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菌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因子
应用于棉花枯萎菌的生防因子的种类很多,其 中包括真菌,细菌,防线菌等。 生防菌防治棉花枯萎病主要以土壤处理和种子 处理为主,在土壤处理中,曾研究过木霉菌于 各种肥料混合使用的效果,如各种堆肥,绿肥 等。在种子处理中,以包衣种子的处理方式为 主。
拮抗真菌
在棉花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工作中, 采用的生防真菌较多,主要是木霉菌, 包括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等主要种 类,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前苏联和法国。 此外,还有青霉菌,黏帚菌,曲霉菌以 及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等,也可作为防 治棉花枯萎病的拮抗真菌。
❖ 镰刀菌产生的镰刀菌毒素,按其化学结构和毒性可 以分为四类,1、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2、玉米赤 霉烯酮;3、丁烯酸内酯;4、串珠镰刀菌素。
镰刀菌在植物上的危害
镰刀菌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它不 仅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还可侵染多 种植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 及观赏植物),引起植物的根腐、茎腐、 茎基腐、花腐和穗腐等多种病害,寄主 植物达100余种,侵染寄主植物维管束 系统,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维管束,并 在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中产生毒素危害作 物,造成作物萎蔫死亡,影响产量和品 质,是生产上防治最艰难的重要病害之 一。
结果表明,供试验的5种木霉均具有不同程度抑菌效 果,其中T.polysporum抑菌效果最强,其抑菌机理 主要是导致菌丝内液泡增强和细胞质壁分离。而 T.harzianum则是通过菌丝缠绕在棉花枯萎菌的菌丝 上,并能够穿透病原菌菌丝。
T. pseudokoningii也表现出穿透枯萎菌的能力。 T.polysporum和T.viride还能够强烈地抑制病原菌 分生孢子的萌发。
植保092第一组
镰刀菌
在分类学上,镰刀菌无性时期原属于半知菌亚 门,有性时期为子囊菌亚门。根据《菌物词典》 2001年第9版,镰刀菌属于无性真菌类,有性 时期为子囊菌门。
镰刀菌常见产毒霉菌
❖ 镰刀菌常见产毒霉菌有九个种,1、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2、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 3、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4、雪腐镰刀菌(F. nivale);5、梨孢镰刀菌(F. poae);6、拟枝孢镰 刀菌(F. sporotricoides);7、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8、茄病镰刀菌(F. solani);9、尖孢镰 刀菌(F. axysporum)。
隔期为5d..
研究表明,非致病性镰刀菌通过对侵染点和营养的
竞争,保护了棉花的根部不受病原菌的侵染而达到防治棉
花枯萎病的目的。
拮抗细菌的机理
根际细菌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棉种 后发现,该菌也能在棉苗根部定殖,并 随根的生长而扩展,从而导致枯萎菌在 根部的定殖量能力是内生菌能够有效 地减轻棉花枯萎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黄瓜镰刀菌枯萎病
黄瓜镰刀菌枯萎病病苗根茎部宗断面
黄瓜枯萎病病害循环
1、分生孢子梗 2、大型分生 孢子 3、小型分生孢子 4、 厚垣孢子
其他生防研究成果
枯萎病拮抗菌B96-II(Bacillussp)自 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获得。进一步试验 证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 青椒枯萎病菌等有明显抑制效果。可观察 到的抑菌现象有:对孢子的溶解作用;对孢 子壁的破坏作用;对芽管的生长抑制和对 菌丝致畸等作用,对上述3种病菌孢子萌发 抑制率为56.2%,57.3%,54.7%,对芽 管的抑制率分别为 88.5%,87.5%,79.5%。
2、弱致病菌的交叉保护作用 利用从棉花维管束中
分离出来的几种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半裸 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等)处理棉花种子,可 延缓和减轻棉花枯萎病的发生。李君彦等人发现,利用尖 孢镰刀菌的弱病株系CPFO NO3温室种苗接种,防治棉花 枯萎病效果可达57.33%,无致病力株系CPFO NO3防治 效果则达到88.57%,对棉花生长无不良影响。吴洵耻等 人研究也发现,利用棉花枯萎病菌的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 有较好的交叉保护作用。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
