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一、我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导读篇P001)作为技工院校,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师资、场地、评价、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服务徐工各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是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

二、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成效(导读篇P001)1. 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设计开发工程机械装配调试与维修等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包含全新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学生工作页;2. 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具有较强教改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体化教师;3. 学习工作站建设:在新校区建设中建设与一体化课程相匹配的包括教学区、资讯区、工作区、工具区和展示区于一体的学习工作站;4. 教学管理:修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管理;5. 评价体系:创新对学生和对教师的师生评价体系。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九件事(导读篇P002)1. 确定专业领域:行业分析和需求分析,确定专业领域;2.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观察和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3. 转化一体化课程:教育教学分析,转化一体化课程;4. 描述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描述一体化课程;5. 开发学材(工作页):学习任务设计,开发学材(工作页);6. 准备课程实施:学习工作站建设,一体化教师培养,做好课程实施准备;7. 实施与评价:一体化课程实施与评价;----------- 学资学习网 ------------8. 改革管理模式与评价: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9. 持续改进:课程体系优化与持续改进。

四、课程改革的背景(P003〜P006 )1. 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2. 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3. 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人力资源价值定位。

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设(P011 )1. 专业课程与工作任务于一体;2. 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于一体;3. 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于一体;4. 学习者与工作者于一体。

六、技工教育主管部门对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提出要求(P015 )1.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2. 国务院〖国发[2010]36 号〗文件提到:“根据职业培训规律和特点,加强教育资料word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计划大纲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深化技工院文件提到:[2010]57 号〗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发……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提升办学水平……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校教学改革,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标准为依据、;体系”文件提〗[2011]11 号4.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组发;至9:“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上述文件均对技工院校提出了关于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为技工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七、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组成架构中的五大板块内容(P019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学习工作站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管理评价体系教育资料word八、一体化课程体系12个组成要素的深入理解与讨论(P019〜P021 )1. 一体化课程的来源:来源于行业企业情况分析与实践专家访谈,确定典型工 作任务2. 一体化课程的特征:表现为由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来,体现为学习领域。

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完成一项任务或一件作品 (工件)而展开,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咼。

3. 一体化的教学计划:体现课程结构模块化。

新课程体系结构建立依据职业能 力发展阶段来构建,从而对应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等不同培养层次。

4. 一体化的学习任务:描述任务的工作过程。

5. 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体现为学习工作站。

6.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

7. 一体化的学习方法:体现“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

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具 体的工作情境置于教学过程之中,并以工作性思维来构建教学过程。

8. 一体化的教师:是企业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体。

9. 一体化的教学管理: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教学控制系统,以学习任务 导向决定师生管理走向。

学生视学习任务实施需要灵活组建学习小组, 打破目前传统的班级固定的组织形式10. 一体化的考核评价: 实行过程化模块式考核,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和职 业能力的形成11. 一体化的学习材料: 包括工作页、任务书、工作手册、工具书、网络资源、参考教材等学习资源包。

12. 一体化的学生管理: 一体化的学生管理模仿企业构架管理模式搭建班级管理模式。

九、典型工作任务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区别(P023〜P026 )1. 技工院校往往直接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命题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导致课 程内容只体现某职业(工种)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但忽略 了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对教师综合职业 能力的评价能力的培养。

2. 要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借助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实现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3. 不管是国家职业标准,还是典型工作任务,虽然分析的角度不相同导致内容不一致,但它们基本来源于企业,是不相矛盾的,有其互相借鉴和参考的地方。

十、如何正确理解综合职业能力(P026〜P029 )1. 综合职业能力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体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2 •为什么传统的学科课程不能完全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1) 学科课程把学习理解为一个书本过程,无法实现学习的迁移性;(2) 考试评价是教师用来考核其教学质量的工具,评价的对象是教学内容而不是学生;(3) 考试成绩靠学生“死记硬背”得来,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

教育资料word3. 为什么传统的技能训练不能完全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1) 传统技能训练强调点状的操作技能训练;(2) 学生习得的技能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后被技术系统或技术工具所取代,没有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3) 传统的技能训练仅仅关注技能培训是否更适应工业经济时代,而对悄然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不合时宜。

学生要从单一的岗位技能转向不断发展的职业能力,因为从事职业活动不仅需要职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经验性的在工作过程中构建的工作过程知识。

4. 为什么一体化课程能基本实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1)一体化课程来源于某一(类)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整的一项工作中学习和工作,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含有学科知识内容,但与传统的学科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2)与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相比,职业能力的证明和鉴定非常困难;职业能力测评关注的重点是一个职业的工作以及工作所包含的各种能力,一体化课程是实现职业能力测评的重要载体;以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可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卜一、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P043〜P046)学科化课程体系是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构成的“三段式” 课程模式。

在这种模式之下培养的学生是好学生,但不是企业生产岗位需要的好工人。

因为学生考试门门及格不代表他能工作、会工作。

十二、培养具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新一代技能人才是顺应经济、社会、生产提出的新要求(P046 )传统的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绝活” 的人才,现代社会要求高技能人才不仅具备职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十三、教师角色的转变(P093)传统教师向一体化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要完成从“主角”到“配角”的转换,即成为“节目主持人” ,引导学生学习,主角是学生。

节目的总导演是本专业的课改专业组,工作页和作业指导书则可以认为是剧本,学生都按照“剧本”表演出了导演设计的节目时教学就成功了。

十四、如何理解课程改革的工作监控机制(P097 )1. 对新课程构建阶段的监控,主要是采用阶段性评审和汇报制度。

2. 对新课程实施阶段的监控,主要是对教学本文的质量监控、对教学实施现场的质量监控以及对教学实施效果的采集与反馈。

可通过座谈会、学生学业成果采集与评价、技能节、文化艺术节等方式,及时采集教学实施效果,制定改进措施,反馈改进效果。

教育资料word十五、一体化课程描述与学习任务设计、描述(P126〜137 )1. “一体化课程”指源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为学习内容,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工学一体课程;一2. 每一门一体化课程是一项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3. 每一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一体化课程以外,并不排除传统的学科课程或单项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4. 一体化课程的描述与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基本一致,但是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要根据学生学习特征和学习阶段进行分析,并且目标的表述要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安全意识、自我学习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5. 学习任务的设计开发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 学习任务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必须有完整的工作过程;(2) 学习任务的载体既可以在行业企业中寻求,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寻求,载体必须有教学价值;(3) 若干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但必须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 若干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尽可能不重复,但学习任务目标之各必须大于或等于其一体化课程的目标;(5) 学习任务的设计,特别是低年级的学习任务设计,尽可能体现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学习任务描述”是指针对本学习任务描述其学习和工作的过程,可参考该门一体化课程描述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从而与其对应的一体化课程相呼应。

十六、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内涵(P158〜P159 )一体化教师应该是企业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体,是技术技能能手与教育教 学能手的结合体,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企业工作实践能力, 能承担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1. 一体化教师集企业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于一体;2. 一体化教师集技术技能能手与教育教学能手于一体;3. 一体化教师队伍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组。

教育资料wordP178 )十七、一体化教案的编写(P164〜教师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编写案的比较一体化课程在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层面, 编写的依据,其次要明确教案的的教案< 在此基础上,要重点编写好“学习目标” 撰写一体化课程教案,首先要明确教案 "内容与过程”和“学习评、组成要素, 价”三个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