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赫兹(THz)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太赫兹(THz)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217太赫兹(THz)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余小游,李仁发,余方,谌晓明,李斌

(湖南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摘 要:随着微纳器件工艺的长足进步,太赫兹波的产生、探测与发射已经成为可能,消除电磁波

谱中的太赫兹空隙指日可待。太赫兹技术在深空探测遥感成像、深空探测通信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在简要介绍太赫兹基本理论和技术(简称THz技术)的基础上,对其应用于深空探测的前景进行初

步探讨。

1 引言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介于0.1-10THz之间的电

磁波(波长为),是处于毫米波和红外波之间的

相当宽范围的电磁辐射区域,涵盖了毫米波(0.03

-0.3THz)高端(0.1-0.3THz)、亚毫米波(0.3

-3THz)、远红外波(0.3-6TGHz)、中红外波

(6-120THz)低端(6-10THz)的广泛波谱区域。

太赫兹波虽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人体热辐射、

生物大分子的振动和转动频率、天体辐射到地球

的电磁波中的大部分、约50%的宇宙空间光子能

量、大量星际分子的特征谱线等都处于太赫兹频

段,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太赫兹辐射产

生和检测方法,导致太赫兹频段的电磁波未得到

充分的研究和应用,这个现象被称为电磁波谱中

的“太赫兹空隙”。

太赫兹波段处于电子学和光子学的交叉区

域,太赫兹波的理论研究也处在经典电磁场理论

和量子跃迁理论的过渡区,其性质表现出一系列

不同于其他电磁辐射的特殊性,从而可广泛应用

于波谱分析、成像和通信等领域。太赫兹波又被

称为T-射线,它在物理学、材料科学、医学和遥

感成像、射电天文、宽带保密通信、深空探测测

控通信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2 THz技术的研究现状

太赫兹空隙现象存在多后,随着60GHz以下

电磁波频段的日益拥挤、以及应用的不断发展需

要,太赫兹波段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太赫

兹科学和技术也成为倍受各国政府支持和重视的

先进科学技术,欧、美、日、俄等国家和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相应的基础性理论

研究和技术应用开发。

美国:THz技术在美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

发展,2004年被列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

一,在2006年被列为美国防重点科学,目前美国

有多个政府机构和民间企业和机构正在积极研究

此项技术,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美国国

防部(DARPA)、NSF、LLNL、LBNL、JPL、

BNL、ALS、Bell、IBM等,目前已经研究出的标

志性成果是0.225THz机栽雷达。

欧洲:欧洲主要有STARTIGER、IST、

THz-Bridge、Teravision、NanoTera、WANTED

等机构,制定的研究主题有THz辐射成像

(2004-2008),分子生物学研究(2004-2009),

THz空间天文学(2005-2009),THz遥感

(2005-2012),光子带隙材料(2004-2009),

微机械探测器(2006-2015)年,标志性成果是研

制出THz远距离检测系统(2006年重大项目)。

日本:日本政府在2005年1月也把太赫兹技术

确立为今后十年内重点开发的“国家支柱技术十

大重点战略目标”之首,并列入日本政府从2006

年开始到2010年结束的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予以支持。除此之外,日本还与欧美合作,成立

ALMA计划,建设全球最大的射电天文亚毫米波

干涉阵,计划投资10亿美元,每年开展三方研讨

会,该计划受到欧美日政府的高度重视。日本在

研制太赫兹技术的标志性成功是2006年研制出

1.5公里THz无线通信演示系统,完成世界上首例

THz通信演示。

中国: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建立了国内第一台

THz光谱测量系统【2】,并对GaAs中载流子的超快

弛豫过程以及GaAs/Au界面电场的快速变化过

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由姚建铨院士带领的天

218津大学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在周期极化

LiNbO3(PPLN)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西安理工大学超快光电技术研究中心在用超短激

光脉冲触发光电导开关产生THz射线方面也有一

定的突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

究所的曹俊诚等在包括THz物理、器件及其应用

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

应用物理所和首都师范大学在利用THz时域光谱

技术研究材料光谱特性方面也取得一定的研究进

展。

3 THz技术的主要特点[2]

太赫兹技术之所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首

先是因为该波段电磁波的重要性,物质的THz光

谱(发射谱、透射谱和反射谱)包含有非常丰富的

物理和化学信息,研究材料在这一波段的光谱对

于物质结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其次,THz脉

冲光源与传统光源相比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

(1) 瞬态性。THz脉冲的典型脉宽在皮秒(ps)

