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领导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思考

关于领导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思考

关于领导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思考引言决策,顾名思义就是决定一个对策。

一届政府、一家企业或事业单位,甚至一个家庭和个人,每天都要作各种决策。

可以说,决策无处不在。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A·西蒙(Simon H.A.)曾明确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所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如果一个组织的各类决策都是正确的,并且能付诸实施,那么这个组织将会健康良好地发展。

领导,是一个组织的“领头羊”,负责管方向,管目标,是制定决策,掌握政策,选用干部,激励群众的管理者,领导级别越高,做的决策越重要,错误的决策一百个行动也无法挽救,领导决策的成败直接影响组织的命运。

因此,学会科学决策、正确决策是每一位领导的必修课,在决策中善于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则是一门领导艺术。

一、为什么领导决策要讲科学化与民主化(一)领导决策及其重要性所谓领导决策,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活动中,领导者在被领导者的参与下,依据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主客观条件的把握,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未来将要实践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进行设计、规划、选优的过程。

包括领导者根据组织特征和任务性质等因素确定合适的领导方式、沟通方式和协调方式,选择正确有效的激励手段来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为被领导者设定合适的工作目标,建立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机制,在发生各种突发事件时果断地作出正确决策来平息冲突、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等。

领导决策决定着领导行为的方向、轨迹以及效率。

领导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围绕决策开展的。

领导决策实际上是领导行为的选择,领导行为则是领导决策的执行。

领导决策所选择的设想和方案直接影响着行为的方向是否对头。

同时,方案、设想选择得当是领导效率高的保证;选择不当,领导行为有可能是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

决策是各级领导者的主要职责。

领导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决策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与执行决策。

制定正确的决策方案,并以正确的方法加以实施,对提高领导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安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决策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和预防腐败现象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领导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领导者没有根据现代决策理论和方法,没有按照科学和民主的决策程序而作出了错误的决策,由此造成了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如造成不良的社会问题、破坏生态环境等),这样的损失则是最大的浪费。

(二)从案例分析看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性1.案例情景介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京紫金山被称为“南京城的绿肺”,特别是紫金山上的天文台,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南京人民对紫金山有特殊的感情,紫金山早已成为南京的象征。

2000年10月,南京市民发现,紫金山最高峰头陀岭上正在大兴土木,树起了一座庞大的“碉堡”。

据中山陵园管理局解释,此“碉堡”是一座具有景观性质的气象观测台,是一个人造景观,总造价达数千万元,建筑是通过市规划局批准的。

南京市民普遍认为,在最高峰上修建这样的建筑极大地破坏了紫金山的自然风光,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老百姓应有知情权和监督权,谁也无权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对紫金山进行“破坏性建设”。

专家认为,决策者完全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糟蹋了自然景观。

如果确定要修建气象观测台,其大小、外观也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10月17日,东南大学两名教师就南京市规划局同意中山陵园管理局在紫金山最高峰头陀岭建设“气象观测台”一事,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面对各方反对意见,中山陵园管理局只得引爆拆除观景台,恢复紫金山的原貌。

拆除后,用于恢复山体植被和重建原有白云亭的费用就耗资两百多万元。

2.决策失误原因分析。

没有按照科学的决策理论、方法和程序进行决策是导致南京“气象观测台”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

决策者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没有征求群众意见,没有认真研究紫金山的旅游资源状况,包括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条件等情况,就确定了修建“气象观测台”的决策目标。

决策本身就明显违反了决策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首先,应该决策要不要上人造景观项目,然后再决策上什么样的人造景观项目;如果要上人造景观项目,必须制定各种备选方案;根据游客需求、当地条件、投资风险、各方意见等因素,综合分析和评价这些备选方案,从中筛选出最佳的方案。

在决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民主程序和充分论证作出决策,杜绝“拍脑袋”决策。

二、干扰领导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因素分析(一)领导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领导活动要把握大局,运筹帷幄,多谋善断,必须依靠科学和民主的方法进行决策,才能不负众望,实现执政目标。

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领导者在正确的决策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采用先进的决策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所谓决策民主化,是指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专家智囊的意见,博采众长,最后,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所做的决策。

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体现了决策权力的人民性,决策理论的科学化,决策机制的高效性,决策制度的民主性,决策方法的先进性,决策对信息的依赖性和决策过程的综合性。

科学化和民主化是决策过程中互相联系、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民主化,科学化就没有保证;而离开科学化的民主化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干扰领导决策的常见因素1.私利驱动。

