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广东省本级及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经济实力: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领先,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历经产业转型阵痛之后,经济已呈现高质量发展,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2017年广东省实现GDP 8.99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0.87%,同比增速为7.5%,与上年持平,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2018年1-9月,广东省实现GDP 7.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2018年以来,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但增速均有所回落。由于地缘优势以及政策加持,广东省经济外向度高,但受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影响,未来地区外贸增长承受一定压力。广东省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广东省经济发展创造新契机,区域发展潜力可期。
广东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在经济体量及发展质量方面均表现不俗,2017年实现GDP
2.24万亿元,首次超过省会广州(2.15万亿)。佛莞两市2017年GDP分别为0.95万亿元、0.76万亿元,虽无法与广州相提并论,但经济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余地市。惠州、中山、茂名、湛江、江门、珠海等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但2017年湛江、中山经济增速有明显回落,增速均在6.9%以下,珠海、江门、汕头三市增速出现回升,保持在8%以上。汕头、河源、汕尾、揭阳、云浮、梅州等市经济增长仍具有较明显的投资依赖特征,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均超过70%,其中云浮、汕尾、河源等经济规模处于全省尾部,当年仍未突破千亿。
财政实力: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广东省地方综合财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收入规模及质量较为稳健。2017年广东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20.35亿元,较2016年增长9.0%,对全省综合财力贡献最大。当年全省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为9.5%。同时受益于房地产市场景气度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幅明显。2017年广东省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622.32亿元,同比增长45.3%。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56.55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7522.29亿元,同比增长12.1%。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2017年,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序次较上年无重大变化,其中珠海、中山两市收入规模相当,2017年规模排序中珠海市略超中山;中游梯队中,湛江收入较上年出现下降,被梅州赶超。当年受经济下行持续承压、压降非税等影响,湛江、揭阳两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一定下降,其余各地市保持增长,且增幅普遍回升,但深圳市由于产业税收结构相对特殊,受“营改增”减收影响较大,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广东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较高,收入质量较好;2017年由于新增地方债资金安排支出、上年结转支出等因素,当年大部分地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上年有所下降,粤东西北地区财政收支矛盾依旧突出,公共财政平衡对上级补助等转移性依赖较大。
2017年,由于广东省增加建设用地供应量、用地均价上涨等,省内大部分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中山、江门、清远三市基金收入增幅超过200%,云浮、汕尾、梅州增幅在100%以上,深圳、潮州两市增速低于10%,仅东莞因上年基数过高影响,收入规模有一定回落。佛山、珠海两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相对较大,当年两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是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8倍、1.24倍,财力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财力状况易受土地市场行情影响,稳定性欠佳;深圳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财力贡献度最小,2017年仅为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30倍,财力稳健。
债务状况:2017年,由于加大新增债发行规模,广东省政府债务余额有所增长,绝对规模在各省市中排名靠前,但强劲的财力支撑下,全省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当年末,广东省(含深圳)政府债务余额9023.37亿元,位于全国各省市第4位;期末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80倍,位列全国31个省市该指标降序排列第28位。
从下辖各地级市情况看,广东省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省本级,2017年分别为2196.9亿元、1349.6亿元和886.22亿元,其次为东莞、惠州,债务余额分别606.4亿元、530.91亿元,汕尾债务规模最小,为91.73亿元。从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看,2017年末肇庆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当年末债务余额超过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倍;深圳、中山、汕头政府债务偿付压力轻,当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能够被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全覆盖,其余各市债务偿付压力尚可,上述比率在100%至260%之间。从城投企业债券发行情况看,广东省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且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以及省本级。截至2018年9月末,全省城投企业债券余额2915.11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中居于第10位,其中广州、深圳、珠海、及省本级城投企业发债余额分别37.5%、18.3%、14.3%和12.9%。综合来看,珠海市城投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其次为广州,其余各市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轻,且目前云浮、潮州无存续城投债。
一、广东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 广东省经济实力分析
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领先,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历经产业转型阵痛之后,经济已呈现高质量发展,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由于地缘优势以及政策加持,广东省经济外向度高,地区外贸形势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中首当其冲,对未来外贸增长带来一定压力。广东省是未来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广东省经济发展创造新契机,区域发展潜力可期。 广东省地处欧亚大陆季风农业区的最南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既能汲取农耕文明的养分,也能拥抱海洋的馈赠。省内有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河流以及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两大平原,是大陆型中国的天然海洋门户。同时,由于地接南海,广东省在国防上亦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在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广东省依托资源优势及政策红利,近四十年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体量连续29年稳居全国首位。2017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9万亿元,超过经济规模第二的江苏省0.398万亿元。
从经济和人口密度看,广东省行政区划土地面积占比全国的比重仅为1.87%,但得益于集约式发展和高密度的城市开发模式,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对全国的贡献度和人口吸附能力均表现优异。2017年,广东省GDP占全国的比重为10.87%,年末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8.03%,上述两项指标均在各省市中居于首位,且较2016年均有所提升。
从经济增速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广东省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金融风暴席卷之后,广东省率先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由粤东西北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珠三角地区产业进入门槛,加快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2009年以来广东省经济增速总体逐步下探,进入至中高速通道,但是始终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017年,广东省经济增速为7.5%,与2016年持平。 1988-2007年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广东省经济高速发展,快速赶超江苏省,且差距不断拉大。2008~2015年间,广东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经济增速换发展质量,而这一期间,粤苏两省规模差异不断缩小。经历过转型阵痛之后,广东省经济转型成效日益凸显,2015年以来粤苏两省经济规模差距逐步拉大,且经济增速逆转长达9年的相对落后处境,于2017年首次高于江苏省,呈现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结构的变迁中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广东省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在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贡献,近五年来,全省经济结构转型成果显著,2017年第三产业贡献率为52.8%,已超过第二产业9.9个百分点。此外,广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内部深度调整,现代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上升态势,产业结构更趋高端化。2017年,全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3.1%、19.6%和10.6%。
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看,广东省对外贸易体量一直处于各省市之首,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作用相对较大,但近年来受不利环境影响,净出口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减弱,但相较其他省份仍处于高水平。2016年,广东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为6.58%,苏浙两省该占比分别为6.57%、6.16%,均显著高于全国均值(2.18%)。2017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增速转负为正,当年同比增长8.0%,增速较2016年提升8.8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为17.4%,仅次于对香港地区的出口额。
近年来,最终消费支出对广东省GDP贡献水平保持在50%左右,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在42%左右,与全国均值相近。2017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增速仍稳中趋缓,增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看,2017年,广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0万元,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与全国增速相同。当年,全省人均消费支出2.48万元,亦高于全国居民消费支出1.83万元,实际增长4.2%,低于全国实际增速1.2个百分点。由于地区房价高企对消费市场形成挤出效应、以及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导致部分购买力外流等因素,广东居民消费支出及社零增速稳中趋缓。
2017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增速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至13.5%,高于全国增速6.5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2017年以上三者投资额分别为1.03万亿元、1.21万亿元和0.92万亿元,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7.51%、32.22%和24.46%。其中,受益于省内多条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高速公路项目、航空公司飞机购置以及地铁等项目推进等,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创2010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长24.3%,增速较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
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实现GDP为7.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幅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三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5.8%、8.0%。当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10.2%,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全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9%,增速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企业抢出口等因素影响,进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前三季度增速较上半年加快3.2个百分点。总体看,2018年以来,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但增速均有所回落。受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影响,广东省外贸形势不甚乐观。
从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看,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助于广东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以及推进粤港澳深度融合。2017年,广东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为15032.2亿元,同比增长14.9%,其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此外,自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将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共建金融核心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