西瓜枯萎病 胡麻枯萎病
温室生测试验中,T.harzianum,T.koningii和 T.viride能够显著减轻棉苗枯萎病的为害。Zhang (1996)报道,在温室内利用黏帚菌处理棉种可以 显著减轻棉花枯萎病的为害。研究发现,黏帚菌可以 产生抗菌物质——Gliotoxin来抑制枯萎菌菌丝的生长。
温室试验表明。黏帚菌能够有效地定殖在棉苗 根部,其菌数在主根处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随根的延伸而降低。由于生防菌在棉苗根部的 有效定殖,从而减少了枯萎菌在根部的数量, 起到了防治棉花枯萎病的作用。
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无毒菌株或弱致病性菌株进行预先
接种,24h即可表现交叉保护效果,接种无毒菌株的同时
诱导了对维管束的堵塞和类萜的合成,堵塞作用使棉花植
株中柱组织中病原菌数量减少。对8种镰刀菌进行研究发
现,半裸镰刀菌、黄色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和拟枝孢镰
刀菌均可以诱导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诱导接种的最佳间
棉花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引 起,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发病早,为害严重。 在20世纪70--80年代一度成为棉花生产的主 要障碍。
真菌病害的防治措施
1、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嫁接 3、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4、调节土壤理化环境 5、生物防治
棉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
现行的防治措施是以抗病品种为中心的综合防 治。
对棉花枯萎病抑病土的研究
棉花枯萎病感病品种连作8年却不会出现病害衰退现象, 然而抗病品种连作数年之后则能形成抑病性土壤。把这 种土壤与一般土病土相混合,对棉花枯萎病有较好的防 效,如果对这种土壤进行高温消毒处理,这种效果就消 失了。据此认为,这种抑菌作用很可能是生物素(抗生 菌)所致。
曹桂艳(2001)等也认为抑病土的形成是由土壤生物因 子的抑菌作用所主导。
棉花枯萎病生物防治机理
拮抗菌防治棉花枯萎病的作用机理主 要包括:
抗生作用 竞争作用 重寄生作用 交叉保护作用 抑菌土的形成
拮抗真菌的作用机制
1、拮抗真菌的拮抗作用 1989年Svan等人 对哈茨霉防治棉花枯萎病的机制进行了研 究,认为营养竞争作用是哈茨木霉减少枯 萎病群体的机制之一。涉及的营养基质有 葡萄糖和天门冬酰胺。在非根际土壤中, 哈茨木霉不能减少枯萎病菌的数量。 Silva-Hanlin等(1997)测试了5种木霉 ( Tri-choderma polysporum、T.koningii、 T. pseudokoningii、T.viride和 T.harzianum)对枯萎病的作用
拮抗细菌
李洪连等(1998)从棉花株根围土壤中分 离到200多株土壤微生物,通过土壤微生物 棉花枯萎病菌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抑菌 效果较好的7个菌株,即绿色木霉T-03,芽 孢杆菌B-01,B-03,放线菌A-03,A-06, A-07,A-19。经田间试验表明,T-03对棉 花枯萎病防效最高,达76.5%,4种放线菌 的防效在60.5%~65.5%,其中A-03对棉花 出苗有抑制作用,2种芽孢杆菌的防效分别 为36.4%,54.0%
杨之为等(1995,1998)研究认为形成,棉花枯萎病抑病土 的,直接原因是抗病品种连作致使土壤带菌量减少而造 成的,而土壤带菌量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抗病品种 根分泌物中抑菌物质对棉花枯萎病的直接抑制作用的结 果。研究分析认为,抑病土中拮抗性放线菌和细菌比非 抑菌土壤中的多,一是由于抗病品种根分泌物为有益菌 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二是因为抑病土中枯萎 菌量减少,使有益菌减少了竞争对手,增加了扩大繁殖 的机会。因此,棉花抗病品种的连作也是抑病土壤中微 生物变化的根本所在。
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研究集中在以抗病品种,农 业措施和种子消毒剂为主要途径的综合防治方面, 我国也一直推行综合防治方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但是并未达到理想水平,由于棉花是常异交 作物,其天然杂交率较高,容易导致品种的混杂和 退化,需要建立复杂的繁育和推广体系,另外,由 于棉花枯萎病自身的变异,可以产生高毒力菌系, 导致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因此,从长远的观点来 看,棉花枯萎病的防治还不能仅仅单纯依靠抗病品 种。经过多年研究工作表明,生物防治也是比较有 前途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