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评估要点】 1、询问病史。 2、评估患儿体温变化。 3、评估患儿的伴随症状。 4、了解患者有无惊厥史。 【护理措施】 1、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患儿以休息为主。 2、发热的护理:温水檫浴,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退热后一小时复测体温,必要时药物降温,静脉补液。若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及早处理。 3、饮食指导: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 4、观察病情:注意咳嗽性质,神经系统症状,口腔黏膜改变及皮疹。观察咽部情况,若有咽后壁脓肿,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注意脓肿破溃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对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加强巡视,监测体温变化,防止坠床,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5、用药护理:使用解热剂后多饮水,观察镇静剂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抗生素有无过敏反应。 【出院指导】 1、日常生活指导 (1)小儿居室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2)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3)气候骤变时,及时增减衣服。 2、合理饮食: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纠正偏食。 3、健康指导: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体质锻炼。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评估要点】 1、询问病史。 2、评估患儿体温变化。 3、评估患儿的伴随症状,尤其注意扁桃体肿大程度及脓性分泌物性状。 4、了解患儿有无惊厥史。 【护理措施】 1、休息:卧床休息,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持一定的湿度,在保暖的情况下,要定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严禁在室内吸烟,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咽部刺激。 2、饮食:在急性期应给病儿吃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待恢复期可改吃正常饭菜。急性期应多喝开水,或各种果汁和白糖水,以补充体内的水分。 3、口腔护理:吃饭前后应用1:1温盐水漱口,也可用2%的小苏打水或3%的硼酸水漱口,每天4~5次。 4、发热护理:体温过高时,可用物理降温,如额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也可遵医嘱,服用退热药。 5、用药护理:在接受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患儿,防止发生过敏反应。患儿出现皮疹、腹痛,或休克的早期症状,要立即停药,马上报告医生。 【出院指导】 1注意保持孩子冷热适宜,活动出汗之后要及时更换干燥衣物。 2合理饮食: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纠正偏食。 3康复指导: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体制锻炼。
急性喉炎 【评估要点】 1、询问病史。 2、评估患儿体温变化。 3、评估患儿的伴随症状。 4、了解患儿有无惊厥史。 【护理措施】 1、发热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给予温水檫浴,遵医嘱静脉补液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每四小时一次测量体温。 2、饮食护理:鼓励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基础护理: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擦洗身体,并注意保暖。 4、雾化吸入:遵医嘱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减轻喉头水肿:集中进行操作,减少刺激,保持患儿安静,缓解症状。 6、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喉头水肿及梗阻的情况,备好抢救用物及气管切开包。 【出院指导】 1、健康指导 (1)家长应注意小儿的防寒保暖,增加户外活动,增加体质,增加抵抗力。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 (3)住处经常开通窗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急救意识:发现孩子有流感等上呼吸道炎症要及时诊治,出现急性喉炎症状,立即就诊治疗,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以防不测。
急性支气管炎 【评估要点】 1、询问病史,询问咳嗽、咳痰性质及程度。 2、评估患儿体温变化,呼吸形态,是否有发热,呼吸困难。 3、评估患儿有无消化道伴随症状。 4、了解患儿的胸部X线、病原体及外周血象等检查结果。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环境与休息:室内空气新鲜,室温20℃左右,湿度60%左右,患儿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经常更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2)保证充足水分及营养,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 (3)保持口腔清洁。 2、发热护理:体温在38.5℃以上时采取物理降温,以防高热惊厥。 3、促进舒适:保持呼吸道通畅,更换体位,拍背,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湿化空气或雾化吸入,必要时可排痰。 4、病情观察:观察呼吸变化。若有呼吸困难、发绀,应给予吸氧,协助医师积极处理。 5、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和家属交流反馈。 【出院指导】 1、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康复指导:坚持体格锻炼。 3、预防复发: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及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
肺 炎 【评估要点】 1、了解发病前后是否有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是否按时接种疫苗。 2、评估患儿有无发热、体温升高的程度、热型,咳嗽、咳痰性质。 3、评估有无呼吸困难的症状及体征;有无循环、神经、消化系统临床表现。 4、评估血常规、胸部X线、病原学检查结果。 5、评估患儿是否有哭闹、易激惹等表现,患儿家长是否有焦虑不安、抱怨的情绪。 【护理措施】 1、环境调整与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室温20℃左右,湿度60%左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患儿舒适。各种处置集中进行。 2、氧疗:气促、发绀患儿早氧疗,氧流量在0.5--1升/分,缺氧明显,面罩给氧,氧流量2--4升/分,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3、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协助更换体位,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体位引流。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 4、发热护理:体温升高者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营养及水分的补充: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油炸及易产气食物。喂哺较小的患儿必须将头抬高或抱起,以免呛咳引发窒息。喂哺有困难者,可静脉补充营养。重症患儿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格控制静脉点滴速度,应使用输液泵,防止发生心力衰竭。 6、密切观察病情 (1)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大于60次/分、且心率大于160—180次/分、心音低钝、奔马率、肝脏短时间增大时,为心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减慢输液速度,备好强心剂、利尿剂,做好抢救准备;若患儿咳粉红色泡沫痰为肺水肿表现,可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每次吸入不超过20分钟。 (2)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肌张力变化,若有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高等颅内压升高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3)观察有无腹胀、肠鸣减弱或消失、呕吐性质、是否有便血等,以防发生中毒性肠麻痹及胃肠道出血。 【出院指导】 1、合理饮食:加强营养,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生活指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多进行户外活动。 3、疾病知识:积极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及先天性心脏病,增强抵抗力。 4、康复指导:教会家长处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使患儿在疾病早期能得到及时控制,及时接种各种疫苗。
口腔炎 【护理措施】 1.口腔护理 溃疡性口炎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年长儿可用含漱剂。鼓励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 2.正确涂药 为了确保局部用药达到目的,涂药前先将纱布或干棉球放在颊粘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再用干棉球将病变部粘膜表面吸干净后方能涂药。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然后取出纱布或棉球,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3.饮食护量 以高能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因口腔粘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者,于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对不能进食者,应给予肠道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供给。 4.食具专用 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压力灭菌消毒。 5.监测体温 体温超过38.5℃时,予以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6.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解口炎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护理。指导食具专用,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纠正小儿吮指、不刷牙等不良习惯,培养其进食后漱口的卫生习惯。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小儿腹泻 【护理措施】 1、调整饮食 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造成病情迁延不愈而影响生长发育,故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口服补液 (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严重或腹泻的患儿。 (3)控制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包括患儿排泄物、用物及标本的处置;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指导家属及探视人员执行隔离制度特别是洗手措施。 (4)维持皮肤完整性 婴幼儿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吸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皮肤溃疡局部可增加暴露或用灯泡照射,以促进愈合;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因为女婴尿道口接近肛门,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注意约束多动的患儿。 (5)严密观察病情 1)观察排便情况: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量,及时送检,采集标本时注意应采集粘液脓血部分。作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监测生命体征:对高热者给予头部冰敷等物理降温措施,擦干汗液,及时更衣,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3)密切观察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表现。 (6)健康教育 1)护理指导:向家长解释腹泻的原因、潜在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洗手并做好污染尿布及衣物的处理、出入量的监测以及脱水表现的观察;说明调整饮食的重要性。 2)做好预防措施:注意饮水卫生、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小儿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加强患儿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气候变化时防止患儿受凉或过热;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病毒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