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师的语言艺术》读书心得
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的痛苦或者拯救。在所有的
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
我的态度还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拿起这本书细细读起来,这是一本关于老师如何与学生说话交流的书,
在看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交流时
的点点滴滴。
“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
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
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
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些理论我估计人人都懂,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是好
的。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仅靠理论来教育孩子那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
理论虽然精彩,但也不免失之于抽象和空泛。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这门艺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来反映的,所
以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口才。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自身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体
现教学功能的渠道之一,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是构成教师威望
与声誉的必要条件。教学语言应当是“一江春水”,不仅可以浮船载舟,还应蕴
含着丰富的能源,用物理学的术语讲,叫做既有动能又有势能,见之于外的为“动
能”,含之于内的为“势能”,即要有丰富的内涵。因此,教学语言功能的开发是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 教学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这是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标准。它的基础是教学
内容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这一点在理科的教学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这就要求教师
对概念的引入、公式法则的推导必须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言简意赅,而不能含
混不清,模棱两可。如有的教师将“或”与“且”混为一谈,将“都不是”与“不
都是”颠倒使用,将零指数幂定义中的“实”字丢掉,把正方形说成“又正又方
的圆”。诸如这些不准确的语言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一个准确的概念,更重要的
是使学生的思维严重的混乱。
2
文科也是如此:有的教师提问时,问点模糊,如“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
作用?”使回答问题的角度模棱两可,是结构安排方面还是表达中心方面的作用,
不甚明确;有的老师提问时有悖于学生对课文整体的认识,如“你觉得那些词句
写的好?”从逻辑上分析,便含有“你觉得那些词句写的不好”,把部分误解为
整体,割裂了文章的整体美;又如“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修”字应译为“修
长”而不能译为“修理”等。我校有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如果把一个教师的
一节课录下来,应是一篇没有任何语病的文章。”我很赞成这句话。
2、生动性、形象性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振奋他们的
精神,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
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位语言学家这样说过:“生动、形象、活泼的语
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干瘪的语言只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压抑,”在教学的实践中
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些受学生欢迎的、有威望的老师,他们的语言一定是生动形
象的,也就是说一定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听这样的老师讲课,
学生一定会有一种乐此不疲的感觉,学习这门学科时他一定会手不释卷。教师的
语言应该是雅中有俗、雅俗共存、交替出现。如英语中有这样3个词stupid、foolish、
silly,它们都与傻有关,但程度不同:stupid是指一个人的大脑反应慢接受能力差,
foolish是指一个人由于缺常识、头脑简单而常做出一些令人发笑的事,silly是指
那些低能、智力低下的人。这样讲解当然很文雅,但是课堂的效果不如用通俗的
讲法效果好,如stupid就是笨,指学习做事学的慢的人;foolish这个词用一个歇
后语讲就是“下雨天抱柴禾——潮了吧机的”;silly指大街上那些不洗脸、不梳
头、不知羞耻的人。这样,通过这生动形象的比喻,会给同学们留下一个明确的
界线。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一句是这样:“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日
失]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如果一字不错的
单纯翻译,教学效果不会太好,但如果要利用手势、动作和适当的语气,表演着
翻译,那会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译前半句时,可以手势过顶眼望前方,显示
无比羡慕的表情说,:“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译后半句时,
可以用平缓、神秘而庄重的语气说:“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然后照着镜子对
它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这是身体向左右倾斜一点)谁漂亮呢?’”
3
仿佛其妻就在面前。
3、逻辑性
教师的语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层层推
进、环环相扣,每一学科的知识处处充满辩证法,特别是理科,要求教师在教学
中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叙述严密、论据充分,要有鲜明的系统性、逻辑性
和连贯性,使学生从教师逻辑性强的语言中对知识有一个清晰、透彻、深入的了
解,那种罗嗦、自相矛盾、词不达意的语言要坚决摈弃。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对象来调节自己的语言节奏和
语调,使声音抑扬顿挫、快慢适中、富有节奏感。节奏太快,会使学生来不及反
应,信息难以接受,思维混乱;节奏太慢,又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干扰信息
的接受。声音太高,反复刺激学生,会使学生产生烦躁情绪,影响接受质量;声
音太低,如催眠曲,学生听起来吃力,兴奋中心难以形成,影响教学效果。
二、 教学语言类型
仔细考虑众多教师的教学语言状况,各有千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演讲式、口语式和风格式。
演讲式的特点是激昂,给人以动力,青年教师多采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方式
有自己的弱点,如果堂堂课如此,就显得别无他法,有些做作。
口语式的特点以亲切悦耳的口语侃侃而谈,把知识送入学生的心窝,不显山,
不漏水。教师讲的轻松自如、流畅和谐,学生听来不觉时光的流逝,有经验的教
师多用此法。
风格式是上述两种的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环境
采取最佳的语言选择,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只有少数造诣较深的教师才
具备这一点,但我们都应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三、 语言的训练和提高
用十五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良好的基础,长期的训练,不懈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自然已具备了必要的工作条件,但从具有较好的教学语言角
度来讲,则必须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如文学、曲艺、历史、地理、天文等,
要尽量积累丰富的词汇,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如此繁多的知识,不可能在师
范院校的几年里掌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学习去积累。
4
工作本身就是训练,但是要不断提出更高的标准。为了使自己的语言逐步形
成风格,无论何时都必须坚持宁慢勿快、宁少勿多、宁纠勿掩,只有这样,才能
逐步强化语言的规范意识。
“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乃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的学校”,为了出色
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教师自然要在各方面进行不懈的追求,语言更是如此。谁不
愿意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活泼?谁又不愿意使自己的语言富有艺术的魅力?但,这
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
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