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水稻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04,42(2):142—146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 ! Y Q 二 ( j; 二 ! 鱼 

水稻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陈爱国- ,华泽田2,3,王 嫘 ,李志彬 ,苏玉安4,肖艳云 ,王彦荣 木 

(1.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沈阳110161;2.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57; 

3.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4.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沈阳110101) 

摘要:将高柱头外露率60B与低柱头外露率辽粳9杂交,以P 、P 、F.和F 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柱头外 

露性状(开颖单边外露率、开颖双边外露率、开颖总外露率、闭颖单边外露率、闭颖双边外露率、闭颖总外露率)的遗传效应;并以 F1群体为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各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柱头外露率的遗传符合E一2、E-1、E-1、E-0、E一1、E一1 模型:共检测到控制柱头外露的主效QTLsl2个,分别位于第1,2,5,8,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RM257-RM215的位 

点效应最为显著,其LOD值为12.96,贡献率为32.04%;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与QTL定位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水稻;柱头外露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QTL定位 中图分类号:S511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00(2011)02—0142-05 

Inheritance Analysis and Detection of QTLs for Exserted Stigma Rate in Rice 

CHEN Ai—guo HUA Ze—tian ,WANG Lei3,LI Zhi-bin2,SU Yu—an4, 

XIAO Yan-yun2,WANG Yan-rong4冰 

(1.College of A ̄onomy,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 10161,China;2.Tianjin Tianlong Agricultural S&T Co.Ltd,Tianjin 300457, 

China;3.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4.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 10101,China) 

Abstract:After crossing between 60B(Pl with high exse ̄ed stigma rate)and Liaojing 9(P2 with low exse ̄ed stigma rate),the genetic effects for the stigma exserting traits including glume—opening single exserted stigma rate,glume—opening dual exserted 

stigma rate,glume—opening exserted stigma rate,glume-closed single exserted stigma rate,glume—closed dual exefled stigma rate, glume—closed exsefled stigma rate were analyzed by the mixed genetic model between major genes and multiple minor genes by taking the Pl,P2,Fl and F2 as the materials.At the same time,QTLs for these traits were detected by the method of CIM with F2 popul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serted stigma rate was controlled by E-2,E-1,E-1,E-0,E-I,E-1 model。Twelve QTLs associated with six trails of exserted stigma rate were identified on chromosome 1,2,5,8,9.The biggest dominanat effeet QTL was located in interval of RM257-RM215 on chromosome 9,the LOD value was 12.955,explaining 32.04%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The result of genetic effect analysis was almost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QTL analysis. 

Key words:flee;exse ̄ed stigma rate;mixed genetic model between major gene and multiple minor genes;QTL 

自1970年野败型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和利用,杂交籼稻成功地实现了三系配套以来,杂交籼稻迅速发展,并 

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ll1。到目前为止,杂交籼稻的种植面积已占籼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杂交籼 

稻在水稻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籼稻相比,杂交粳稻虽然由于缺乏恢复基因,研究的难度较大,但由于创造 

性的采用“籼粳架桥”技术,将籼稻中恢复基因引人粳稻,成功地实现了三系配套,并育成了一系列超级杂交粳 

稻新组合,产量优势一般在15%~20% 。由于杂交制种产量低,限制了杂交粳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提高制 

种产量是推动杂交粳稻发展的重要途径。粳型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低是造成杂交粳稻制种产量低的主要因素。 

柱头外露可以大大增加授粉机会,特别是闭颖柱头外露有利于克服因父母本花时差造成的制种障碍 。柱头外 

露颖花的平均结实率约为非外露颖花的3~4倍,柱头外露颖花的结实率占制种异交结实率的70%~80%t I,因此 

提高柱头外露率对杂交稻制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柱头外露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条件、栽培措施和外源激素等影响 l,但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一品 

种本身I91。由于柱头外露率的遗传比较复杂[1 ̄131,而且研究起来难度较大,相关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随着分子技 

