违反了缔约过失责任,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合同法》规定,在订立合同时,出租人有瑕疵告知义务。如因此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应负赔偿责任。《合同法》第216条规定,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合同法》第220条规定,出租人应当履行租赁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