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 要1 关键词1 一、引言2 二、综述2 三、现状分析3 四、建模5 1.目标变量6 2.解释变量6 3.样本选取8 五、模型分析9 1.统计检验11 2.计量经济学检验12 3.经济意义检验13 六、预测14 七、结论15 参考文献17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地分析及预测 统计031 陆诚煜 学号:2070403138 指导老师:胡荣华 [摘 要]我国经济地快速发展为私人汽车提供了巨大地发展空间,同时汽车保有量地大幅增加势必对土地、能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这就需要对影响私人汽车发展地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其保有量地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判断.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各项经济指标,运用线性回归方法,给出了一个适用于短期预测地计量经济学模型及进行各项检验地详细过程,并据此较为准确合理地预测了我国2006年和2007年地私人汽车保有量,进而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促进我国未来私人汽车良性发展地客观要求. [关键词]私人汽车保有量 计量经济学模型 预测 Abstract:The rapi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as provided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for the private vehicle and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rivate vehicle populationwill inevitably bring great pressure to the land, resources of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so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rivate vehicle, and then make a reasonable judgmen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the vehicle quantity.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indices of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conometric model which is suitable forshortterm predicationby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and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process of some test, and thenthe comparatively accurateprivatevehicle population of China in 2006 and 2007 are forecasted, The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dop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 will be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private vehicl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rivate vehicle quantity。model of econometrics。forecast
一、引言 每年上万亿美元地汽车产业是世界经济地支柱产业之一,没有任何一种工业品能像汽车这样渗透到社会大众生活地各个层面.它以其技术和产品地不断更新,彻底改变和提高了人们地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据世界银行地研究,汽车保有量 (尤其是私人汽车>与人均国民收入成正比.2003年,我国国内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预示着中国汽车开始进入家庭消费阶段.而事实表明,随着中国人均GDP地稳健增长,近年来,我国地家用汽车销量以两位数地增速急剧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数据,至2006年末,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200万辆,增长23.7%,继续保持旺盛地增长态势. 汽车因具有高度地产业关联性,被称为“经济持续增长地发动机”.汽车地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汽车工业本身,还在于它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城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重要地作用. 同时,汽车消费对社会地负面影响,也远远超出了汽车产业本身.汽车地广泛使用不仅影响城市和乡村地结构,影响就业结构以及社会关系等,也将土地、能源、环境和交通等多方面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外部性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在目前家用汽车日趋成为消费热点地大背景下,对我国家用汽车保有量地研究分析和预测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无论是对我国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国民经济还是对人民群众地日常生活都有深远地意义.
二、综述 汽车保有量地研究一直是国际科研领域地热点之一,相关理论和研究非常多.目前汽车保有量预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需求模型和均衡分析模型. 需求模型考虑城市家庭或个人对汽车地需求,通过建立需求函数进行预测.它又可分为集合模型和非集合模型两类. 集合方法多用于远期预测,以全区域为研究对象,通常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其中最常用地是回归模型,即利用横向数据建立汽车保有量与主要驱动因子之间地相关关系,进而用可测地自变量来预测应变量合方法对发展中国家地家用汽车保有量进行了长期预测,并提出:一般地,人均收入与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之间存在较明显地关系,显示出“S”形地发展趋势. 集合模型又可分为两种方法:有饱和水平限制和无饱和水平限制地集合模型.在有饱和水平限制模型中,比较典型地有Gomperta模型交通预测系统采用地类对数模型;而在后者中,最常用地模型是对数线性方程,如Button<1998)对发展中国家轿车保有量地预测,Ingram<1999)对国家和城市级地机动车保有量地预测等.此外,线性模型和半对数线性模型也有相当地应用,如美国国家交通需求模型所利用地分布滞后模型就是例子之一. 非集合模型基于效用最大化行为假设,以家庭或个人作为决策单元建模,包括多项Logit模型、树状Logit模型、多项Probit模型等,多用于短期预测,数据要求比较高.Abu-Elisheh和Mannering于1995年即用此模拟了经济转型国家地汽车保有量模型. 均衡分析模型可分为市场均衡模型和交通均衡模型.市场均衡模型建立家用汽车地需求和供应函数,在市场均衡机制作用下,求得均衡状态下家用汽车地需求.90年代,Cramer和Vos 曾运用此方法进行了汽车保有量地预测.交通均衡模型则基于Wardrop均衡原理,建立家用汽车保有量地优化模型并求得家用汽车保有量. 在我国,这方面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我国国情,研究者也做了不少有益地工作,如袁泉等<2003)采用灰色模型、周骞和吴义虎<2001)等采用神经网络、朱兵和贺昌政等<2006)基于GMDH方法、程毛林<1999)采用逻辑斯蒂曲线等多种模式预测了中国地汽车保有量.
三、现状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约为2200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地60%左右.另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在2200多万辆私人汽车中,约有一半是属于个人消费品,这标志着中国汽车消费进入以私人消费为主地发展新阶段.在2006年,我国汽车销量为710多万辆,私人购买比例超过77%,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地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 汽车特别是用于消费地私人汽车保有量地多少,与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以及道路建设等有着密切地联系.汽车作为中国家庭拥有率最低地一种高档耐用消费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地不断提高和中国政府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政策地出台,制约需求地各种不合理费用逐步取消和汽车贷款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汽车正在快速进入普通家庭.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9年前后是中国中等收入家庭具备购车能力地时间点,届时将有近1亿中国人可以拥有自己地家庭轿车.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保有率还相对较低.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与我国相同地人均收入阶段地汽车保有率低限为1.7%,高限为10.4%.即使与低限相比,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每千人不到30辆,与世界平均每千人120辆相差甚远.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国私车保有量为82万辆,仅占14 .8%.有专家认为,私人汽车地大规模出现是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地一个重要标志,这种情况只有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也是中国地“私人汽车元年”.自此,中国汽车市场大举对外开放,带动了国内汽车产业地迅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地发展,汽车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已由潜在地需求变成现实地市场.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地政策,长期以公车消费为主地汽车市场转变为以私人消费为主,私人购车成为当今汽车市场消费地主流. 随着私人汽车消费时代地到来,汽车保有量上升地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内汽车消费地快速增长.20世纪末起,私人汽车消费出现“井喷”现象(汽车消费量年增长速度超过35%>,2004年开始,我国汽车消费发展与上年相比相对缓慢,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到2006年私车消费市场又开始发力,私车保有量猛增23.7%. 消费者购买力地增强和个体私营经济地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私人汽车地大发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2005年底达到141051亿元,且每年增幅都在加大,所以我国有购车能力地家庭已超过千万户,中国已成为一个极具潜力地汽车消费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