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调研报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08317934" 一、研究背景及方法 PAGEREF _Toc108317934 \h 1HYPERLINK \l "_Toc108317935" 二、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PAGEREF _Toc108317935 \h 3HYPERLINK \l "_Toc108317936" 2.1 对互联网的印象 PAGEREF _Toc108317936 \h 3HYPERLINK \l "_Toc108317937" 2.3 网络的内容可靠吗? PAGEREF _Toc108317937 \h 4HYPERLINK \l "_Toc108317938" 2.4 互联网是否需要管理和控制?PAGEREF _Toc108317938 \h 5HYPERLINK \l "_Toc108317939" 三、互联网的采用与使用 PAGEREF _Toc108317939 \h 7HYPERLINK \l "_Toc108317940" 3.1 互联网采用 PAGEREF_Toc108317940 \h 7HYPERLINK \l "_Toc108317941" 3.11 性别 PAGEREF_Toc108317941 \h 7HYPERLINK \l "_Toc108317942" 3.12 年龄 PAGEREF_Toc108317942 \h 7HYPERLINK \l "_Toc108317943" 3.13 受教育程度 PAGEREF_Toc108317943 \h 8HYPERLINK \l "_Toc108317944" 3.15 在职状况 PAGEREF_Toc108317944 \h 9HYPERLINK \l "_Toc108317945" 3.17 个人收入 PAGEREF_Toc108317945 \h 10HYPERLINK \l "_Toc108317946" 3.17 个人收入 PAGEREF_Toc108317946 \h 11HYPERLINK \l "_Toc108317947" 3.18 互联网使用经验 PAGEREF _Toc108317947 \h 11HYPERLINK \l "_Toc108317948" 3.2 互联网使用 PAGEREF_Toc108317948 \h 12HYPERLINK \l "_Toc108317949" 3.21 上网时间 PAGEREF_Toc108317949 \h 12HYPERLINK \l "_Toc108317951" 3.23 网络行为 PAGEREF_Toc108317951 \h 13HYPERLINK \l "_Toc108317952" 3.25 搜索引擎 PAGEREF_Toc108317952 \h 15HYPERLINK \l "_Toc108317953" 3.26 语言 PAGEREF_Toc108317953 \h 15HYPERLINK \l "_Toc108317955" 四、互联网的影响 PAGEREF_Toc108317955 \h 16HYPERLINK \l "_Toc108317956" 4.1 网络与媒介使用 PAGEREF _Toc108317956 \h 16HYPERLINK \l "_Toc108317957" 4.11媒介使用概况 PAGEREF_Toc108317957 \h 16HYPERLINK \l "_Toc108317958" 4.12 媒介的地位 PAGEREF_Toc108317958 \h 24HYPERLINK \l "_Toc108317959" 4.13 网络使用与媒介使用时间PAGEREF _Toc108317959 \h 30HYPERLINK \l "_Toc108317960" 4.14 上网场所与媒介使用 PAGEREF _Toc108317960 \h 31HYPERLINK \l "_Toc108317961" 4.15 用网程度与媒介使用 PAGEREF _Toc108317961 \h 32HYPERLINK \l "_Toc108317962" 4.16 网络经验与媒介使用 PAGEREF _Toc108317962 \h 33HYPERLINK \l "_Toc108317963" 4.18 网络对媒介使用的影响PAGEREF _Toc108317963 \h 34HYPERLINK \l "_Toc108317964" 4.19 网民阅读网络新闻的内容PAGEREF _Toc108317964 \h 35HYPERLINK \l "_Toc108317965" 4.2 网络与媒介信任 PAGEREF _Toc108317965 \h 39HYPERLINK \l "_Toc108317966" 4.21 人们对不同媒介的信任程度PAGEREF _Toc108317966 \h 39HYPERLINK \l "_Toc108317967" 4.22 媒介信任的人口分布PAGEREF _Toc108317967 \h 39HYPERLINK \l "_Toc108317968" 4.24 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信任程度PAGEREF _Toc108317968 \h 43HYPERLINK \l "_Toc108317969" 4.3 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状况PAGEREF _Toc108317969 \h 45HYPERLINK \l "_Toc108317970" 4.31 电子邮件 PAGEREF_Toc108317970 \h 45HYPERLINK \l "_Toc108317971" 4.32 ICQ/ICQ/QQ PAGEREF_Toc108317971 \h 46HYPERLINK \l "_Toc108317972" 4.33 聊天室 PAGEREF_Toc108317972 \h 46HYPERLINK \l "_Toc108317973" 4.34 微软MSN PAGEREF_Toc108317973 \h 47HYPERLINK \l "_Toc108317974" 4.35 论坛(BBS) PAGEREF_Toc108317974 \h 47HYPERLINK \l "_Toc108317975" 4.36 博客 PAGEREF_Toc108317975 \h 48HYPERLINK \l "_Toc108317976" 4.4 网络与政治参与 PAGEREF _Toc108317976 \h 48HYPERLINK \l "_Toc108317977" 附件1 PAGEREF _Toc108317977 \h 49HYPERLINK \l "_Toc108317978" 附件2 PAGEREF _Toc108317978 \h 51一、研究背景及方法从1995年至今,中国民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0年的历程。
目前,按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达到1亿,网民总数仅次于美国。
互联网应用正在中国的城市中迅速普及,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并且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网络正在改变传统的媒介使用;正在改变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改变政府和民众交往的方式;并且作为一种开放的技术,互联网也正在对中国相对封闭的传统、文化和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调查和研究互联网络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成为当务之急。
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 Internet 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与大多数有关互联网的商业调查相比,“全球互联网项目”有以下特点:不仅关心互联网的使用现况,而且关心其社会影响不仅关心互联网用户的现况,而且关心非用户的情况,并且将二者进行比较不是一次性的调查,而是对同组人群逐年进行的长期追踪调查不仅是在某一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研究,而且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研究机构采用类似方法、有可能进行跨国比较的调查研究2000年12月,美国方面公布了以《调查数字化未来》(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为题的第一份互联网年度调查报告( HYPERLINK"/" / ),由此开始了全球范围内长期合作研究互联网的发展和影响。
目前,已经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智利、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采用类似的方法对互联网的使用现状及影响进行研究( HYPERLINK"/"/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加入“全球互联网项目”,并于当年年底报国家信息化办公室。
在当时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的支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会发布了研究成果郭良、卜卫:《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