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五)[北师大版]历史试卷2008-03-29 08:16:22 阅读3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下面的历史问题是为展示你的学习成果而设计的,一共五大题,全部做对可得70分。
历史与思想政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你可以参考历史教科书和其他资料,希望你认真审题,独立思考,涉及人名和专用历史名词须准确作答,遇到困难时也不要轻易放弃,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一位老人生于公元前60年,卒于公元8年,请问他去世时的年龄是()A、70岁B、69岁C、68岁D、67岁2、公元5世纪末期以后,在洛阳城中看到很多身着汉服的人,他们最有可能是哪一个少数民族()A、回族B、鲜卑族C、蒙古族D、满族3、秦陵兵马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明想要去参观,应该去()A、陕西B、甘肃C、四川D、广西4、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其主要意义是()A、第一次把西藏和新疆地区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理C、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巩固了祖国的边防D、打击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5、以下关联中,错误的一项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邓世昌——黄海海战C、李鸿章——汉阳铁厂D、左宗棠——收复新疆6、大众传媒对近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要影响,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报纸产生在()A、天津B、北京C、广州D、上海7、右边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抗日战争胜利C、国共重庆谈判D、南京解放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迈入社会主义社会②实行改革开放③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④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①④D①②④③9、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列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的是()A、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象形文字10、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是()A、自上而下的改革B、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1、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小王列出了下面的战役,请你帮他选出战争中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一组()①凡尔登战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诺曼底登陆战役④攻克柏林战役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2、下列哪项不是表格内容所表达的信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6.7%5.6%5.3%2.9%9.6%3.5%A、日本经济增长率最高B、联邦德国增长率超过美国C、经济增长率最低的是英国D、美国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二、组合列举题(13题、14题各4分,共8分)13、安徽历史悠久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回答下列有关安徽历史的问答。
(1)爆发于安徽境内的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2)明清时期为珠算的普及作出重大贡献的皖籍数学家(3)三次到达延安为和平积极奔走,人称和平“将军”的是(4)首创我省“包干到户”的是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4、某班同学要办一个世界史专栏展,但对下列历史知识的分类发生了争执,你能帮助他们吗?(要求答案填写序号)A、《荷马史诗》B、丕平献土C、牛顿D、爵士乐E、查理·马特改革F、《天方夜谭》G、好莱坞H、爱因斯坦第一类:A 第二类:B 第三类:C 第四类:D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5、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大西洋沿岸。
()改正:(2)1927年4月,汪精卫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此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改正:(3)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改正:(4)19世纪末,一名德国记者乘飞机前往英国伦敦采访。
()改正:(5)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改正:四、材料解析(共2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革,它包括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
(“近代化”与“现代化”在西方语汇中本是同一个概念)材料二:……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
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1)作者认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请分别说明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包括领导力量、事件名称)。
(6分)领导力量历史事件名称自强变法革命改革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2)概述中国以欧美和苏俄为师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4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希勒称十六世纪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世纪。
材料二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抑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一所说两个“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2)材料二中的哪次活动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最大?请简要阐述理由。
(4分)(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4分)五、活动与探究(本题8分)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2006年2月11日正式公布,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怎样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2分)(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曾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是什么?(2分)(3)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2分)2008年中考模拟考试(五)(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题号1234567891012答案DBABCDCACBAD二、组合列举题(13题、14题各4分,共8分)13、(1)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2)程大位(3)张治中(4)凤阳14、A F B E C H D G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5、(1)(×)改正:大西洋改为红海(2)(×)改正:汪精卫改为蒋介石(3)(√)(4)(×)改正:飞机改为汽车(5)(×)改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为“求同存异”方针。
四、材料解析(共20分)16、(1)领导力量历史事件名称自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变法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2)以欧美为师:一是指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政治制度,倡导民主和科学(走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主要成就:推翻了清朝的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以苏俄为师:是指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或社会主义道路)其主要成就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7(1)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2)哥伦布发现美洲开辟了从欧洲横渡大西洋直达美洲的新航线,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的状态,随后的早期殖民掠夺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它的出现使国家间的障碍减少,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抑制全球化是违背潮流的,由于发达国家凭借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制定“游戏规则”,全球化中必然有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言之成理即可)。
五、活动与探究18、(1)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耕地(称“份地”),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得转让(2分)(2)民生主义(或平均地权)(3)①土地改革;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国农业获得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