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一、环境状况2006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略有改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库水质基本稳定,除辽河外,其它5条主要河流水质有所好转;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铁岭和朝阳6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锦州、阜新、辽阳和葫芦岛8城市达到三级标准。

按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在278天~346天之间,其中11个城市超过300天。

1.可吸入颗粒物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丹东、铁岭、朝阳、大连、营口、葫芦岛和盘锦7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它7城市超标0.02倍~0.47倍。

2.二氧化硫鞍山、阜新、辽阳、葫芦岛4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10城市符合标准。

采暖期二氧化硫浓度是非采暖期的3.2倍。

3.二氧化氮全省14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4.一氧化碳大连、丹东、锦州、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7个城市一氧化碳全年日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它7城市日均值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率为3.5%。

5.降尘全省14个城市降尘量年均值超过省控标准。

其中抚顺、阜新、鞍山、本溪市降尘量较大,年均值在20吨/平方千米·月以上。

受季节影响,4月份降尘量最高。

6.降水酸度全省14个地级市和17个县级市降水pH年均值为5.48,酸性降水频率为10.1%。

大连、丹东、抚顺、沈阳、铁岭、阜新、葫芦岛、锦州等8个城市及凤城、开原2个县级市出现酸雨。

其中大连、丹东、抚顺、沈阳4个城市降水pH年均值小于5.60,酸度较强。

丹东、大连市酸雨频率较高,分别为51.8%、50.6%。

(二)水环境质量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开展监测的4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总达标率为98.8%。

其中,30个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3%,13个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1%。

43个水源地中有40个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辽阳、盘锦、铁岭11个城市各水源地各月水质全部达标。

2.主要水库水质全省开展监测的14座大中型水库水质保持良好,大伙房、碧流河、观音阁、桓仁、铁甲、石门、汤河、柴河、清河、乌金塘、宫山咀和白石12座水库,除总氮和总磷外,其它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闹德海水库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参窝水库水质较差,为Ⅳ类水质。

3.主要河流水质全省6条主要河流中,鸭绿江水质优,全河段符合Ⅱ类水质标准;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和大凌河城市河段水质污染严重。

36个干流断面中,有61.1%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有55.6%和30.6%的断面超过Ⅴ类水质标准。

6条主要河流的49条支流中,有34条为劣Ⅴ类水质,占69.4%。

(1)辽河全河段为Ⅴ类~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分别超国家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1.0倍、0.7倍、0.3倍和1.0倍。

入省的东辽河、招苏台河、条子河3条支流均为劣Ⅴ类水质,污染严重。

与2005年相比,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浓度分别上升30.3%、21.2%和52.3%,氨氮浓度略有下降。

监测的19条支流中14条为劣Ⅴ类水质,沈阳的八家子河、左小河,盘锦的螃蟹沟污染最重。

(2)浑河上游水质良好,流经抚顺、沈阳后污染加重为劣Ⅴ类水质。

监测的7个断面中,4个断面为劣Ⅴ类水质。

沈阳段氨氮浓度为全省最高。

与2005年相比,全河段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分别下降了19.5%和11.9%。

14条支流中8条为劣Ⅴ类水质,沈阳细河氨氮污染最重。

(3)太子河源头为Ⅱ类水质,流经本溪、辽阳和鞍山3城市后水质污染逐渐加重。

全河段化学需氧量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氨氮略超Ⅴ类水质标准。

与2005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基本持平,水质无明显变化。

9条支流中有8条为劣Ⅴ类水质,本溪的细河挥发酚常年超Ⅴ类水质标准。

(4)大辽河大辽河为劣Ⅴ类水质,浑河、太子河汇合后的三岔河断面污染最重,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分别超标0.5倍、2.0倍。

与2005年相比,全河段氨氮浓度下降10.6%。

(5)大凌河源头为Ⅱ类水质,流经朝阳、锦州后水质污染加重为劣Ⅴ类。

锦州西八千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超标10.3倍。

与2005年相比,全河段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分别下降8.3%和3.6%。

支流西细河接纳阜新市污水,为劣Ⅴ类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生化需氧量3项指标超标,分别超标0.2倍、1.1倍和0.6倍。

