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番茄栽培定植管理技术温室早春茬番茄栽培技术规程一、番茄定植及定植后管理1、定植时间及定植密度早春茬番茄一般在1月底至2月初定植。
选整齐一致的秧苗,按40cm株距脱下营养袋,定植到垄中,每亩栽苗3000株左右。
然后灌定植水,水不能淹根。
定植后40cm小行上盖90 一110cm幅宽的地膜,盖在苗上,在盖地膜前需要把垄台整平整细,即用一条长30cm、宽5-6cm的木板,把垄台、垄帮刮光。
在每株秧苗处开纵口,把秧苗引出膜外。
大小行栽培覆盖地膜,早春膜下暗灌,既可有效地防止空气湿度过大,又便于管理。
但是,不宜先盖膜后栽苗,因为先覆盖地膜,用打孔器开穴,膜孔太大,无法防止水分蒸发,定植水也不容易灌足,不得不提早灌水,空气湿度很难控制。
在株间点施磷酸二胺每亩50kg。
定植最好选择坏天气刚过,好天气开始时进行,定植后经过几个晴天,光照足,温度高有利于缓苗。
2、定植前土壤准备定值前应施足底肥.要求每亩施入有机肥4-5吨,然后南北向起垄,起垄方式采取50cm小行距,80cm大行距,膜下暗灌的方法,株距40cm (不同品种间有差异)。
见图:-.-卢二单位:米地平面3、温度管理生长期天气较冷时,应加盖覆盖物进行保温,整个生育期温度最高控制在35C 以下.最低要求15C以上。
4、水肥管理在第一穗果座住以前应适当控制肥水,待第一穗果座住以后,可结合灌水追施化肥或叶面肥。
化肥的用量是每亩用尿素10kg、二胺10kg。
后期使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5、生产期管理(1)提高光照强度番茄对光照要求比较严格,每天揭开棉被后,清洁屋面薄膜,增加透光率。
(2)温度调节尽量保持较高温度,不超过30C不放风。
缓苗后控制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白天20-25C,夜间15C,并有利于花芽分化。
开花着果期以后,白天20 —25C,前半夜13—15C,后半夜7- 10C,地温20C左右对番茄生育适宜。
调节温度的方法靠放风和夜间覆盖棉被,即放风时间早晚、长短、放风口开的大小,揭盖时间早晚。
(3)吊蔓和植株调整番茄不像茄子、辣椒能直立生长,必须依附在支架上或改用绳线吊蔓。
自封顶品种植株矮小,用小竹杆插在植株一侧,绑蔓1—2次即可,无限型番茄必须插高架,用竹竿做架材,多次绑蔓,近年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遮光。
改用塑料绳或尼龙线吊蔓,效果很好,既方便又省工,还降低了生产成本,随时把番茄蔓缠绕在塑料绳上。
番茄植株第五片叶展开后,每个叶腋都会长出侧枝,自封顶品种6片叶发生第一花序,在花序以下各叶腋发出的侧枝全部摘除,主枝上留两穗果,侧枝上再留一穗果,其余侧枝全部摘除。
密植情况下,为了提早采收,也可只留两穗花序,即主枝侧枝各留一穗果实。
无限生长型品种,除主干外所有侧枝一律摘除,称为单干整枝。
一般留4穗果摘心。
摘心不宜果穗上部全部摘掉,应留两片叶摘掉生长点,以免下部叶片老化卷曲。
近年由于播种期提早,采收期加长,不摘心,任其无限生长,肥水充足,株高达2m以上,7月上旬以前能采收8穗果实。
(4)防止落花落果番茄生产开花座果期很难避免灾害性天气,温度偏低,光照不足,容易出现落花落果现象,必须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普遍使用番茄灵或 2.4- D。
番茄灵使用方便,果实不畸形,在一个花序上有2-3朵花开放时喷一次即可。
喷洒浓度需根据气温和品种确定。
在引进新品种时一定要做浓度配比试验,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使用2.4- D应在开花时用毛笔把10-15mg/l的2.4- D溶液涂抹在花柄上, 药液中加入颜料可防止重复处理。
处理过早、浓度偏高或重复处理容易出现畸形果。
不论喷番茄灵或蘸2.4- D,都应注意,防止溶液触及嫩叶,以免受害。
(5)疏花疏果打底叶小型品种每穗留5个果,一般每穗留3-4个果,其余连花带果全部疏掉。
