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改革开放简要回顾

中国改革开放简要回顾

中国改革开放简要回顾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
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
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
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1、国内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
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
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
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
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2、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
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
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
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
的:“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把改革的目的
说得很透彻、很深刻。
(二)改革开放的性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
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党领导
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
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
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
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改革开放的目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
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
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
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大特征”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
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
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
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
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
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
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
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
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
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
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
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
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
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
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五)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
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这一时期是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准备阶段,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
权实行企业承包制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
效,积累了有益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
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
扩大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大胆改革。实施这三个具有全局意义的
战略转变,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
明特色的历史新时期。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
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科技教育及其他社
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显著进展,故称之为
全面的改革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挫折(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
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这一时期,从
实践上看,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为更健
康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从理论上说,
是总结十年改革经验,以便确立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改革思路,使
中国的改革事业更健康、更稳妥、更顺利地向前推进的时期。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至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可以概括为:一篇谈
话(就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一部著作(就是《邓小平文选》第
三卷出版)、三次代表大会(就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召开)、
一个重要决定(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一个战略规划(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和两大理论成果(就
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
系列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中的探索,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新的层次,即进入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
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也就是攻坚阶段。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继续推进(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至今)。
这一时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
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
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六)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即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
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
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
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
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七)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
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
转折,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一位跃至世界第四位,中国成为世界
第三大贸易国,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
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人民得
出了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这就是: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
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
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改革
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就是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
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包括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
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
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
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