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浮石材市场调研报告

云浮石材市场调研报告

云浮石材产业发展状况

3.1 中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石材产业集群化,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我国石材产业集群按规模和影响力可划分为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和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两个类型。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主要包括福建水头、广东云浮、山东莱州、福建惠安等。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有:福建福鼎、罗源、安溪、晋江市永和镇,山东平邑、五莲,河北易县、平山、曲阳、灵寿、吉林蛟河、湖北通山、四川雅安、陕西紫阳、广西岑溪、贺州、北京房山、内蒙和林格尔、新疆哈密、鄯善等20个石材产业集群。

据统计,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材产业集群在3O个以上,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河北、广西等地。见下表。

图表 24:中国石材产业集群竞争格局(2009年)

资料来源:中国建材规划研究院

石材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石材产业支点和载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石材产业集群的石材产量已占到全国石材产量的80%以上。石材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贡献越来越明显。

按依托的内外部条件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又可划分为资源依托型和市场依托型两个类型(这里也可称非资源依托型,任何产业集群都离不开市场)。我国大部分石材产业集群属资源依托型产业集群,少数为市场依托型。莱州是资源依托型石材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莱州拥有山东白麻、樱花红、晶白玉等二十多个石材品种,其中山东白麻的荒料年产量为100万立方米,莱州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了“中国石都”的称号。市场依托型石材产业集群主要有水头、云浮等。云浮原也是资源依托型的石材产业集群,在经过200余年的开采后,云浮依托的云石资源已经枯竭,目前云浮的石材产业集群也演变为“买世界、卖世界”的市场依托型的产业集群。新疆的鄯善因拥有花岗石资源,又背靠中亚市场,所以兼有资源依托和市场依托的优势。

按生产的主要产品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可划分为大理石及花岗石装饰石材、石雕、板岩三个类型。水头、莱州、云浮等大部分石材产业集群以生产大理石及花岗石装饰石材为主,惠安、曲阳以生产石雕为主,易县、紫阳以生产板岩为主。

按石材产业集群的布局形态来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可分为带状产业集群与园区化产业集群。我国石材产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石材业发展的初期是由于人类对石材的需求推动了石材的开采,因此石材加工企业往往在石材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始发展起来,并且随着市场的开拓扩大,石材企业呈聚集发展的趋势。但是,石材业产品比较笨重,对运输的条件要求较高,石材企业往往聚集在交通方便的道路两侧,这就是云浮石材百里长街的主要成因。这也是资源依托型石材产业集群发展初期的一般自然布局形态。除云浮外,山东莱州、吉林天岗、新疆鄯善等仍保留着部分这样的形态,这就是带状产业集群。但随着石材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尤其石材国际贸易的发展,交通运输尤其是海运条件成为石材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沿海地区借助港口的优势,发展起了一批大小不一的石材产业集群,其中以水头为代表,把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园区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同区化石材产业集群的典型。

近几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在石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石材消费集中的地区已经建起或正在建设一批石材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大都把集群建设与园区化建设或城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2 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

产业集群是指从事同一产业的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家企业及为其服务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在同一地区集中投资所形成的企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竞争力往往表现为其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新价值的能力。产业集群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作为的特点,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下,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骨干力量。

产业集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由于形成完整的专业化分工体系,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

一是成本优势。集群内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齐全的公共基础设施,使得企业降低了配套成本,获得成本优势。

二是技术创新优势。集群加剧了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改进产品和服务,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随着集群区域的发展壮大,汇聚大量的中介机构尤其是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机构,对区域内企业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是市场开拓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将促进各类专业市场的建立,实现大生产推动大流通,大流通促进大生产。随着集群壮大,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增强区域的竞争力。

四是扩张优势。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生产要素进入集群区,促进大量配套企业和服务性企业进入,有利于集群整体的发展壮大。

集群内互相配套的组织形式以及集群的竞争优势,决定了集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发育完善的产业集群,不会因为集群内企业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轻易迁移。集群的发展,不但有利于经济总量的壮大,而且有利于产业根植,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

3.3 中国石材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石材产业集群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效,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统筹规划,升级改造。

首先是产业集群发展缺乏规划。由于我国的石材产业集群是自发产生的,大多缺乏总体的规划,包括发展战略、空间布局、营销网络规划等。这方面除水头、莱州等几个大的产业集群做得较好外,总的来说比较欠缺。

第二是总体水平较低。总体来说我国产业集群水平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在存在大量的落后的矿山开采方式和落后的石材生产方式。落后的开采方式首先造成了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其次是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落后的石材生产方式主要是表现在产业集群中还存在数量较多的作坊式企业,这些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低下,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第三是创新能力不够。我国石材产业集群除了少数的大企业外,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缺少技术人员,主要依靠低成本战略来形成竞争优势,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

