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综述讲座 实用医药杂志2014年O3月第31卷第O3期Prac J Med&Pharm.V0l 31.2014—03 No.03
食管癌靶向治疗药物应用现状
苟小军.李 强
[关键词]靶向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吞咽不畅、
咽部有异物感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具有发病率及病死率高
等特点,已成为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的危重疾病。相关研究
证实,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较高,约占世界发病例数的50%
以上…。因此。对食管癌治疗方法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
点课题。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药物化疗,放射治疗及联合
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虽然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因手术的创
伤和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使得上述治疗的依从性较低[2 3。近
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开始应
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不仅确保了临床疗效.而且通过降低化
疗药物的用量,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对提升临床疗效和治
疗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_3_。本文对临床采用靶向治疗食
管癌的现状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目前临床上靶向治疗食管癌的方法较多,这些疗法的区
别,主要是使用的药物和机制存在差异。常用的药物有EGFR
抑制剂、VEGF抑制剂、抗HER一2/neu单克隆抗体、C0X抑
制剂、MMPs抑制剂及CDKs抑制剂等几类。具体药物、作用
机制、临床优势及缺点等相关数据如下。
1 EGFR抑制剂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抑制剂是临床
广泛应用的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也是靶向治疗的常用药
物。EGFR抑制剂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具有调控细胞生长
分化血管生成及凋亡的作用。从而对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和
转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在EGFR升高的癌症治
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临床研究证实,在食管癌患者中约有四
至八成的患者EGFR明显增高.因此EGFR抑制剂在食管
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作用机制体现在药物能够与
胞外配体结合.从而抑制ATP和酪氨酸激酶的结合,达到抑
制EGFR激活的目的.最终起到预防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
作用[5]。现阶段临床常用的EGFR抑制剂包括EGFR单克隆
抗体和K抑制剂两种,其作用机制及优缺点具体如下:
1.1 EGFR单克隆抗体
1.1.1 作用机制 EGFR单克隆抗体通过与人体细胞外
EGFR进行特异性结合,使受体内区域的TK磷酸化阻断,
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加速细胞凋亡,同时对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产生起到抑制
作用 ],从而能够预防食管癌的恶化,并具有治疗作用。
1.1.2临床价值现阶段临床常用的EGFR单克隆抗体类
[作者单位]400042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苟 小军,李强) [通讯作者]李强,Email:gxj.1988@163.com 药物有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等。西妥昔单抗是一种以表皮
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特异性靶点的重组人鼠嵌合型
IgG1单克隆抗体,它能竞争性抑制其他配体与EGFR结合,
抑制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_7_。应用于食管
癌的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上海长海医院的陆超敬
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EGFR阳性表达中晚期食管癌
患者的疗效分析有研究》中2年内使用西妥昔单抗(商品名:
爱必妥)联合TP方案对23例食管癌术后肿瘤组织EGFR阳
性表达且病理分期为晚期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并对西妥昔
单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西妥昔单
抗应用于食管癌治疗中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同时其不良反
应无明显提高 ]。由此证实,西妥昔单抗能够提高化疗药物的
敏感性,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1.2 TK抑制剂
1.2.1作用机制TK抑制剂属于小分子药物,通过作用于
癌细胞内RTKs区而起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加速细胞凋亡
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食管癌的目的 ]。常应用于常规化疗失
败后的患者的治疗。
1.2.2临床价值现阶段我国常用的TK抑制剂有吉非替尼
和埃罗替尼两种。有研究证实,按照500mg/d的剂量口服吉
非替尼.对于常规化疗失败的食管癌患者有显著疗效 。石
敏等以南方医院常规化疗失败的2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
究对象(其中高分化鳞癌10例,中分化鳞癌5例,低分化鳞
癌8例),按500 mg/d的剂量口服吉非替尼,连续给药2—11
个月,并对临床疗效,毒性及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3%,控制率为39.1%;研究对象未
出现影响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仅出现皮疹、腹泻、呕吐等轻
度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价中,总收益率为65.2%E“]。研究证
实.吉非替尼在常规化疗失败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具
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势,能够改善其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2 VEGF抑制剂
2.1作用机制VEGF抑制剂适用于直径在1~2 mm肿瘤的
治疗,因当瘤体达到一定大小后将借助血管生成促进癌细胞
进入周围血管.完成癌细胞的血行转移。临床研究证实,多种
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会出现VEGF呈高表达,VEGF可能与
不良预后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 。因此,VEGF抑制
剂成为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常用药物。常用于失去手术指征
的晚期食管癌的治疗。
2.2临床价值现阶段我国常用的VEGF抑制剂为贝伐单
抗.药物是人源化单克隆抗VEGF抗体,
通过代替受体结合 实用医药杂志2014年03月第3l卷第03期Prac J Med&Pharm.Vo1 31,2014—03 No.03
与VEGF结合.实现阻断VEGF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进而
达到治疗作用n3]。相关研究证实,贝伐单抗联合顺铂用于失
去手术指征的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可将疾病控制率提升到
87.5%.其安全性与单独使用顺铂化疗无显著性差异_l4]。由此
证实,贝伐单抗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 无手术指征的患者。
3 C0X抑制剂 3.1作用机制COX是前列腺素过程中的限速酶,临床研
究证实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COX表达明显上调,被
视作癌症发病早期事件之一_l5]。COX抑制剂通过抑制酶的催
化作用,限制肿瘤成长,达到控制和治疗肿瘤的目的。
3.2临床价值现阶段临床使用的COX抑制剂是COX一2
抑制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是塞来昔布。国外学者以68例中
