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演奏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几点体会

对演奏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几点体会

对演奏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几点体会作者:周向明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7期海顿是交响曲之父,也是弦乐四重奏之父,总的来讲,海顿对弦乐四重奏发展所做的贡献,远远要超出其对交响乐曲发展所做的贡献。

海顿一生创作了八十多首弦乐四重奏,并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基本形式与架构,他的四重奏作品灵气风发,好像是睿智的老父亲调动着四把弦乐器在相互交谈,情调愉快轻松、风格恬静典雅,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带来活力,带来希望,有着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充分体现了海顿的音乐精神。

如何演奏好海顿的弦乐四重奏,达到与海顿音乐精神的高度和谐之境,笔者通过近年来长期聆听演奏海顿的音乐作品,有一些体会,在这里提出来,就教于同行和专家们。

一、演奏好海顿弦乐四重奏必须在整体上认识把握海顿生存成长的时代背景艺术来源于生活。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作者生存成长时代背景的缩影抑或写照,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也不例外。

海顿从18岁开始,直到77岁生命的结束,没有停歇过弦乐四重奏的创作。

他的每一首弦乐四重奏都是独具音乐个性的佳作,结构之精美、声部之和谐可为后世之楷模。

海顿对弦乐四重奏四件弦乐器如何搭配、如何产生最优美的旋律,最愉悦的声响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巧妙的处理,完美地使曲式服从于音乐内容。

就如著名的柯达伊弦乐四重奏团成功地把海顿音乐灵感中的欢快和愉悦充分表现出来了一样,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对弦乐四重奏乐曲风格把握得十分精确,对海顿乐益融会贯通。

他们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他们都毕业于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重要的是他们有着系统的音乐理论素养,他们了解掌握系统的音乐史知识,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好海顿成长的时代背景与作品风格。

海顿1732年出生在奥地利东部靠近匈牙利边境的小镇罗劳,他的父亲是一个马车修理匠,在他的幼年、少年时期曾做过唱诗班歌童,后因倒嗓而被开除,曾一度处于无钱、无工作、无家可归的境地。

在26岁进入贵族府中供职后,他的人生困境得以摆脱,他在作曲方面的成长也有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自1761年开始,近30年的时光海顿供职于匈牙利王族财势最大的保尔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府,他所承担的任务就是创作亲王点写的任何品种的音乐,指挥演出、训练管理所有的音乐人员、保持乐器的完好。

这样的工作给海顿创造弦乐四重奏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环境条件。

可以说,他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一个有耐心、有毅力、为人谦虚、处事得体的苦干者,一个知足常乐、甘居人下的大作曲家。

正如海顿自己曾经说过的:“亲王欣赏我的每一项工作,表扬我。

作为乐队指挥,我可以进行试验,观察是什么乐器加强或削弱了效果,从而改进、替换、省略或试用新的东西。

我与世隔绝,周围没有人干扰我,把我引入歧途。

因此,我是被迫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节奏富有变化,主题扩展面宽,展开时机巧妙,曲式处理精美,四种乐器各有个性、平起平坐。

比如说,在0p.20中,大提琴被用作独奏的旋律乐器,织体完全摆脱对通奏低音的依赖,对位的重要性提高,丰富了作品织体,和同一时期的交响曲一样,这正是由于他曾靠打零工和教学勉强度日,自学了富克斯的《艺术律梁》,掌握了对位法,为其创作四重奏作品打下了基础。

同样,作品0p.2.0 No.1的第一乐章中,展开段中途突然在主调中出现开始主题,仿佛再现段已经开始,但这只是故弄玄虚之笔,这个主题实际上是进一步展开的起点,真正的再现还在后头,这种“假再现”艺术手法体现了巴罗克协奏曲式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他8岁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做唱诗班歌童得到的影响。

