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广播电视大学护理专业
毕业论文(专科)
论 文 题 目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分 校
教 学 点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2011年10月
XX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09级(春)护理专业(专科)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分校: 工作站: 班级代号: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语及
评分
签 字(盖章)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
评价意见
及评分
签 字(盖章) 年 月 日
分校集中
实践环节
指导小组
意见
签 字(盖章) 年 月 日
省电大集
中实践环
节指导委
员会审核
意见
签 字(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1.答辩小组应填写评价意见,小组成员均应签名(盖章)。答辩小组不应少于3人。
2.此表附于封面之后。3.此表由分校、工作站自行复制。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09春护理(专科)---XX
【摘要】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
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
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发现,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和安全与否
与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滴速控制等因素有关。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练习入手,同时要针
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必要时还可借助一些辅助器械。其中包括;1、
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重点归纳为,血管的选择,光线的强弱的影响,针头的选
择,进针的手法,针头的固定,肥胖小儿的静脉穿刺方法,六点。2、静脉穿刺
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其中也包含严格的无菌操作,穿刺顺序,固定要点,按压
方法,必要的宣教工作,巡回观察。3、心理护理。4、护士的心理素质。5、控
制小儿输液滴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6、总结。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 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 护理心理素质 滴速控制
护理体会
心理素质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
成功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惧怕的心理,
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
静脉的选择
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
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小儿头皮静脉极
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
患儿活动,便于保暖,故多采用。选择血管时多采用以下方法:
a、看:给急诊及危重患儿穿刺前应仔细看清可穿刺的部位,选择最有利的
静脉进行穿刺,不易渗漏,易于家属管理的血管,及时打开静脉通道。
b、找: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时,要耐心沉着,在四肢、头部仔细找,
然后选择一条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
c、摸:有些患儿的血管难以通过“看”、“找”的办法解决静脉穿刺的问
题时,可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掌握血管的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
d、指压手推法: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成功时,可采取此法。四肢静脉可先
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然后用大拇指反复轻快地在静脉的远心端进行压
迫,向近心端推行3~5cm,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当皮肤见到血管显露时,
便可迅速进针,刺入血管内。
e、轻压横摸法:如选用额静脉时,用食指在额部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
陷,该血管位于凹陷内,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有空感的1条血管。
f、静脉按摩法:用双手的掌根部四肢静脉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
按压指(趾)端,用力均匀反复按摩3~5次,再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松
紧要适度,然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血管充盈显露,此时静脉穿刺较易成功。
g、拍打振动法:经以上6种方法仍无法选到合适的血管时,可采取拍打振
动法,即在患儿的手及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3~5次,
通过振动,血管多数可显露,此法对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非常适用。
1 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 血管选择小儿静脉注射较成人难度大,因为小儿不易合作,所以其血管
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整体的解剖角度来说,小儿的头皮静脉、手足浅静脉都
适合于静脉注射。
1.1.1 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
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穿刺前,仔细刮去血管周围头发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进针和固定。
1.1.2 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
头皮静脉的穿刺。宜选择四肢静脉,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
踝静脉等。对慢性疾病患儿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患儿和静脉推药时宜选用肘静
脉和大隐静脉,一般治疗宜选头皮静脉和肢体静脉。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光线太强可使瞳孔缩小,太弱的光可使瞳孔开大。因此,明亮的自然光其亮度适
宜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在光线不太好的房间、
阴雨天气以及夜晚,就只有借助日光灯,选150W灯泡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
距穿刺静脉45~50cm为宜。总之,不论选用哪种光线,操作者的身体与手勿
挡住注射部位的光线。
1.3 针头大小的选择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头皮静脉
选用5号半针头比较适宜,四肢静脉选用5号半~6号半针头。
1.4 进针手法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分直刺法和斜刺法,直刺
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45°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
针,左手绷紧皮肤,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
旁侧,距静脉约1.0~1.5cm,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静脉。当阻
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挤压
输液器软管,如穿刺成功,即可见回血。直接法适合于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
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斜刺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等。
1.5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
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蝶形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要适宜,过
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
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
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
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
2 进针方法
2.1 非握拳穿刺:左手将患儿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便可充分显露
手背各部位血管。
2.2 热敷法: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
盈、暴露。
2.3 低瓶高调法:低瓶高调法可明显降低输液管内液体的压力和阻力,静脉
血管内压力差增大,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成功
率。
2.4 负压进针法:对细小血管、休克患儿的血管,宜采取负压进针法,将输
液器内气体排尽后,关好调节器。
3 持针手法
经实践探究发现,用3个手指持针,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
面,食指持针柄的上面,穿刺力度和角度控制自如,不用换手,切实可行。
4 固 定
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是一个重要环节。不可下压针柄,应用左手拇指指尖
垫住针柄,右手迅速固定。多用4~5条4~7cm长胶布固定,一条固定针柄。
一条保护针眼,另一条稍长交叉固定针柄,然后将头皮针胶管盘曲固定于头皮暴
露处,最后将剩余头皮针胶管固定于同侧耳廓上。
手足静脉多以夹板固定为主。1、手背固定:将夹板自手心处插入袖中,固定针
头后将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夹板上,在手臂端用绷带固定。2、脚背固定:
将夹板置内踝处固定。3、大隐静脉固定:将夹板固定于足跟处。应注重夹板固
定的松紧度,固定时切不可向前推针,以免穿破血管。
5 穿破静脉后补救方法
可用指压穿刺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消毒手指,穿破静脉后针头缓慢往外撤
出,当有回血时停止,立即用手指压迫穿刺部位,进行四肢血管穿刺时,于此时
松开止血带,按压片刻后,再向前平进一段,避免渗漏。
6输液速度控制
通过随机抽查,对有关输液速度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6.1 资料与方法
6.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13—14日在门诊输液500例患儿,年
龄20天至5岁,其中男孩298例,女孩202例,平均年龄2.3岁,调查对象
中有急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小儿肺炎、腹泻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