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合唱艺术的认识

浅谈对合唱艺术的认识

对合唱艺术的认识浅析
提起合唱,可能很多人都会简单地认为合唱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唱同一首歌
而已,包括我自己,在学习《合唱艺术》这门课程之前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
是,在姜老师的讲授下,5个星期、20个学时的学习,我对合唱有了全新的理解。
接下来,就让我来浅谈一下我对合唱艺术的认识,把我在课堂上学习与感受到的
合唱的精神魅力与丰富内涵展现给大家。
首先,我们从合唱的定义上展开来重塑对它的认识。简单地说,合唱就是指
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
部演唱同一乐曲。从它的定义上看,对合唱歌曲的选择具有一定限制,要是多声
部的声乐作品,并且一个合唱团队应该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成员都扮演着一个
声部的角色,而并非是所有的人一起在那里齐唱。合唱包括了和声的功能、复调、
转调等多种旋律织体的表现形式。合唱中的和声是由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步或不同
步进行产生的纵向音响效果,因而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极富于声音表现力。
和声可以使合唱产生恢宏无比、气吞山河的震撼效果,如我们欣赏的冼星海的《黄
河大合唱》,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等;也能表现虚无缥缈、若隐若现的效果,
如拉索的《回声》、瞿希贤的《牧歌》等。
所以,合唱主要是靠声音及音色的搭配,而不是靠气势或者是动作等等来表
现一种情绪。在合唱艺术中,声音始终是核心要素,如果说独唱追求的是个性,
合唱追求的就是共性,因为合唱是整体的艺术,要求其歌唱发声的统一和谐,才
能形成共性的艺术处理与情感表现。但是,合唱艺术也注重每位成员的声音质量,
合唱团员需要对合唱的声音形成清楚的概念,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注重能将自
身的个性融入合唱共性的声音中。它是声音的共性的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
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和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
这种艺术更多地是淹没自己而突出集体,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有机组
合的和谐的整体。
虽说一个大的合唱团队是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但画出这道亮丽的风景,
保证合唱团队的质量是一定不能少了一个优秀的指挥。指挥并不是我们想的在合
唱团前面划下手势,做下动作,他在合唱团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合唱队
的支柱与灵魂。他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
的再创造者。所以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员对
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
精炼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做到动作大小适度。指挥要情绪到,准确地把握作品的
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换气点以及你的预示和眼神情感。动作要协调、富于
舞蹈性,美观大方并有可欣赏性,将内心的感情融会在动作之中,给观众留下美的
享受。因此,指挥的动作姿态要端庄大方,雍容可亲,情感真挚,通过指挥的表演激
发演员的情感,同时通过演员的演唱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
有了合唱团员的歌声和指挥官的动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算是一场真正
的有质量的高艺术水平的合唱。以合唱的定义为线索,我们已经可以整体把握合
唱是什么,以及它相关的和声、指挥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从合唱的艺术特点来进一步认识合唱艺术。在这次选修课上,
姜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合唱的六种艺术特点。第一,音域宽广。音域是指某一乐器
或人声歌唱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而合唱的音域是所有参与者
音域的总合。混声合唱的音域变化可以达到四个八度。各个声部都有它的中音区
和高、低音区。衔接起来表现纵的有立体感,表现横的有厚度。如赵元任谱曲的
《海韵》,带有女高音独唱的混声四部合唱,通过高低音的交互表现,展现了女
主人公拒绝平庸,追求自由的勇气,具有鲜明形象和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音色
丰富。
在合唱中可包含男女高、中、低声部中所有的戏剧、抒情种类,还有每个

人的不同音色,以及各种音色的不同组合情况。在合唱中,往往通过不同的音色
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如歌剧合唱中,女高音经常表现年轻少女,男高音经常
表现小伙子,女低音经常表现老大娘,男低音经常表现老大爷。
第三,音响层次
多。
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不同的和弦、不同的和弦转位、不同的声部组合、

不同的力度级别、不同的音色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在合唱训
练中,音响平衡是正确展示音乐形象,反映音乐内容的重要手段。
第四,气息持
续长。
合唱的呼吸有三种:整体呼吸、声部之间轮流呼吸和循环呼吸。在声乐表