整个0p.20的四重奏情绪变化繁多,从幽暗的F小调No.5到D大调No.4的沉穆的喜乐。

力度记号和表情记号频繁而明确,说明作曲者关心演释时的种种细节。

这也正是因为他创作路上的两个无比宝贵的有利条件,一班热心而技术高明的歌唱家和演奏家,一个通情达理的主子。

海顿18岁开始创作四重奏,把他最早的六首作品(作品1)与晚年最后的几首作品(作品77、103)做一比较,可以发现在整体音乐风格、声部均衡的结构美感等方面差别并不是很大,他的四重奏最生动地反映出他既是诗人又是农夫的音乐天性,那份农夫般的质朴、忠厚、踏实,同时又处处绽放出诗人般浪漫的芬芳。

他的音乐永远是鲜活的、自然的、清新的,能够给人以永恒的愉悦。

音乐是用来听的,好的音乐就要好听,要给人以愉悦之感。

海顿的王室家族的成长背景让他明白这个道理,海顿说过:“既然上帝给了我一颗欢乐的心,他就会原谅我欢乐地侍奉他。

”这也就决定他弦乐四重奏创造的特点和方向。

二、演奏好海顿弦乐四重奏必须从细节上分析了解海顿每部作品的曲式特征著名的《企鹅CD鉴赏指南》对柯达伊四重奏团演奏的海顿弦乐四重奏曾给予过极高的评价:他们把海顿用之不竭的创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的演奏充分体现出海顿音乐灵感中的欢快与愉悦,绝不落俗套,并且丝毫没有过多排练后的疲顿感;每一小节音乐都迸发出海顿不可遏止的生命再现,栩栩如生,这些演奏家把技巧与热情结合得天衣无缝,使得情感与结构水乳交融。

柯达伊四重奏团在演奏海顿作品细节上,音乐清澈、自然而又不乏激情,成功地把音乐情感的表达与声部结构的平衡把握完美地融汇在了一起。

下面我就近期聆听的海顿几部重要弦乐四重奏作品后的感想与分析比对,与专家同仁们共同切磋,分享。

海顿作品注重细节,比如海顿作品P76的6首弦乐四重奏包括:第1首,G大调;第2首,d小调“五度”;第3首,C大调“皇帝”;第4首,bB大调“日出”;第5首,D大调;第6首,bE大调(其中第二乐章是幻想曲)。

这组作品个性表现直接、精练而且强烈,速度快,曲式自由,对多声部旋律的对位技巧做了最精细的探索和运用。

作品76之二,全曲除第二乐章以外,其他乐章均在同一调性上,彼此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充分体现了海顿在处理细节方面的才华。

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中的五度跳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被称为“五度”四重奏的原因。

整个乐章都以这个五度动机为核心,围绕着它,音乐富有逻辑地展开。

这个乐章是海顿“主题发展法”的最好的一个例证。

第25—31小节将动机a在旋律、节奏和力度上加以变化。

结束部(32—56小节)一方面采用主部主题两个动机的材料,另一方面加入新的音型。

第45小节出现连接部的材料。

整个结束部的篇幅较长。

展开部(57—98小节)先由大提琴奏出下行五度动机a的倒影,接下去在第一小提琴声部将上、下行五度进行交替。

第63小节出现连接部材料,之后,海顿将下行五度动机a以各种手法精致地加以发展。

整个再现部比起呈示部,各个部分都做了变化和调整,主部(99—109小节)比呈示部省略了终止的1个小节,而直接进连接部。

连接部(110—117小节)开始从主部的终止材料(动机b)发展而来,之后的材料与呈示部的副部(第27小节)材料有联系,而且比呈示部长1个小节。

副部(118一125小节)回到主调,但没有采用下行五度动机A,而是先出现呈示部中连接部的材料,之后才回到了呈示部第27小节以后的材料上,并且总体上压缩了4个小节。