收稿日期:2011—01—10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10AA101302);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专项项目(2010402016) 作者简介:陈爱国(1982一),男,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水稻分子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correspon出ng author:王彦荣(1970一),女,辽宁省稻 

作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第2期 陈爱国等:水稻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143 

术发展,QTL定位已成为研究复杂数量性状的重要手段。目前虽然已定位到一些水稻柱头外露率的QTL[14-15], 

但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同,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本研究选用柱头 

外露率差异的亲本杂交,以Fz代为作图群体,检测控制柱头外露率遗传变异的QTL,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 

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机制,探索影响柱头外露率的主基因与多基因的效应 

及其相对重要性,为该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群体构建 

以高柱头外露率的保持系60B和低柱头外露率的常规品种辽粳9杂交获得F ,F 代自交形成F 群体。其 

中60B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培育的粳型三系不育系的保持系,柱头外露率可达74.7%。辽粳9为其 

选育的常规品种,柱头外露率为6.5%。 

1.2 田间试验与性状调查 

于2009年5月至10月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试验地种植P。、P 、F1及F2群体,P 、P 、F 各3O 

株,F 共900株,行株距30cmx20cm,田问管理同大田生产。P 、P2、F 各标记l0株,F:随机标记204株,每个单 

株标记3穗,在开花期分别调查开花数、柱头单边外露数和柱头双边外露数,在终花期调查闭颖单边外露数、双 

边外露数和总颖花数,并计算柱头外露率。计算公式: 

单边外露率= 等 ×100% 

双边外露率= 謦 ×100% 

总外露率=单边外露率+双边外露率 

1.3遗传分析 

采用数量性状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l】31,对P 、P2、F 和F。柱头外露率进行分析。 

通过迭代ECM算法(Iterate expectation and conditional maximization)估计各世代的分布参数,然后通过AIC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值选择相对最佳模型,之后进行适合性检验,包括均匀性检验(U2 、 、 )、 

Smirnov检验( )和Kolmogorov检验(D ),选出最优遗传模型。本研究中4世代联合分析的主基因+多基因 

QTL体系及A、B、C、D、E的5类共22种遗传模型的基本假定符号和参数参见GAI和WANG(1998)及章元明 

f2002)等的研究 ,91。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软件由南京农业大学章元明教授提供。 

1.4 DNA提取、PCR反应及产物检测 

DNA提取参照MURRAY等【2O]介绍的CTAB法。PCR反应采用201xL的反应体系,包括1IxL(51xmol・L )引 

物,0.2t ̄L(5U・ L )Taq DNA聚合酶,1IxL(2mmol・L )dNTP,25ng模板DNA和2 L的10xPCR反应液。PCR反 

应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5℃复性lmin,72 下延伸2min,进行35个循环。用6%的非变性聚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获得的PCR产物。 

1.5 QTL定位 

依据TEMNYKH等I21】和MCCOUCH等1221发表的水稻分子图谱和微卫星数据库,选择均匀覆盖水稻12条染 

色体的1000对SSR标记检测亲本间的多态性,共得到理想多态性标记96个。用所得到的96个多态性标记分 

析F 群体204个单株的标记基因型。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用QTL—ICIM软件对柱头外露率进行QTL定 

位分析。LOD=2.5作为阈值来判断QTL的存在。当实际求得的LOD值大于LOD阈值时,就认为该区段存在一 

个QTL,其置信区间为LOD峰值向下一个LOD值单位的区间。QTL命名遵循MCCOUCHI l提出的命名原则。 

2结果与分析 

2.1 亲本及各世代性状分布 

辽粳9的柱头外露率较小,约为6.5%,60B柱头外露率较高,约为74.7%。204个F 单株的柱头外露率呈 

连续性分布(表1),介于3.15%~74.3%之间,且在柱头外露率为20%~3O%时有一个明显的峰,表现出数量性状 

的特点.符合QTL区间作图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