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多因为,于是所以_浅谈池莉小说《所以》

太多因为,于是所以_浅谈池莉小说《所以》

太多因为,于是所以
——浅谈池莉小说《所以》池莉说:“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因为’,于是‘所以’。

这是一部追求答案的小说,人有了痛苦就要想方设法地寻找解决方法,‘所以’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立场,还是一种无奈。

”小说的缘起正是由于发现了生活深处的种种‘因为’,‘所以’去自觉地追索一种答案。

太多人批判这部小说的咆哮体以及大量的感叹号和括号,看似粗糙的语言不似池莉之前的作品。

而我以为这恰恰是一种隐喻,隐喻叶紫一路颠簸的生命旅程。

诚如池莉所言,她是在用大量的短句来铺陈一个知识女性在四十多年中的遭遇和命运。

这是一部以颠覆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叛逆之作。

池莉在《所以》中抛弃了在人物塑造上所表现出来的淋漓尽致之感,有的,只是叶紫反复的提醒: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因为及所以,很多时候,因为就是所以,反过来所以亦是因为。

“所以”——一个带有故弄玄虚意味的关联词引领着我们看到了叶紫的以及我们的人生。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这人生背后又到底充斥着怎样的宿求。

一个有情致的女人,不断地追求,换来的却是悲剧性的一生,以充满梦想开始,以屡次受挫告终,最后的最后回归恬然无奈的生命状态。

在最初都是对生活满怀希望,对爱情充满憧憬的个体,但生活却使得她们梦想破灭,志气磨折,失望了再失望,一直到暗无天日的绝望。

对于女人,爱情就是一场命运。

生命中最大的幻想或许就是爱情,而爱情的破灭便意味着生命中最大的幻灭。

我们想要的只是那么卑微的一点点幸福,但幸福却迟迟不肯降临。

庆幸的是叶紫懂得人只能在循环往复的希望和绝望中重生。

面对生活向叶紫显示出的一次又一次的无情,我们看到了这个女人的坚持和努力。

从家庭到事业,从爱情到孩子,叶紫不断地转移自己的生活重心,但她始终未曾放弃的是对生命尊严的追寻,这恰恰正是她卑微而苍凉的生命中最熠熠闪光的地方。

叶紫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了她追求生命尊严的旅程,她必须来到这个世界,于是,她“毫无客气地按时出生了”,尽管她是个意外。

正是由于这个意外的“因为”,童年于叶紫而言是灰暗的,家庭给予她的只有冷漠、自私以及无尽的孤独。

又由于自身冰冷的家庭的“因为”,叶紫渴望通过婚姻获得另一种家
庭的温暖,这个时候关淳出现了,让叶紫看到了所谓的希望,就像一个落水者看到了一块浮木一般,叶紫紧紧抓住了关淳。

对于叶紫的第一次婚姻,其实从最初便可预见最终的悲剧,因为叶紫和关淳之间自始至终都毫无爱情可言,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的。

一个想借此换来留城的机会和以后的衣食无忧,一个想借此逃离自己冷漠的家庭。

叶紫在俩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有着太多不契合的前提下还是接受了关淳的拥抱和亲吻,这是生命的坚守在现实面前的低头,只可惜这次的低头并没有换来期待中的美好与温暖,这是她生命初的迷失。

叶紫不得不出发去孝感这个穷乡僻壤用自己的行动去寻找属于自己生命的尊严,实现她生命的价值。

当然她成功了,但同时也失败了。

为了生命中更为重要和长久的尊严,我们有时必须暂时抛弃当下相对渺小的坚守,二选一的抉择对于世俗中的个体而言实在太多。

叶紫在面对只有嫁给正团级以上的军官方可回城这个无奈而现实的抉择时,不得不暂时低下了她倔强的头颅。

在坐以待毙和奋力一搏之间她选择了后者,我以为,这正是一种自我的救赎。

在生活的逼迫下,人不得不缩小又缩小自己的愿望,一再地委屈自己,却还是坚持要幸福,不断用一个希望去取代另一个希望。

试想,叶紫需要多少毅力才能掩藏自己内心那么强烈的骄傲,当生命尊严的实现需要依靠这么一种卑微的方式时,我想我们在对叶紫施以同情的眼光外,更多的应当是敬仰。

这并不是每个骄傲的个体都能做到的,更多的所谓的骄傲是在固执的外衣下粉身碎骨。

而这份敬仰更应该体现在叶紫屈服中带有的执着和坚毅,这才是骄傲的个体的真正美丽动人之处。

艺术家的浪漫特性并不允许叶紫就此屈服于命运,在看到沈亚红与男友在层林尽染的秋叶中奔向对方并火热拥抱的场景后,叶紫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的渴望再一次被激发,而恰在此时林华这个有妇之夫以爱情的名义出现在了叶紫的生命中,叶紫毅然决然的舍弃了只需要自己身体以及自身所带的符号的禹宏宽。