演中,只有合唱中才有循环呼吸。它可以表现一种特殊的效果,在音量保持不变
的情况下循环呼吸,使听众没有呼吸之感为标准,这是合唱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
段。一个人的气息量是有限的,慢唱时一口气最多也就唱八拍。而合唱可使用“循
环呼吸”,保证在长时间内合唱的音响不中断,用以表现较缓慢、连贯、悠长的
作品,在无伴奏合唱中,效果尤其明显。在上课时,老师让我们分声部练习来亲
自感受气息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并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在合唱中换气,
和其他队员形成循环呼吸,让整个合唱不中断。第五,力度变化大。在声乐艺术
中,合唱的力度变化是最有表演力的一种形式。在一些有情节的合唱中,它可以
表现出戏剧性的特点。合唱的力度交化幅度大,有时轻得扣人心弦,有时响得鼓
舞人心。它可以从最弱到最强(ppp - fff),还有突强、突弱、渐强、渐弱等表
现手段。第六,表现力强。这也是所有音乐作品的一个共性,一个作品的创作,
都是为了表现一种思想和情绪。合唱可以表现各种种类的作品,不论主调音乐还
是复调音乐、不论任何历史时期、不论任何情绪、不论任何风格的作品,都可以
通过合唱来进行完美的表现。在课堂上欣赏的众多合唱作品也都体现了这一点。
如《游击队歌》,进行曲的群众歌曲,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
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形像。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乐》,正是他“从黑暗
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开创了合唱交响曲的
先锋。
不管前面的六种艺术特点如何配合,以何种方式展现,都是为了突出合唱艺
术协调、均衡、谐和的三大特点,从而体现一种艺术的内涵与价值。我们在欣赏
歌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蕴含的思想。
最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更深层次地认识合唱,理解它所展现的社会价
值及意义。在本次选修课开始时,老师就给我们强调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主
要是为了让大家在了解合唱艺术的同时,促进同学们形成和谐意识。合唱团是集
体的声乐艺术,它要求高度的和谐、统一,追求整体效应,具有严格的纪律。在
排练和演唱活动中,团员们互相帮助和协作,培养了团队意识。团员们在指挥的
带领下,学会倾听自己和整体的声音,为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整体的中去,有时
要调整,有时要克制,这正是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所以合唱
团员的集体观念最强,合唱团员之间的关系最融洽。此外,很多合唱作品内容本
身就能产生集体主义意识。那首气势恢宏的合唱作品《欢乐颂》,真正唱响了人
类的和平心声,传达出全人类的集体意志。振奋人心的《长征组歌》也表现了中
国革命烈士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消灭敌人的决心与毅力。而在当今多元化的经
济和文化领域中,尤其在中国目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情况下,合作精神与集体
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合作精神是人们社会工作的需要,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正
好合唱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大量带有集体主义精神的
合唱作品内容,能给合唱队员以集体主义感受,合唱队员从中也能得到集体主义
的情感体验。我们大学生通过长期的合唱训练,可以逐渐增强合作意识,把“小
我”放入团体的“大我”之中,将来步人社会,就能成为一名既有独立精神又有
合作意识的新型人才。
合唱对每个人的音乐功底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只要你有兴趣,只要你爱好
合唱,都可以加入到合唱的队伍中,和大家一起感受音乐之美,享受生活。故而,
合唱体现出很强的群众性和参与性,是一种大众文化,对于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具
有重要意义。因为合唱是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情感会比乐器更直接、更
细腻,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再加上绝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所以更容易被
人们理解和接受。如冼星海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至今仍燃起人们对祖国锦
秀河山的热爱,它成为了一种具有倔强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澎湃不息的心
声。感召、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强烈感受到以黄河船夫为代表的
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品性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定的反抗侵略者的英雄气
慨和奋斗精神,体会到中华的优秀儿女为民族的解放流血奋战的场景。合唱艺术
是一种情感艺术,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合唱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
心弦的艺术形式。它所有表达的情感,都是最直接、最真切、最深刻的。我们在
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合唱作品时,会因激情的旋律、生动的歌词而深深感动,
通过体验合唱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通过歌声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爱国主
义教育寓予合唱艺术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之中,把爱国的理想信念教育
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增强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合唱的定义、艺术特点、内涵价值仅仅是合唱这门大艺术文化中的冰山一角,
它所包含的学问与艺术魅力远远不止这三个方面,通过这三点我们并不能很全面
的认识合唱,但是,这几个星期的学习我也算是受益匪浅。每个周末,在学习合
唱理论的同时,还欣赏了很多优秀的合唱作品,也通过实际的演唱练习,感受到
了音乐的美,陶冶了情操,同时也丰富了我的周末生活。当然,我们也还需要进
一步的学习来提高我们的合唱认识与修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