结束部(126—138小节)将呈示部中连接部的材料与下行五度动机a结合而成,并从展开部(第57小节起)开始反复。

尾声(从139小节开始)将以上几种材料综合,并有所变化。

作品76之二的第二乐章主题在D大调上展开,通过中间部分的转调再度出现时,附加了许多装饰音;第三乐章俗称“女巫小步舞曲”,第一部分形成二部卡农——两个低音声部(八度关系)模仿两个高音声部(八度关系),这样一来,与D大调三声中部的固定低音旋律形成对比;第四乐章中,d小调主题以D大调再现之后,又以d小调用更快的速度结束全曲。

可见,作品76之二,各段落之间音乐材料不同,结构层次鲜明,内容表达清晰,重复、变奏、展开手段处理巧妙。

不同材料并置,主体再现构成了对比,展示了复杂的乐思,在结尾部通过几个和弦以至成为高度发展的独立结构。

海顿在曲式处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用了很多技巧,也在细节的处理上进行了创新,因此,演奏好海顿四重奏必须从曲调、主题及其发展的意义方面入手,注重慢板、引子以及各种力度标记等,对他作品的曲式特征、技巧应用在细节上加以分析和把握,以便真正体会到海顿作品四种乐器之间的平等,主调与复调风格之间的平衡。

三、演奏好海顿弦乐四重奏必须加强一系列重奏技能的锻炼四重奏是器乐演奏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声部之间平衡,音调形象丰富,内容充实,因此演奏好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必须锻炼出一系列重要的重奏技能。

要善于谛听整个重奏的音响,能从整个音响中听出自己的声部,并且随时调整自己的音响,使之适应总的音响效果;要善于随机应变,使自己的一举一动与其他重奏者协调一致;要具备既是独奏者又是伴奏者的能力,善于迅速地、完善地从执行一项任务改变为执行另一种任务。

另外,演奏好海顿四重奏作品,必须要练好音准,解决音响的问题;没有精确的音准,也就不能正确地揭示作品的内容,海顿四重奏作品尤为如此。

海顿作品音调形象丰富,练好海顿四重奏作品必须根据作品的乐段、乐句或者根据个别的音调环节进行研究,把握整个片段的音调,建立起对音调特点的内心听觉观念。

同时,加强重奏分谱音调结构的了解和掌握,有针对性地侧重合奏音准的训练,根据主导声部不断校正音准,达到相互间的音准统一。

演奏好海顿四重奏作品,必须加强力度、弓法锻炼,解决协调一致的问题。

四重奏各声部音量分配有着自己的典型特点,弓的压力与运弓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运弓的弦位对音质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强力度和弓法的锻炼,特别是注重顿弓的锻炼,力求得到均匀的音量以及流畅自如的运弓方法,使各个动作协调一致。

演奏好海顿四重奏作品,必须突出节奏的锻炼,增强艺术表现力。

要把曲目的旋律、和弦的连接组织好,要仔细钻研总谱,要用内心听觉来默读音乐,要善于从“主导”的节奏转入“从属的节奏”,增强合奏素质的训练,切实准确地了解声部进行、以对节奏的艺术作用的准确观念为基础的内心节奏感。

要加强旋律、复调的演奏。

旋律、复调是各类音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海顿四重奏作品旋律、复调都较为丰富,旋律声音鲜明突出,常有不同的声部演奏同一旋律,要注意旋律的“转接”以及伴奏的声音,迅速灵敏的转接法是合奏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

复调在海顿作品中运用得非常广泛。

各声部对位式的结合以及纵向、横向的可动对位都直接影响着各声部的作用,要专门演奏赋格,发展复调奏法的技能,同时要注意加强和声奏法训练,以便根据和声和旋律的关系来确定和声的表情性质,切实把海顿四重奏作品的丰富感情体现出来。

以上所述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的体会,敬请同行和专家们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在海顿四重奏作品的演奏中得到更多的体会,真正把海顿四重奏作品演奏好,扩大视野,获得更加深刻的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2]康纳德·杰·格劳特.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3]张蓓荔.弦乐四重奏的技巧与风格[M].人民音乐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