第四是区域分布不平衡。由于我国的石材产业集群主要是由石材的进出口而带动起来,东部的产业集群较为发育,而中西部则发展较慢。在全国24个石材产业集群中,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共12个占50%,而西部只有四川宝兴县、陕西紫阳县、新疆哈密市、鄯善县4个。

第五是分工协作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完善。

3.4 云浮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3.4.1 云浮石材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云浮开发利用石材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东安石匠开山凿石,制作石人、石马、石舂、石磨、石门脚、石碑等。到了清朝,云浮出现手工锯石作坊,组建“云石行”,生产的“东安花石”曾出口到东南亚。解放前,在高峰莲塘和云城罗斗岗建立了广东石材ABC及民生机锯石厂。1954年首家公私合营云浮石料厂成立,云浮大理石板材赴京镶嵌在人民大会堂,并在1965年首次出口,使云浮石材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云浮石材作为产业真正的发展壮大是改革开放以后,产业规模一度呈爆炸式增长态势,迅速形成了初级产业集群,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其问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轮创业高潮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百业待兴。1983年云城区牧羊村六家村民联合兴办第一家个体石料加工厂,一年净赚6万元,引起巨大轰动,在其示范效应下,短短几年该村就建起了50多家石材企业。初试的巨大成功,促使当时的云浮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以超前的思路、把握契机、选择石材业为振兴云浮经济的突破口,推广牧羊村的经验,实施“大、中、小一齐上,县、镇、村、联户、个体五个轮子一齐转”的发展战略,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石材企业,至80年代中后期,云浮的石材企业由100多家发展到1200多家,推动石材业进入第一轮创业高潮。

第二轮创业高潮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石材产业进一步聚集壮大。90年代初云浮设立县级市,经济发展提速,市政府以324国道扩建改造为契机,沿国道两旁大搞工业区开发,扶持石材企业进园入区,同时在北京召开云浮石材发布会,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通过实施一系列扶持和引导措施,石材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石材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沿324国道形成了“百里石材走廊”,云浮成为全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

第三轮提高整理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现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福建南安、山东莱州等石材基地的加快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云浮石材产品档次不高、企业小等问题突显出来。这时市委、市政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促进产业提升,一是鼓励扶持石材企业走出广东、走向世界,组织企业参加各种类型的展销会、经济合作交流会等活动,使石材企业主的经营理念有了大的转变;二是发挥云浮石材业产业链完善、生产要素好的优势,重新制订扶持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来吸引较大的外资及民营企业进入石材业,期间引进了100多家石材“三资”企业,这些企业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三是调整产品结构,由粗糙传统型向“新、精、特、尖、巧”特色方向发展。随着云石资源的枯竭,资源配置逐渐向国际化发展,企业采购国内外名贵石材荒料,产品品种档次也随之提高。

3.4.2 云浮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概述

云浮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有“石乡”,“石都”之美誉,云浮石材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云浮市已发展为我国主要的国内外名优石材的加工和创新基地及石材贸易集散地。石材产销量全国第一,品种居全国首位,出口量全国第二。产品畅销珠江三角洲和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发展成绩显著,2004年2月和3月,云浮市分别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授予了“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的称号。 这些荣誉,都是云浮石材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

1.企业数量多,产能大,小企业居多

到2010年末,云浮产业集群共有企业约6000家,拥有加工设备4500余台套,年产1000多个花色品种石材,大理石、花岗岩等各类板材年产量共计超过22000万m2,异型工艺品600万套(件)以上,产值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15%左右,年产值超过300亿,出口超过100亿元。

图表 1:近年来云浮石材产业企业概况

石材企业 企业数量 特点

总体情况 超过6000家,活跃企业数量3000家左右 平均规模小,大多数前店后厂,分布全市,主要分布在云城区(3000多家)。

企业分类

按规模分 统计口径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少于50家,占全部石材企业总数的1%左右 --较大企业〈50家:有一定资金实力,市场范围较大;平均拥有2-4台套加工设备,30-50名员工,5000平方米以上经营面积;生产能力及产值占全行业4.5%左右。

--中小企业约3000家:平均拥有1台套左右加工设备,10人左右,不超过3000平方米经营场地,经营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生产能力及产值占全行业的90%以上。

--微型企业约3000家:没有或没有成套加工设备,有数百平方或没有专门的经营专场,主要从事石材工艺品、石材或机械贸易及配套服务,员工主要为经营者及亲属。产值约占全行业5%左右。

按所有制分 三资企业 近100家,其中港澳台客商独资或合作的石材企业31家 技术先进,设备较精良,资金较充裕,管理较规范,市场竞争能力较强

部分三资企业实际为本地人变换身份投资设立

私人企业、

集体企业 云浮市石材业中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 优势:投资主体明确,注重经济效益和市场开拓者;

弱点:投资行为有一定的短期性,作坊式加工,家族式经营,运作和管理不规范,技术含量较低。

2.分布集中,“百里石材走廊”形成加工、商贸交易专业市场(街市)

云浮石材主要集中在云城区的324国道两旁,连续几十公里,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