由于领导地位的特殊性,任何领导决策都会与某种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相关,都可能产生利益再分配,造成不同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得失。

这就使领导决策要面临各种利益性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受到领导者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驱动,从而会作出不能令人满意的领导决策。

常见情形有:急功近利,为了早出快出政绩,决策时只顾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利益;本位主义,只强调本部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作出的决策往往有损全局利益,破坏整体联系;明哲保身,怕冒风险,怕担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决策缺乏创造性和开拓性,不利于事业的发展进步;为政不廉,利欲熏心,决策中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和权利交易。

2.权力滥用。

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拥有拍板定夺的决策权。

能不能正确运用决策权,对能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直接影响。

实际工作中,常有领导者不是迷信权力,就是滥用权力,导致决策水平低下的情况发生。

例如,领导对上级的要求绝对服从,委曲求全,唯心而断,按照上级的意志作出错误的决策;有的领导盲目攀比,在决策中脱离实际,拍脑袋决策;有的领导热衷于显示权力,不顾决策时机和反对意见,强行拍板,硬性通过,或者完全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遇事不商量、不研究,一个人说了算,最终导致决策漏洞百出。

3.感情因素。

领导者首先是人,不同的情境会导致领导者的感情变化。

感情是构成个体判断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准。

在决策中,领导会受到感情因素的支配,感情的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决策。

如果感情反应中渗入大量的虚假信息和私利,必然使决策偏离正确的轨道;如果感情反应中渗入准确、全面的信息和组织利益,将使决策富含公平正义,得到上级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护。

认识了感情因素在决策中的影响,领导者就可以把握主动,从而控制并提高处理感情影响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决策的质量。

此外,领导者还应当充分考虑参与决策的组织成员的感情因素,才能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

4.方法不当。

领导者普遍重视决策,但不一定都懂得运用科学决策的方法,加之工作繁忙,往往忽视学习,缺乏正确的决策思维方式,必然使领导决策失之偏颇。

常见表现有:过分看重经验,凭个人感觉决策,导致决策失误;把表现当作本质,误入以偏概全的歧途;抓不住问题的重点,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条主义,唯书为上,导致决策往往脱离实际;朝令夕改,反复多变,不仅使领导决策丧失权威性,而且使下属无所适从,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5.民主不当。

有的领导优柔寡断,害怕承担责任,一切决策都严格走民主程序,都要由群众表决通过,认为这样决策出了问题与自己无关,结果必然是组织管理效率低下,贻误决策时机,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有的领导迷信一次表决和简单多数原则,简单地认为多数人赞成的方案一定是好方案,殊不知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决策的过程中,领导者要树立起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引导群众清晰地认定最令人满意的方案,而不是让群众在盲目的状态下表决;还有的领导把民主化走过场,美其名曰“先民主,后集中”,在集中群众意见时把群众意见放在一边,不予采纳,完全根据领导意志进行决策。

三、对提高领导决策水平的思考(一)切实提高领导者的素质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领导者素质的第一核心要素。

价值是内驱力,是行动指南,价值观决定了价值判断。

任何时候领导者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要有远见卓识。

丰富的知识是领导者获得决策信息、控制决策过程、确保决策成功的基础。

广泛涉猎知识,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吸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领导者确立战略思维,看问题具有预见性,从而有利于正确决策。

3.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

品格是最重要的领导影响力,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公正正直、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自律等是领导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格。

领导品格好,群众就拥护,他的指令就容易被接受,决策时对群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大。

(二)遵循科学决策程序1.科学决策程序一般分为五步:一是发现问题,分析其性质、类型、大小及其产生的原因、条件,从而确定决策目标,即对问题的总体设想和所要达到的结果。

二是集思广益,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依靠专家和智囊,走群众路线,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综合等技术方法拟定多个备选方案。

三是领导者运用辩证观点、全局观点、发展观点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各备选方案逐一分析,从中选出最令人满意的方案;四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实施方案,通过试点,对方案进行总结、补充、修正和完善,使方案更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五是制定实施计划和制度,全面实施方案,并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追踪检查,随时纠正偏差。

2.在决策中要学会权宜应变。

科学决策的程序是经过抽象、归纳、综合、演绎等逻辑过程而推导出的决策理论,是一种“硬科学”,而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对象是“人、事、物”的复杂系统,千变万化,具有很多“软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决策程序生搬硬套到具体实践中,具体做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科学运用民主1.决策者要有民主作风。

决策者要善于发扬民主,乐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提倡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对发表不同意见的人,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民主作风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