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言,人就像拉磨的驴子,希望就是那前方的萝卜缨子,活着就是奔着萝卜缨子而去的。

人就是为下一刻将要来临的幸福而活着,就是怀抱着这样的期待而活着,即使那期待总是落空,那幸福终究也没有来到。

林华落拓不羁的文化气息,林华真挚而热烈的告白都让叶紫坚信自己在经历
了两次不幸的感情后终于等到了自己生命中最绚烂的一刻。

与其说叶紫是奔着林华的浪漫和热烈去的,倒不如说叶紫的选择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因为如果和禹宏宽结婚那她的生命将再一次走向无奈何苍凉,这对叶紫而言无异于一种精神上的酷刑。

就在人们即将相信痛苦之后终将迎来美好之时,生活又硬生生地将其残酷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叶紫面前。

叶紫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在婚姻这片沼泽的淤泥没齐了喉咙无法呼吸时才幡然猛醒。

不同于当初结束和关淳的婚姻的果断和决绝,叶紫在林华身上蹉跎了十三年并非还对他心存幻想,她的“全力以赴”和“煞费苦心”只是想要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维护人性的尊严,她需要社会的认可。

有太多的人质疑她和林华的婚姻,而这场婚姻显得美满和谐就是对那些“道德的侩子手们”最好的回击——尽管叶紫需要在背后忍受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而这折磨与痛苦或许就是人生命中无法回避的悲凉。

经历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男人,叶紫从最初的少女变成了现在的少妇,但不变的是她那份追逐生命尊严和价值的坚毅与坚韧,她前半生的命运是坎坷的,但我们又何尝能否认她的生命旅程会因为这些坎坷而愈显得美丽?生命就是一场长久的等待,等待一个理想的人,等待最终的完满,来确认自己的等待不会落空,确认坚持是对的,确认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叶紫一直在苦苦独自支撑。

四十年过去了,那个人还没有出现。

或许本就没有这样一个人能够理解你生命里的那些挫折,能够抚慰你的伤痛,能够与你感同身受。

又或许这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爱情。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妨碍我们的猜想——下一个闯进叶紫生活的会是谁?
每个人都是一条道路,一扇窗子,通往各个方向,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

《所以》中陆续登场的配角们让我们看到的是母亲形象的颠覆,父权的淡出以及好男人的缺席。

在文学传统中,母亲往往是善良、慈祥和无私的代言人,而在《所以》中,母亲的形象与传统彻底地决裂了,成为一个残暴的独裁者。

这个本该是叶紫最亲的人,却成了她一切噩梦的起源。

而父亲呢,远远地冷眼看着她跟母亲的斗争,是个局外人,是个邻居。

“我的父亲,在家庭政治舞台上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总是被夹在妻子与子女的矛盾之间。

”而关淳的父亲甚至就是另一个叶和贵,“他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阴谋与欺骗附近徘徊,经常欲言又止。

”他是个善良的人,却也无力插手妻子主导的一场家庭阴谋,他也是邻居般的,是一个游离在家庭之外的旁观者。

父权是淡出的,好男人的形象是缺席的,
他们“要么已经很老了,要么就是在家庭政治中泥足深陷”。

男人,在这部小说中,几乎全是卑曲的灵魂。

快乐地哆嗦,打夯般的笨拙,在家唯唯诺诺,在利益争夺时当仁不让,这就是男人吗?弱小的男人们,成功地衬托了女性的强大和女权的胜利。

可叶紫又说:“女人单凭自己是不可能让自己盛开的,她的生活里必须存在一个好男人。

”这是意识与行为的矛盾,又何尝不是人生的矛盾。

如果一定要得到才算幸福,那么面对无可挽回的失去,生命就没有任何安慰。

但生命本非我所有,失去不过是偿还,怀着这样的心再看,人生不过是一笔迟早要两清的帐。

借来的快乐都是要还回去的,遗憾也没有办法,只好设法活得更快乐,方才不许此行。

我相信叶紫做到了,她的一生不依附于任何男人绚烂地盛开了。

我们所看到的她的痛苦正是由于她同时获得了足够多的快乐,痛苦与快乐本就是双生的。

在全书的最后,叶紫依然相信她“真正的接头人还没有出现”,还会有人来跟她对暗号,阳光还会照进来,明天还会到来,她还活着。

所以,无论有着多少的因为,她有权利,也将仍旧,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只要我生命不息,所有结果都是过程。

”所有所以,都将成为因为。

而我追求的那个所以,只需要一个因为——我还活着。

就算什么都没有了,我还有我自己。

所以,故事还没有结束,正如“所以”这个词一样,欲言又止,心照不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