量级,不但可以方便地对各种材料(包括液体、半

导体、超导体、生物样品等)进行时间分辨的研究,

而且通过取样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辐

射噪音的干扰。目前,其辐射强度测量的信噪比

可以大于1Om,远远高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

术 ,而且稳定性更好;

(2) 宽带性。THz脉冲源通常只包含若干个周

期的电磁振荡,单个脉冲的频带可覆盖从GHz到

几10 THz的范围,有利于在大的范围里分析物质

的光谱性质;

(3) 相干性。由相干电流驱动的偶极子振荡

产生或由相干的光脉冲通过非线性光学差频产生

的THz波具有的时间、空间相干性,THz波的相

干测量技术能够直接测量电场振幅和相位,无需

使用Kramers-Krong色散关系就可以提供介电常

数的实部和虚部信息。因此,能够精确获得样品

折射率和吸收系数;

(4) 低能性。THz光子有较低的能量(4 meV@

1 THz,比X射线的光子弱近百倍),不会在生物

组织中:引起光损伤及光致电离。适合于对生物

组织进行活体检查;

(5) “指纹”征性。大多数分子均有相应的

THz波段的“指纹”特征谱,特别是许多有机分

子在THz波段呈现出强烈的吸收和色散特性,这

是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有关的偶极跃迁相联

系的。分子的偶极跃迁犹如人的指纹是千差万别

的,研究材料在这一波段的光谱对于揭示物质的结构及性质有重要意义;

(6) 凝聚态体系的声子吸收很多位于THz波

段,自由电子对THz波也有很强的吸收和散射,

THz技术将成为一个研究凝聚态材料中物理过程

的很好的工具。

(7) 对黑体辐射(热背景)不敏感。室温下,一

般物体有热辐射,这一辐射大约对应6 THz。从

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宇宙背景辐射有一半都在光

谱中的THz部分。

4 THz技术非常适合于深空探测通信

THz波在太空通信方面具有巨大优势,THz

卫星太空成像和通信技术已成为各大国关注的重

要领域【2】。在信息技术方面,THz波收发机的原

理试验已经开展,人造卫星上搭载的THz探测器

已成功地绘制了地球上海洋的温度分布图,其作

为宽带无线通讯的一种手段也正在研究之中。

THz频率位于红外线和高频无线电(主要用在移

动电话和其它无线通信系统中)之间,由于该频率

是目前手机通信频率的1 000倍左右,是很好的宽

带信息载体,特别适合作卫星间、星地间及局域

网的宽带移动通讯。

太赫兹波特别适合于深空探测通信,这是因

为:(1)在太空环境中,太赫兹波可以无损耗地

传输,用很小的功率就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而

且,相对于光通信而言,太赫兹波束较宽,容易

对准,量子噪声较低,天线系统可以实现小型化

和平面化;(2)太赫兹波存在着相对透明的大气

窗口(350μm、450μm、620μm、735μm、870

μm等波长附近);而且,与微波通信相比,太

赫兹波束较窄,波束方向性好,可实现外差式接

收,可用于实现月地间的定点保密通信或大容量

的多媒体无线通信传输;(3)当飞行器(导弹、

宇宙飞船、卫星返回舱、月球探测采样返回器等)

重返大气层时,由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飞行器

周围的空气被电离而形成等离子体,使得普通的

通信遥测信号迅速衰减,造成信号中断,此时,

太赫兹波是唯一有效的通信工具,其理由是:等

离子体中的电子在其平衡位置上以一个特征频率

fp振动,且随电子密度Ne的增加而增高,当通信

系统工作频率f大于fp时,等离子体可看作是低耗

介质,电磁波可穿透等离子体。当飞行器重入大

气层时,其周围浓密的等离子体的特征频率迅速

增高达到光谱信号频率,普通通信系统的工作频

率f将远小于此时的等离子振荡频率fp,通信信号

迅速被等离子体的谐振吸收而迅速衰减,造成通

219信中断;若以太赫兹波作为通信载波,则其工作

频率f始终大于等离子体的谐振频率fp,太赫兹载

波信号仍然可以穿透电离层,使通信继续畅通;