当第一穗果实转色时,应把果穗下部叶片全部打掉,可增加通风和受光,促进果实发育。
(6)肥水管理缓苗后为了促进秧苗生长,防止开花结果过早,出现堕秧现象,可以灌一次水,结合追少量化肥,每亩10kg硫酸铵或磷酸二胺,化成水,随水灌入覆盖地膜的沟内,灌完水一定把地膜盖严。
在第一穗果已经座住,果实开始膨大时,进行第二次追肥灌水,追肥量与第一次相同。
第一穗果开始采收,第二穗果正在膨大,第三穗已经开花座果时进行第三次追肥,以后每当上一穗果将采收时,都要追肥灌水,追肥量根据植株形态表现决定。
结果盛期温度高,放风量大,水分蒸发快,在未覆盖薄膜的大行间追肥灌水,把化肥撒在垅沟里灌大水。
四、米收5月初即可上市,采收要在每天早晨进行,果实转红完熟后采收。
温室番茄病虫害防治一、温室番茄栽培的生理障碍1、畸形果在低温、多肥(主要是氮肥)、水分、光照不足,养分过分集中输送到正在分化的花芽中,花芽细胞分裂过旺,心皮数增多,开花后心皮发育不平衡,而形成多心室的畸型果。
幼苗期氮肥过多,冠根比例失调也会产生畸型果。
此外,喷花浓度过高或重复喷花,也会造成畸形果。
2、空洞果花芽发育过程中,由于高温、低湿、日照不足,受精不完全,种子少,种子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果胶少,成为空洞果。
使用生长调节剂浓度偏大或处理过早也产生空洞果。
3、裂果果实横裂、顶裂是开花时对花器供钙不足引起的,低温时更严重。
肥料过多,日照不良,即使能充分吸收钙,对花器分配也很少,如伴随低温、干燥更不利钙的吸收。
4、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温度过高或过低,高于30C低于15C影响了花芽的正常发育,使花粉发芽、花粉管伸长受抑制,影响受精;土壤养分不足,地温低,干旱,光照不足,根系发育差,整枝打叉不及时,夜温高,营养物质消耗多,植株徒长,生殖生长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或果实间养分供应不平衡,空气湿度、土壤水分不适当,土壤干旱,植株缺水,造成花粉不稔,空气湿度小抑制花粉发芽,空气湿度过高花粉吸水膨胀影响受精都会引起落花。
5、尖顶果生长调节剂处理过早或浓度大造成。
植株老化,营养物质形成少,低温,日照不足,花器及果实不能充分发育,容易形成尖顶果。
6、突指型果在形成花芽时,由于低温引起心皮不能正常结合造成。
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生。
7、脐腐病俗称贴膏药病,该病只危害果实,尤其青果期发病严重,多发生在鸡蛋大小的幼果,在开花后15天左右发生,初在果实顶部出现黄褐色小斑点,随症状发展,果实内部从油渍状,出现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成扁平状,向内凹陷,皮肉柔韧,湿度大时,病斑上上有某些真菌附生,产生粉红色或黑褐色霉层,一般不腐烂,病情不重时,果实尚可成熟,严重时病斑扩展到整个果面,果实停止膨大并提前变红,果型扁平,果面缺少果泽,失去食用价值。
这种病害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干旱或缺钙引起的。
在钙的吸收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草酸形成的多,就发生脐腐病,钙由于蒸腾作用而移动,首先集中在老叶中,其次是嫩叶、顶芽,最后进入果实,因此从钙的分配顺序来看,进入果实的量就很少,致使果顶部生理失调,而呈现病症。
防止该病的发生,除选用抗脐腐病品种外,主要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对钙的吸收能力,消除对钙吸收的不利条件,疏果减轻果实对钙的争夺,加强田间管理,调节好肥水,避免干燥、多湿、多肥,并结合施入碳酸钙和消石灰,均匀撒入土壤并深翻耕层中。
此外叶面喷0.1 —1%的氯化钙也有一定效果,如果喷氯化钙加入少量VB6有阻止草酸形成的作用。
8、番茄日灼病又称日烧果,果实成熟时常见的生理病害。
