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观摘要: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尝试,企图确立一种超越主体与客体的实践一元论体系。
但是与马克思的实践观相比,葛兰西抛弃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唯物主义立场,葛兰西否认有独立于主体实践以外的物质实在,认为人本身是客观性的尺度;马克思的实践观虽然也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但是是把客观世界作为第一原则的,始终强调唯物主义的基础的。
但同时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也使得马克思的实践观念重新得到重视,这是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实践哲学、历史主义、人道主义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代表人物,也是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大量著作都是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完成的,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写道:“在实际上,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第一条提纲中批判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彼此片面的立场正在重复着,现在还和那时一样,虽然处在历史的一个较为发达的时刻,在实践哲学发展的更高的水平上进行综合还是必要的”。
在此他着对普列汉诺夫的所谓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普列汉诺夫与他所标榜的正统趋向相反,他“滑到庸俗唯物主义去了”,而且“普列汉诺夫提出问题的方式是实证主义方法的典型,并证明了他的思辨和编史的能力的贫疮”①。
因此葛兰西提出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实践哲学”是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
一、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超越“实践哲学”这一词实际上并不是葛兰西提出的,他是从拉布里奥拉那里借用来的,但他赋予它以新的含义。
在《狱中札记》的“辩证法”篇中,他说:“只有当把实践哲学看作是一种开辟了历史的新阶段和世界思想发展中的新阶段的、完整而独创的哲学的时候,才能领会辩证法的基本功能和意义,而实践哲学则在其超越作为过去社会的表现的传统的唯心主义和传统的唯物主义,而又保持其重要要素的范围内做到这点。
如果只把实践哲学看作臣服于另一种哲学,那就不可能领会新的辩证法,然而,实践哲学却正是通过它(指辩证法)来实现和表现对旧哲学的超越的”②。
①葛兰西:《狱中札记》,第402、387页②同上,第435页实践哲学的超越性体现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实践哲学是以这一切过去的文化为前提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德国哲学和法国革命,喀尔文主义和英国古典经济学,世俗的自由主义和作为整个现代生活观的根子的这种历史观。
实践哲学是这整个的精神的和道德的改革运动的顶峰”③。
马克思正是综合了所有这些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才提出了实践的哲学思想。
但是马克思之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开始产生分歧,正统派企图把实践哲学和传统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则回到了康德主义,另外一些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者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要素,发展出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
葛兰西看到了实践哲学面临的问题,因此他担负起了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超越和综合,这与他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葛兰西关于唯物主义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反面:一是在唯物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中理解的。
葛兰西在批评布哈林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一书时,谈到“在常识中居支配地位的,是‘实在论的’、唯物主义的要素,原始感觉的直接产物,这决不同宗教的要素相冲突,远不是这样的,但是在这里,这些要素是‘迷信的’和非批判的”。
可以看出他对唯物主义是从感觉出发去理解的,认为这与宗教是相似的,因此他认为“民间宗教是非常地唯物主义的”。
但是, 在札记《术语和内容的问题》中,他却说:“唯物主义是严格意义上的唯灵论即宗教唯灵论的对立面”,“在常识的术语中,唯物主义包括一切倾向于把生活的目的放在这个地球上而不是放在天国里的一切东西”。
这里葛兰西对唯物主义的理解含混不清,甚至存在自相矛盾的成分。
二,他对唯物主义的这种自相矛盾的理解导致了他对黑格尔哲学以及费尔巴哈哲学的那种暧昧的立场,他时而把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哲学列入唯物主义的范畴,时而又把费尔巴哈划出唯物主义者范畴之外。
三,他把哲学的唯物主义等同于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他在《狱中札记》中批判了这种唯物主义。
四,他企图化清马克思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他说,作为实践哲学创始人的马克思,“从来不曾把他自己的概念称作是唯物主义的,当他写到法国唯物主义时,他总是批判它,并断言这个批判要更加彻底和穷尽无遗。
所以,他从未使用‘唯物辩证法’的公式,而是称之为同‘神秘的’相对立的‘合理的’,这给了‘合理的’此词以十分精确的意义”④。
实际上从马克思的一些著作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对马克思哲学的这些观点是很难站住脚的。
对于唯心主义,他虽然没有系统的阐述,但是从他对唯心主义的态度还是可以在一些论述中看出来的。
例如他把十月革命看作是:③葛兰西:《狱中札记》,第395页④同上,第456-457页“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那种永恒的,代表德国和意大利唯心主义的继续的,而在马克思那里却被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外壳所玷污了的思想”。
这里就体现了他对唯心主义的极度赞誉。
另外他认为实践哲学的产生是思辨哲学本身的工作的完成,在《狱中札记》中,他说:“《神圣家族》关于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那一段十分好和十分清楚地描写了实践哲学的产生:它是由于思辨哲学本身的工作所完成的并和人道主义相溶合的‘唯物主义’。
