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州市市长王伟成作政府工作报告

常州市市长王伟成作政府工作报告

常州市市长王伟成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日期: 2011-02-16 来源: 中国常州网 浏览次数: 29 字体: 【 大 中 小 】

市长王伟成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务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3.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增长3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3.6亿元,增长2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7亿元,增长18.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6.7亿美元,增长18.1%。完成进出口总额222.8亿美元,增长47.7%,其中出口155.6亿美元,增长43.2%。新增高效农业14.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9万亩。新增上市企业5家,通过审核待发5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37元,分别增长10.6%、12.9%。新增城镇就业8.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99%。新增廉租房保障家庭1062户,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家庭724户,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实物配租855户,我市住房保障全覆盖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西绕城高速、宁杭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及其配套场站、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常溧高速开工建设。沪宁城际铁路、常州客运中心和戚墅堰站建成投运。青洋路高架、中吴大道、飞龙东路、新机场路以及机场高架路等建成通车。“三河三园”工程全面完成。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承办十七届省运会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江苏历史上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难忘、最和谐的体育盛会。我市获得奖牌第一、总分第二、金牌第三的好成绩。全新的城市面貌、精彩的开幕闭幕、一流的组织水平、超越的竞技体育、市民的文明素养,全面展示了常州的崭新形象,大大激励了常州人民“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奋勇争先精神。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它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五”是常州经受巨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克服了铁本事件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五年,是我市结构调整进展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民生改善最为突出、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城乡建设力度最大、面貌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 ——综合实力跨上大台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550.5亿元和3011.7亿元,分别比2006年年初增加2900.9亿元和1898.4亿元。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五年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34个、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五年新增私营个体企业45236户、个体工商户138967家、个私注册资本1284.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4.4%、28.7%、133.8%。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新增12家,累计达到13家;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五年上市企业新增11家,累计达21家。 ——结构调整取得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8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4%,比2005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9.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是2005年的2.1倍。规模农业面积达到136.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1.4%,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八连冠”。 ——科技创新迈出大步伐。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3%,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以常州科教城为引领,探索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新模式。全市引进重大研发机构59家,实施产学研项目2000余项;新建企业“两站三中心”392家,累计502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引进海外人才1802人、创业团队300个。全市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6家,累计授权专利20241件,其中发明专利1412件。 ——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城市骨架拉大、功能完善、管理创新、环境优化。南部新城16.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西太湖整治保护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北部高铁新城全面启动。东大门21条主次道路建设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50平方公里增加到230平方公里。运河南移、城市高架、快速公交、城际高铁、空港改造、奥体中心、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建成区数字化城管全覆盖,被评为全省优秀管理城市第一名、“全国交通畅通工程”A类一等管理水平同类城市第一名。累计新增城乡绿地11334公顷。市区60条河道全面整治,清水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所有村实现“三清一绿”,50%以上村达到“五化三有”。县乡河道全面疏浚,大中型水库以及病险小水库全部加固。 ——人民生活得到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制度全覆盖,跨入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城市前10名。新建和改造提升市政公园绿地57个,对中心城区所有公厕实施改造,公园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对388条背街小巷、103个菜市场全面实施了改造提升。“公交优先”全面推进,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公交出行率从2005年的8.9%提高到2010年的25.8%。完成了1000多万平方米、125个老小区的综合整治,50万老小区居民受益。 ——社会事业有了大进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所有辖市区均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区)。江苏工业学院成功提升为常州大学。医疗机构布局合理调整,阳湖医院即将建成。以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完成了市属文艺院团和部分文化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3件作品获得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奖。和谐安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审批事项集中度达82%。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统计、人武人防、海关国检、药监质监、粮食供销、边防海事、档案地方志、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民族宗教、援疆援川、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通过这五年的加速发展,我们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开始缩短,常州在苏锡常板块中应有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对全省的贡献份额有了增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无党派及各界人士,向驻常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部、省驻常单位,向在常的中外投资者、科技工作者和所有务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工业结构仍然偏重,现代服务业比重还不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虽然稳步增长,但增速偏低,对照富民的要求差距不小;生态环境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环境污染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对此人民群众还有意见;虽然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虽然政府效能有所提高,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构想和2011年主要工作 从今年开始的“十二五”,是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 ——在经济发展上,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以上,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要实现新的突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争取达到50%。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人均超1.5万美元。 ——在城乡建设上,大力推进“三城融合,南北建新;东西协调,开发东部;统筹兼顾,城乡一体”。中心城区在进一步完善功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建成现代大气、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南部新城在着力提升核心城区的同时,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城,做到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重要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基本到位,成为凸显旅游休闲、生态居住、科技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北部新城全面推进高铁枢纽、旅游动漫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个全新的高铁、商务、创意城将迅速在常州北部崛起。对包括戚区、天宁和武进东部270平方公里的东大门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21条主次干道建设全部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