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塞来昔布联合顺铂、氟尿
嘧啶进行治疗,并对研究对象的生存率与单独化疗的患者进
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2年生存率达44.8%,
显著优于单独化疗组『l6]。由此证实,C0x抑制剂能够延长晚 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近年来有研究证实,COX一2抑制
剂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从而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有研
究证实,要实现COX一2抑制剂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需满足
药物达到一定的浓度,且维持6d以上,但目前这一浓度无法
达到,因此使用COX一2抑制剂作为治疗食管癌还有待进一
步研究m]
4其他靶向治疗药物
CDKs抑制剂、MMPs抑制剂、抗HER一2/neu单克隆抗体
等药物在靶向治疗食管癌中也有所应用,将其作用机制简介
如下:
4.1 CDKs抑制剂 CDKs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
赖性激酶,限制肿瘤细胞增殖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使用的
Flavopiridol是一种半合成黄酮类CDKs抑制剂.通过抑制
CDK1、CDK2和CDK4激酶活性实现控制癌细胞增殖,使其
停滞在G1、G2期,促进癌细胞的凋亡。但至今为止,临床研究
仅证实Flavopiridol能够增加放射治疗食管腺癌的敏感性.具
体疗效尚无明确结论|l8]。
4.2 MMPs抑制剂 现阶段临床研究证实.MMPs抑制剂不
仅能够影响肿瘤的浸润转移,而且能够调节细胞的生长。因
此将MMPs抑制剂Prinomastat应用于新辅助化疗中。但有研
究证实Prinomastat的应用能够引发血栓事件,故临床应用较
少。 4.3抗HER一2/neu单克隆抗体 曲妥珠单抗是抗HER一2/
lieu单克隆抗体的代表药物.其具有增强高表达HER一2/neu
的食管癌细胞系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的作用.因此可以提高食
管癌的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但曲妥珠单抗会增加蒽环类药物
对心脏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91。
综上所述,靶向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
值,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种类增加
和靶向技术的发展,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也会有进一步的提
升,将成为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方法,能够显著改善食管癌患
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同时也为靶向治疗方法应用于其
他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267・
【参考文献】
[1]黄俊星,陈卫昌.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病 与影像杂志,2013,3(01):39—42. [2]何向明,李苏宜.分子靶点药物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2009,18(4):299—303.
[3]Lv J,Cao XF,Zhu B.Long-term efficacy of peri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o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26(13):622—624. [4]Mariana,Pfreimer,Petra,Barbara,Moepps.LARG links histamine- H1-receptor-activated Gq to Rho—GTPase-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s[J].Cellular Signalling,2012,24(03):652-663. [5]Natalia V,Nukolova,Hardeep S,et a1.Folate-decorated nanogels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ovarian cancer[J].Biomaterials,201 1, 32(23):5417—5426. [6]Kaushik Mukhe ̄ee A,Bapsi Chakravarthy.Esophageal adeno- carcinoma:treatment modalities in the era of targeted therapy[J].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10,55(12):3304—33 l4. [7]Laura E,Williams,Joy,Wireman,Valda C.Large plasmid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Sdm,onella encode highly diverse arrays of accessory genes on common replieon families[J].Plasmid,2013, 69(O1):36—48. [8]陆超敬.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EGFR阳性表达中晚期食管
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9(2):212—213. [9]Joan L,Warren,Linda C,Harlan,Jenni ̄r.Multiple myeloma treatment transformed: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changes in initial management approaches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3,31(16):619-624. [10]Steven,Benowitz.Personalized—medicine trials on the rise[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12,104(19):1425— 1426. [11]石敏,李立波,郑航,等.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 初步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08):166—168.
[12]Hidetoshi,Hayashi,Kazuto,Nishio.Progress of molecular tar— geted therapies[J].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2,70(Suppl 8):7-11. [13]Kousaku,Mimura,Shinichiro.The effect of immune-based therapy with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d molecular targeting therapy for
HER2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Cancer& Chemotherapy,2011,38(12):1918-1920. [14]黄诚,张 晶,柯明耀,等.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多程
治疗失败后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12, 24(01):268—269. [15]Tom Waddell,Ian Chau David,Cunningham David.Epirubiein, oxaliplatin,and capecitabine with or without panitumumab for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advanced oesophagogastric
cancer(REAL3):a randomised,open-label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Oneology),2013,14(06):481-189. [16]Heather A,Wakelee Gary,Middleton David.A phase I phar— macokinetic study of bexarotene with 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2012,69(03):815-824. 【17]Diane B,Miller James P,O Callaghan.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opportunities and pitfalls[J]. Metab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2013,62(Suppl 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