在果实向阳面发生,呈有光泽,似透明革质状,后变成白色或黄褐色斑块,明显有别周部健壮组织,病部变干后成草纸状变薄,果实有的出现皱纹,干缩变硬后凹陷,果肉变成褐色块状。
当日灼部位受菌侵染或寄生时,长出黑霉或腐烂,湿度大时又会引起细菌侵染而腐烂。
叶片日灼时,初期叶绿素褪色,后叶的一部分变成漂白状,最后变黄枯死或叶缘枯焦。
发病规律及原因:果实膨大期,天气干旱,土壤缺水,处在发育期或转色期以前的果实,受到阳光直射,果面灼伤或连阴骤晴,、受到蚜虫和病毒危害情况下发病。
防治策略:加强通风,采用遮阳网遮阴,合理密植;加强茎叶健壮生长,控制好土壤水分,加强病虫害防治。
9、番茄2, 4-D药害:病叶或生长点向下弯曲,新生叶不能正常展开,多成细长状,叶缘扭曲畸形,茎蔓凸起,叶色变淡,果实畸形,开裂或尖果。
发病原因:用2, 4-D蘸花时不注意碰到了叶片,施用2, 4-D过量,或误施混有2, 4-D化肥或农药。
番茄灵使用不当时也会产生药害。
防治对策:防治2,4-D 重复蘸花,若需喷花,需改用防落素,蘸花要适时,蘸花浓度10-15毫克/公斤,严禁把2, 4-D直接沾到嫩叶或嫩之上。
二、番茄病理型病害1、病毒病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发病率以花叶型最高,蕨叶型次之,条斑型较少。
而危害程度以条斑型最严重甚至绝收,蕨叶型居中,花叶型较轻。
A 花叶型:叶片出现明脉、轻重花叶、斑驳和皱缩,顶叶变小,叶细长狭窄或扭曲畸形,植株稍微矮小,出现落花落果、果小质劣,果面着色不均匀呈花脸状。
B 蕨叶型:黄绿色顶芽叶细长,呈螺旋形下卷,并自上而下叶片全部或部分变成蕨状叶,叶片背面叶脉紫色,微现花斑。
中下部叶片边缘向上卷曲,特别是下部叶片有的卷成筒状。
花冠肥厚增大。
病果畸形,剖视果心呈褐色。
植株矮化,细小簇生。
C 条斑型:可发生在叶片、茎蔓和果实上。
叶片上为茶褐色斑点或云纹斑;茎蔓初生暗色下陷短条纹,后为深褐色油渍坏死条纹,可蔓延围扰使病株死亡。
果面上布有形状不一的褐色斑块或淡褐色烫状坏死。
病部变色仅局限表皮组织,不深入茎内和果肉。
病因:花叶型由烟草花叶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蕨叶型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
条斑型由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及其它病毒混合侵染所致。
烟草花叶病毒在土壤里的病株残体上和越冬寄主上越冬,种子、农具、架杆等也可以潜伏病毒,黄瓜花叶病毒主要在野生寄主宿根上和栽培寄主植株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传播方式:烟草花叶病毒由汁液接触传染,从寄主伤口侵入,农事操作过程极易通过人手和工具等传播,病种子可使幼苗染病。
花叶病毒由蚜虫迁飞和汁液接触传染。
发病条件:该病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高温干旱,蚜虫数量大、迁飞早,蹲苗过度,瘠贫或氮肥过多,均有利于番茄病毒病的发生。
不同类型栽培以夏秋季露地和大棚番茄发病最重。
防治措施:(1)选播抗病品种:如中蔬4号、佳粉1号、2号、毛粉802,西粉3号等。
(2)做好种子消毒:播前种子处理,先清水泡种3-4小时,再转入10% 磷酸三钠溶液里继续浸种40- 50分钟,捞出后清水冲洗30分钟,催芽播种。
(3)加强栽培管理:定植田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
深耕晒垡,增施腐熟农家肥,促进土壤分解,提倡用营养钵培育壮苗,秋季番茄以适时晚定植为宜;定植苗龄要求带花蕾,却又不老化。
加强肥水管理,及早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做到晚打杈早采收,第一穗果形成及时灌水,座果后灌水应施化肥,培育壮秧,保花保果。
保持田园、架材、农具及农事操作者的清洁卫生,防止接触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