同样真实的是,随着旧唯物主义的这种完善,只有哲学实在论还留下来”。
思辨哲学就是指黑格尔主义,因此他说:“在某种意义上,实践哲学是黑格尔主义的一种改革和一种发展”⑤。
从上述葛兰西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解释,就不难理解,葛兰西所谓的超越实际上是黑格尔意义上的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超越,他也是这样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因此当他在解释实践哲学时,才把内在性看作是实践哲学的本质特征。
他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这种内在性引入到具体的历史领域,使之成为“历史主义形式”的内在性概念,建立绝对历史主义和绝对的人道主义。
二、实践一元论的确立葛兰西仿效唯心主义的精神一元论,以及实证主义的物质一元论,试图建立实践哲学的一元论。
在《狱中札记》中,他写到:“在实践哲学这个场合下,‘一元论’此词的意思是什么?肯定不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也不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而倒是具体历史行为中对立面的同一性,那就是某种组织起来的(历史化了的)‘物质’,以及与人所改造的自然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具有具体性的人的活动(历史-精神)。
⑥”因此实践哲学的一元论在具体的历史过程张就表现为改变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
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是绝对的‘历史主义’思想,绝对的世俗化和此岸性,一种历史的绝对的人道主义。
人们正是必须沿着这条路线追踪新世界观的这条线索”⑦。
首先,葛兰西把自然本身看作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狱中札记》“物质”篇中,他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可以说“自然所提供的机会,并不是对于预先存在的力量—对物质的预先存在的性质—的发现和发明,而是同社会兴趣、同生产力的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性紧密相联的创造?⑧”他把它成为生产力之前的状态称为历史的“虚无”状态。
因此葛兰西把自然看做是包含在人类历史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处于支配和统治地位。
其次,葛兰西认为:“并不存在独立的、自在和自为的现实,而只存在处于同那些改变它的人们⑤葛兰西:《狱中札记》,第370-371页⑥同上,第372页⑦同上,第465页⑧同上,第466页的历史关系之中的现实”,因而,“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无非是我们自己、我们的需要和我们的利益”。
他虽然承认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存在,但是他主张从人的活动角度来理解这种客观性。
因此,他把抽象地物质实在比作一个关于不可知的上帝的神秘观念的残余。
就拿人的方位感来说,东西或南北确实是一种实在关系,但是这种实在关系不能离开人而存在,因为,东和西是任意的、约定的即历史的构造,在实在的历史之外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同时是东也是西。
因此,社会实践规定和创造着一切外部客观实在性。
最后,他对物质的概念也做了进一步的修正:“显然,对于实践哲学来说,对于‘物质’,既不应当从它在自然科学中获得的意义上来理解(物理,化学,力学等—要从其历史发展中来注意和研究的意义),也不应当从人们在各种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中发现的任何意义上来理解,应当考虑到一起构成物质本身的各种物理(化学、机械的等等)特性(除非人们求助于康德的本体概念),但只是在它们变成一种生产的‘经济要素’的范围内。
所以,物质本身并不是我们的主题,成为主题的是如何为了生产而把它社会地组织起来,而自然科学则应当相应地被看作是一个历史范畴,一种人类关系。
⑨”从葛兰西的上述观点可以看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所确立的是一种使客观实在依存于人的社会实践的实践一元论思想,这种观点否认独立的外部客观是实在的存在,从而把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律称为机械的或庸俗的唯物主义而加以抨击,因此,他的实践哲学只看到了实践,而抛弃了唯物主义,这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科学的唯物主义是背道而驰的。
社会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中,实践是人类借助一定的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更重要的是,实践是一种历史的客观物质过程,正是这种客观活动实现着人类主体的历史的具体的创造性,因而实践又是一种对主体本身的客观历史性制约。
实践功能水平的提高并不表现为一种主观选择性,而是生产的物质力量转换。
三、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评价葛兰西是作为革命家而被世人熟知,由于长期的牢狱生活,他的著作多是在狱中完成的,随后整理成了著名的《狱中札记》、《狱中书简》等书,因此虽然他早期的思想与卢卡奇、柯尔施等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的思想才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学术界一致同意他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葛兰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离。
⑨葛兰西:《狱中札记》,第465-466页意大利的共产党领袖陶里亚蒂在谈到葛兰西时,非常赞扬他为意大利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但是他认为葛兰西不能算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依据便是之前讲到的,即葛兰西在谈到十月革命是时,把它的胜利看作是德国和意大利唯心主义思想的继续,陶里亚蒂认为:“这个论点也是我们今天所不能接受的。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在马克思身上受到污染,而是在那些进行苦苦宣传的论文和小册子中受到了污染,变成了与马克思主义本身毫无共同之处的东西。
⑩”意大利的学者丁伯纳罗分析了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倒向唯心主义的原因,当时在德国和意大利产生的一批共产主义者不同意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解释,他们试图寻找突破这种解释的途径,企图靠唯心主义的文艺复兴来克服第二国际的庸俗的唯物主义经济决定论,同时反对列宁的唯物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