(6)鸭绿江鸭绿江水质保持良好,全河段均为Ⅱ类水质。

2条支流瑷河和蒲石河为Ⅱ类水质,水质优。

4.近岸海域水质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以优良为主,一类和二类海水水域面积占监测总面积的89.6%。

6个沿海城市中,大连、葫芦岛海域全部为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优良;丹东海域以一类海水为主,水质较好;锦州海域以三类、四类海水为主,水质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营口海域以四类、劣四类海水为主,水质轻度污染至重度污染;盘锦海域全部为劣四类海水,水质重度污染。

全省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总达标率为90.2%,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

其中,大连、丹东和葫芦岛3市达标率为100%,锦州为75%,营口为50%,盘锦海域为零。

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个别功能区活性磷酸盐、铅、锌超标。

不达标功能区集中在辽河、大辽河和小凌河口的养殖区。

5.海水浴场水质全省海水浴场水质以优、良为主。

监测的6个海水浴场中,锦州孙家湾浴场全部为优,最适宜游泳;大连棒槌岛、营口金沙滩和葫芦岛313浴场优、良级达到100%,适宜游泳;葫芦岛兴城浴场水质较差,不适宜游泳天数占53.8%。

影响海水浴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

(三)声环境质量全省14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0分贝,低于国家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标准2.0分贝。

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的范围在65.9分贝~69.9分贝之间,均符合标准。

评价结果:大连、阜新、抚顺、沈阳、辽阳、葫芦岛和盘锦7城市为较好,丹东等7城市为好。

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2分贝,比上年下降0.6分贝。

评价结果:鞍山、葫芦岛、阜新3市为轻度污染,其余11市为较好。

全省城市功能区噪声总达标率为78.3%,本溪、营口、盘锦、葫芦岛4城市各类功能区均达标,其它城市达标率范围在60%~90%之间。

各城市中4类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现象较突出,平均超标3.8分贝,夜间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噪声超标是城市声环境的主要问题。

(四)生态环境质量按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及环境质量5种参数综合评价,全省57个市县中,生态环境质量为优的有20个,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3.6%;生态环境质量为良的有25个,面积占35.5%;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的有12个,面积占20.9%。

全省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分别为125.9万吨、80.0万吨、69.3万吨和42.0万吨。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3.0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9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为43.5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为25.8万吨。

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1.3亿吨。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64.1万吨、7.4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9.5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1.8亿吨。

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6.4万吨,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7.7万吨。

工业氨氮排放量为1.5万吨,生活氨氮排放量为5.9万吨。

工业废水中挥发酚、石油类、氰化物和重金属排放量分别为85.3吨、2872.2吨、102.6吨和29.63吨。

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988.2万吨,综合利用量为4949.9万吨,综合利用率38.11%;处置量为6050.8万吨,处置率46.59%;贮存量为2257.7万吨,贮存率17.38%;排放量为20.3万吨,排放率0.16%。

二、措施与行动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环保系统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原则,推进“三个历史性转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污染控制、城市创模、农村创优、环境监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业污染防治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编制完成《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及《“十一五”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规划》、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和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省政府与14个市政府签定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建立新扩改建项目总量指标核定制度;实施重点行业环保准入。

推行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启动辽宁省第一批43家企业强制性审核工作。

营口金龙集团和欢喜岭采油厂被命名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填补了省内空白。

(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编制完成《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建立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开展超标企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直接排污口、制浆造纸企业专项检查。

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等3家污水厂通水试运行,全省已累计建成3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56.3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50%,建成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系统。

省政府对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实施限期治理。

(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连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查;瓦房店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考核验收,成为东北首个县级环保模范城;本溪、铁岭2市向国家环保总局正式递交创模申请。

目前,全省14个省辖市中,已有2个市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0个市正在创建,阜新、朝阳2市也在积极筹划创模工作。

继续开展低空面源污染治理,全省共拆除燃煤小锅炉1897台,砍烟囱1361根;出台辽宁省城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完成14个省辖市和17个县级市2005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

推进国家在用机动车检测维修制度试点工作,全省共检测机动车60万台,机动车尾气首检合格率达到81%。

(四)生态保护编制完成《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和省政府联合主持的专家论证;沈阳、辽阳生态市和台安生态县建设规划已开始实施,海城等9个区县生态县(区)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论证,沈北新区等6个县区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