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教学ppt
第六章严谨治学
第一节 严谨治学及其道德意义
• 一、严谨治学的含义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 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无论是搞 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 方法。 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 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 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把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 消除教育中非人道现象,从教师方面来 看,确实要解决好上面所说的问题,除 此之外还涉及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如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建立相 关的监督检查机制等。又涉及社会方面 的问题,如制定规范和解决这方面问题 的法律或措施,监督检查这方面报道的 公正性等。这些方面的努力是极为重要 的,不可忽视。
• (三)严谨治学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 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 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目。为此,教 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转变教育观 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 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让他们的创造性得到 充分发挥。这更需要教师努力钻研业务,做到严 谨治学。
• 从教育学的意义上说,教育爱具有重要的教 育价值。它不仅能满足受教育者渴望得到别 人的尊重信任、同情、关怀、体贴、帮助等 各种内在需要,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对教育者 的尊敬、爱戴、感激和信任,向教育者打开 心灵的窗户,同教育者保持人世间最真切、 最纯洁、最友好的关系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
• 这是教师有效进行工作的最好条件,师生互 尊互敬,平等交流,能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到 受教育者每个细胞的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 工作并将收到将良好的效果。教育爱不仅是 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因为它 能在师生之间铺设或架起一座通道,使教育 影响如涓涓溪流进入学生的心田。正是在这 一意义上,有人形容它是一种“催化剂”, 能有效催化学生身心产生良好变化;有人形 容它是春雨,能滋润干枯荒漠的心田萌发一 片绿洲
• 教育中非人道现象是与教育宗旨相违背 的,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上,特别是近现 代以来,它一直是被反对被谴责被批判 的,为什麽在二十一世纪教育越来越走 向现代化的今天,这种现象还不同程度 地有所表现?
• 非人道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复杂而又多方 面的,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 方面的原因;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 有学生方面的原因。
• 尊重关爱学生的教育意义 ?
• 尊重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内在需 要
教育爱问题
• 教育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 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关心和爱护,而且还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 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引 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 爱的方式。由于在教育实际中教育爱主要是 通过教师执教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常常有 人把教育爱称为教师爱。
爱岗尽责实践性强化和体现
• 教师爱岗尽责精神的强化,涉及两个 方面,一方面是外在强化,即从教育管 理和社会待遇改善及保证上进行的努力。 另一方面是内在强化,即教师从自身方 面进行的自我努力。
• 爱岗尽责精神在实践上体现应是多方面 的。它主要包括: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真工作不敷衍塞 责;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敬重职业育人 为乐等。
• 教育人道化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目的、 教育过程等方面的人道化体现和要求。 就教师职业道德而言,主要是指教育目 的上对良好人性发展及其价值的追求, 和教育过程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 尊严、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心爱护, 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
• 教育中的非人道现象,指在教育中直接 或间接对学生身心造成各种伤害或严重 伤害的恶意惩罚、训斥漫骂、讽刺挖苦、 冷漠歧视、侮辱虐待等现象。在现实教 育中表现有各种各样。
二、严谨治学的道德意义
• 严谨治学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 四个内容,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一)严谨治学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业务 要求。 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 开发者,重要的是要严谨治学,遵循进步业务 水平方面的准则,由于它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 任务、担当教育使命必须具备的条件。
• 教师工作辛苦,待遇低,生活工作条件 差,这在有些地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强化教师爱岗尽责精神,确实有一个尊 师重教的社会问题,社会不应对教师的 清贫艰苦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爱岗尽责的教育意义?