(4)与中、近红外线相比较,低端太赫兹波(亚

毫米波段)具备很强的烟雾、云层、非金属物质

穿透能力,利用太赫兹波的这一特性,可制造高

分辨率、全天候的导航系统,实现浓雾中的导航

和飞机着陆指挥;(5)利用亚毫米THz波方向性

强、能量集中的特点,可制作高分辨率的战场雷

达和低仰角跟踪雷达;利用强流相对论电子束,

能产生千兆瓦级的亚毫米太赫兹波脉冲功率,这

种超大功率的激光武器产生的波束能穿透等离子

体,使进入大气层的导弹引爆或干扰其内部的电

子设备使之失灵(致盲)。

5 THz技术在深空探测的应用前景

(1)应用于月球车

根据上面对THz技术的分析可见,太赫兹波

非常适合于月球车通信系统,主要原因有:首先,

THz波可在地球外层空间中近乎无损耗地传播,

用很小的功率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通信,这是月

球车与空间站、月球车与卫星之间、天体之间、

卫星星际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次,可利用太

赫兹波的大气窗口实现月球车与地球站之间的月

地通信;第三,可用太赫兹波穿透等离子体的特

性,实现月球车探测标本返回舱的测控通信。

此外,太赫兹波还可以扩展月球车探测功能:

不同物质在太赫兹波谱区域具有不同的吸收和色

散性质,很多凝聚态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

落在太赫兹波段,可以通过太赫兹光谱测量获得

其特征光谱,用于区分材料的结构和种类等;利

用此特性可实现月球车对月面物质的实时探测。

利用太赫兹波探测技术,可扩展月球车对太空的

探测分析功能,如分析宇宙背景辐射中的太赫兹

光谱、星系和星系际大气分子特征谱、行星和小

星体的大气动力学等,大大提高探月工程的效率。

(2)增强深空探测器的遥感成像能力

THz成像是信号很重要的一类应用【3】。目前

的成像系统技术从成像方式上可以分为被动成像

和主动成像两类,而主动成像又可以分为二维成

像和三维层析成像.被动成像主要是以自然界物

体发出的黑体辐射以及热背景的辐射作为信

号.最初的成像形式是利用被动式亚毫米波传感

成像,在太空探索中已经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

这些成像系统通常是搭载在人造卫星上,或是建

置在寒冷的水蒸气含量极低的南极地区。欧洲航天局(EsA)投巨资开发在THz波段工作的被动

CCD摄像机,在0.25THz和0.3THz频率上获得的

THz图像可以清晰地辨识隐藏在被成像人衣服下

面的物体,主动成像是由THz源照射目标,然后

检测反射或透射过目标的信号;主动成像可以使

THz信号的强度提高几个数量级,因而降低了对

接收器的灵敏度要求。主动成像系统可以用连续

波(CW)信号源,也可以用脉冲波源照射目标.最

早的THz主动成像系统使用CW气体激光器照射

目标,使用热辐射探测器或焦热电摄像机成像 。

由于脉冲THz成像系统较CW系统具有高得多的

信噪比性能,可以进行宽带检测和宽带频谱分析,

因此受到了普遍的重视。第一个THz脉冲二维成

像系统是1995年由Bell实验室的Hu和Nuss等建立

的,该系统基于TDS技术,使用光可开启光导天

线作为THz脉冲源和检测器。之后,wu等利用二

维电光晶体(EO)采样的k脉冲检测技术,提高了图

像获取的速度。Jiang等人利用脉冲技术进行THz

实时成像,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的提取速率。另外

的研究还有用光导天线阵列检测二维空间场、利

用准光学成像、动态孔径成像、近场成像、暗场

成像、显微成像等技术等。这些技术大大丰富了

THz成像的研究和应用。早在THz脉冲成像系统

出现以前,CW气体激光器THz源就已经应用到军

用飞机比例模型的3D成像和雷达截面(RCS)测量

之中 。1997年出现了基于测量反射脉冲行进时间

的反射模式THz层析成像系统,能够分辨由不同

反射系数的材料层组成的目标反射系数轮廓。

2002年Wang等提出了利用菲涅尔棱镜的频率依

赖特点实现层析THz成像的方法。J.Rufin等人利

用THz脉冲的时间反演成像,推导出了可以重构

目标的lD、2D、3D幅度和相位像的图像重构算法。

Domey等学者由地物探测原理出发,提出了基于

基尔霍夫迁移的THz反射成像技术

J.McClatchey等学者提出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

(sAR)技术的THz 3D成像概念模型,基于THz脉冲

测距的小比例尺度SAR被用于1:2400的驱逐舰模

型的散射成像。3D全息成像技术可以在同质的背

景介质中实现点散布的三维辨识,其潜在优点是

具有可以进行实时三维成像的能力。THz衍射层

析成像(Difraction Tomography,DT)技术可以不

需要多传感器就可以重构3D图像。计算机层析成

像((T-ray computed tomography,T-ray CT)技术可

借助成熟的CT技术,并将其推广应用到THz成像

系统中.由于T-my CT可以提取3D图像中每一个

像素点处与频率有关的折射率因子,因此具有很

大的潜在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