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

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

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导入,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
受,不仅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
会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自我需要,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自然地进
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在上课之前,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
地创设不同的导入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
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巧妙的引入,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一、导入技能的作用
导入类型是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认
知特点的基础上确定的,因此每种导入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使学
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集中注意。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进入创设的学习情境中
去。
2.引起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情感的体现,是学生学习动
机的重要部分。导入的目的是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明确目的。导入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方
法,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进入课题。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
计新课的导入,使导入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自然地进
入特定的学习情景。
二、初中生物课堂引入的基本要求
1.符合教学目标。引入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与教学目标无关
的不要硬加上去。引入一定是教学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组成部分。
2.符合学生实际。引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要照顾到学生
的年龄、性格等特点。要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易于学生理解的
内容来引入。
3.符合课型的需要。引入要根据课型的需要来设计,生物课的课
型有新授课、探究课、复习课等。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
路,探究课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
纳总结。
三、导入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教材的结构是根据知识内在联系设计的。在教
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还要注意知识结构内
部的横向联系,所以导入一定要强调知识模式的内化,灵活运用导
入技能,通过知识模式的建立形成教师、学生和知识三者之间的整
体系统。
2.启发性原则。我们设计导入时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
生思考,活跃他们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进取。
3.趣味性原则。新课导入一定要讲究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征和学习状态,结合所学内容,利用生物学史、名人轶事、问题悬念、
高科技新成果等作为沟通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媒介,在具体实施过
程中,做到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四、初中生物课引入的基本方法
1.以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自然学科。初中学生非常喜欢做实验,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
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
2.以游戏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角色。爱玩游戏是孩
子的天性,把游戏恰当地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
环境中进入角色。
3.以当前的社会热点导入,贴进学生生活。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
密切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医都离不开生物学,当今世界的
很多热点问题也与生物有关。
4.以谜语、故事导入,增加趣味性。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
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风趣生动的谜语故事不
仅能增加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5.以学生的汇报、表演引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表现欲是人类
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
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体现自身价
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
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
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6.新旧知识联系法。“温故而知新”。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
的,它必然与其他知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在导入新课时,
要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7.采取多媒体导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或者听一段
音乐,等等,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发他们的热情,
在一种协调、愉悦的气氛中转入正题。
五、初中生物澡堂引入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引入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在生物课堂引入时,不要一味地追求
标新立异、吸引眼球,而忽略了科学性。注意有争议的内容不要;与
教学内容牵强附会的不要;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的不要。
2.引入内容的时间不要太长。引入的内容要短小精悍,一般3~5
分钟,应在“精”字上下工夫,做到适时适度,简明扼要,恰如其分,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时间过长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效率。当然
有的引入(如实验),如果实验的内容本身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也就不必拘泥于形式了。
3.引入一定要精心准备,避免演示失误。特别是游戏或实验等引
入,一定要精心准备,避免在课堂上造成演示失败,达到相反的效
果。这样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影响新课的学习。
4.启发性。启发性是课堂导入必须具备的条件。具有启发性的
课堂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发学生产
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以此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导入的启
发性要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有机结合。
课堂导入的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导入方法的选择要以教学
内容、教学目的及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一段好的导入,往往
熔铸了教师殚精竭虑的智慧,凝聚着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学识修
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和积累。
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大纲要求,大胆探索,灵活教
学,摒弃陈规陋习,追求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有效,甚至
高效,我们的学生就会得到快乐,收获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