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
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4 分) ①期盼回家和回家后亲切温馨的感 受。(2分) ②生命(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 之间和谐相处或亲密交流的感受。 (2分)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 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 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 句话的含义。
庄子戴着青色的、蒲草编织的草帽; 庄子与惠子在濠上观鱼及对话; 庄子在草地上自由地睡觉、自由地做梦。 (每个要点1分,共3分)
本文开篇以目击现场的方式再现了庄子与惠子 濠上观鱼的情景,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4 分)
①这种方式具体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对话 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②突出庄子的形象; ③引出下文对“草帽”内涵的理解。 (共4分,答出两点即计4分)
答案: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
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与动 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欣。
问题2、
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
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 分)
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
(2) 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 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 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 内涵逐步深化。(2) 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 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1)
问题3、
本文主要运用了白描和拟人化
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 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 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传统技法,
画面不着颜色,也没有背景,只用 单线勾勒。后来借用到文学方面来, 专指那种不用比喻、不尚修饰、以 叙述为主的描写手法。它用简洁质 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 勒出事物的特征。 作用: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
结合上下文说说“人们往往爱犯这类错误,往往 以想当然代替本质。” 一句中的“想当然”和 “本质”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想当然”指人们将庄子奉为圣哲,顺理成 章地认为他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 了。 “本质”是指蒲草帽象征了庄子自由精神 的内核。(每一点2分)
文中多出提到了庄子的“悠闲散淡”。阅 读全文,试分条列举其具体表现。(3分 )
拟人的作用: 使语言生动 Nhomakorabea象,表达亲切,
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 象。
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
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 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 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 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 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 现。
②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
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 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 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 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 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 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 泼的情趣。
《庄子的草帽》
这是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美文。作者根据人们耳 熟能详的“濠梁观鱼”、“庄周梦蝶”这两个典 故,将自己对庄子思想价值的感悟以及对后人膜 拜庄子思想的因袭习性的认识,寄托在“蒲草帽” 这一民间乡野的惯常意象中,形象地表达了他对 生活本真貌、思想原生态的冷峻反思。庄子留下 的“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被抬高为“神圣的 经典”,庄子本身也被“圣哲”化;而其平民的、 本质的、原始的一面却被遮蔽和遗漏了:这正是 一种堪忧的变异!
理解描述得形象的句子的含意 化形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平实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总结 解题思路:
找关键词语 看修辞手法
第一步
分析句子
理清结构 第二步 结合语境(上下文)一一对应解释 全面作答不漏点(分点 作答) 第三步 组织答案 (手法)+表层意+语 境意(情感)
注意:
1、对语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阅读理 解之上,要有“整体意识”,不能脱离具体的 语言环境,即上下文。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 题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的情 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 做题时,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要综合运 用。 4、语文的答题模式不同于理科的公式,否则 就失去了文学的美,所以我们要增强语感,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
描述得“形象” 的句子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都 德
1、普鲁斯文省把家畜送到阿尔卑
斯山的习惯。 2、人们期盼羊群归来。 3、羊群归来的情景(盼望归来)。 4、其他动物欢迎羊群归来。 5、羊群对家园的眷恋。 6、狗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保 护羊。
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