• 首先,从教育管理来看,强调爱岗敬业 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
• 其次,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也是教师工 作有所作为的“内源性动力”。
• 第二,爱岗尽责还蕴含着一种奉献精神。 从教师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劳动十 分艰巨性而又复杂,从事这样的工作, 没有身体、心智、情感、意志的巨大投 入和付出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
爱岗尽责所蕴涵的伦理境界
• 爱岗尽责是各种职业道德所含有的基本要求,但 在现实教育中,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达到的。从 教师对待自身职业的现实表现看,在道德境界上 是有不同的。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单是出于 喜欢和热爱,而且还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伟大 意义有着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教育工作已成为 其人生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中总是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精神享受,真是到了 一种“乐教”的地步;
• 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比较喜爱,因为 他们对自身工作的社会价值有着清楚的 认识,并把它与自身价值的实现结合在 一起。因此,他们对教育工作心存敬重, 态度认真,能自觉主动的做好教育工作 这种情况可称之为热爱型的;有的教师 对自己的工作没有摆脱功利性的目的, 他们对自身职业的态度情感如何,履行 义务的情况怎样,常常受他们功利性目 的实现的可能性程度所影响。
• (二)严谨治学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夸大的是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 系,要求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要求,进步劳动者素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 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
• 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 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人民 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和品德。 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精神。求 是,就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寻找正确的 结论。教师在求知和传授中,对一个音,一句 话、一个地名、一篇史料、一个原理、一个结 论,都要认真查索、正确无误。
• 教育要面向世界,指明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 要立足国情,也要追踪世界,要大胆吸收人类 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积极鉴戒世界各国的教 育发展和改革的有益经验;教育要面向未来, 夸大了教育既要考虑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要 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站在科技革命的高度来 进行教书育人的事业。由此,教师在教育教学 中要始终坚持严谨治学的道德要求。
• 教育爱应是纯洁的,而不应是偏狭的、 庸俗的。
• 教育爱的另一个思想特征,就是爱与严 的结合性。
怎样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呢?
• 爱与严的结合应注意把握以下基本问题:一是教 师要善于在尊重关爱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的 要求,没有这一基础,学生有时则很难接受严格 要求,甚至产生情感上的对立。二是要善于在严 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积极 为学生达到一定的要求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当他们需要的时候,努力为其创造条件,尽可能 地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三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严 要适度把握。一方面要做到,爱的得体;另一方 面要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方,严而 有恒。
教师几十年背学生过河上学
尔高中的老师在教师节前夕为学 生洗脚尽显关爱
第五章 尊重关爱学生
• 主要内容包括:尊重关爱学生蕴含的伦 理精神;教育中非人道现象的表现和原 因;尊重关爱学生的教育需求;教育爱 内涵的思想特征。
尊重关爱学生所蕴含的伦理精 神
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是社会伦理道德 在师生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它所蕴含的 伦理精神实质是人道主义。也就是说它 内含着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
教育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虽有相同之处, 但又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从爱的发 生上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源于血缘的 亲情关系,而教育爱则是在对祖国对事 业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基于一种 人道性关怀的道德境界而产生的;
• 从爱的经常性表现上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 为养护性较强,而教育爱则表现为教育性较突出; 从爱的广度上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是家庭 性的,而教育爱则带有更强的社会性;从爱的量 上来说,父母的爱一般只是施之于仅有的子女, 而教育爱则是面对众多的学生。比较而言,教育 爱具有更高的社会道德性和社会影响的系统性全 面性。在教育中,提倡教师要象父母爱子女那样 爱学生是很可贵的,单教师又不能停留于此,因 为对学生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对学生具有一种更 高更深远的、更富有理智和目的性的爱。
• 第二个特征是教育爱的广泛性
பைடு நூலகம்
•
第三个特征就是教育爱的引导性,它 指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具有教育意义,要 体现对学生发展的良好期待和对学生给 予良好的教育上的引导。教育爱的特点 不只在于对学生给予关心爱护,更重要 的是使学生受到教育,不然教育爱就会 失去它的真正意义。
• 教育爱内含的第四个思想特征是教育爱 的理智性和纯洁性。
• 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功利性的教师;有的教师对 自身的工作没有兴趣,没有喜欢敬重之情,瞧 不起教师这一职业,常常感到厌恶反感,工作 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厌教 型的。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来看,“厌教” 这一层次是要抛弃的;对“功利”这一层次, 应在肯定其一定的合理性的同时自觉地去超越; “热爱”这一层次应予肯定并要大力倡扬; “乐教”这一层次是教师应当向往和追求的。 爱岗尽责所蕴涵的道德境界就是“爱教”和 “乐教”。
教师苦乐的道德判断
• 在现实中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对教育 工作本身并不是不愿意做,而是因为工 作比较辛苦,收入较低,待遇抵。特别 是经济不发达和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的 教师,他们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 艰苦,这种情况往往使有的教师觉得教 师地位低下,不愿意做教师工作。这种 现实的艰苦处境在相当的程度上对爱岗 尽责精神形成是有不利影响的,怎样看 待和把握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