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显示: 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纺织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20030711
【文献出处】中国纺织报
【标 题】2002年中国面料产业报告(3677字)
【副 标 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秘书长杨兆华
【正 文】
2002年,我国的纺织产业总体向好。这一年,由于国内纺织行业的总体合理调整和国
际大环境的有利条件,我国纺织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活跃景象。
但是,也是在这一年,不论是在国内的生产,还是在国际的进出口方面,在一片大好形
势之下,很多深层次的缺憾与问题也相应地暴露在世人的目光之下。虽然,2002年已经离
开我们半年之久。但是,在这时,以一种远观的视角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调查与分析,从而
找出其中的关键所在,让这些问题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路标和阶梯,或许才是更为理性的选
择。
综述
2002年是中国纺织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的一年。纤维加工总量达到1750万吨
以上,约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1/4;全行业销售总值超过18500亿元人民币;出口618
亿美元。其中服装面料生产和销售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总体而言,2002年我国纺织业在国
内产业调整和国际良好的环境之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生产
2002年,我国服装面料生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印染布的产量达210亿米,针织
布近22亿米,呢绒3.7亿米,印染丝织品27亿米,麻制品超过7500万米。表1:中国印染
布生产分省的集中度
单位%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五省 79.7 80.9 80.2 82.6 85.0
随着近年来纺织工业装备技术的改造,服装面料也由过去的以生产低价值为主的漂白
布,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印花和染色布转移,2001年印花布比例已达到35%,产品档次
不断地逐年提高。
从地域分析,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和福建的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浙江的
产量占全国的一半。
进出口方面,2002年我国出口各类面料88.84亿米,金额为95.69亿美元,单价为1.08
美元/米。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香港、欧盟、韩国、日本、美国及墨西哥等。从单
价看,我国对上述国家出口的面料大部分是较低档的棉制品和化纤制面料,占面料出口金额
的88.5%。
2002年进口服装面料46.47亿米,金额63.45亿美元,单价为1.37美元/米;实现顺差
32.24亿美元。进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为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和欧盟等。
从单价看从日本和欧盟进口的档次较高,毛制品比重相对也比较高,而从港台韩进口大
多是化纤制品。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比重在上升,而且95%以上的进口面料用以加
工成服装再出口。
进出口
表2:2002年中国面料输出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表略)
02年数量 金 额 单 价
亿米 亿美元 美元/米
中国香港 24.66 34.97 1.42
欧盟 7.42 7.71 1.04
韩国 10.13 6.56 0.65
日本 4.01 2.86 0.71
美国 2.59 2.33 0.90
墨西哥 2.58 2.16 0.84
表 3:2002年中国面料输入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02年数量 金额 单价
(亿米) (亿美元) (美元/米)
中国香港 24.66 34.97 1.42
日本 4.40 15.93 3.62
欧盟 7.42 7.71 1.04
中国台湾 17.19 14.21 0.83
韩国 10.13 6.56 0.65
韩国 6.96 12.75 1.83
日本 4.01 2.86 0.71
中国香港 8.85 9.26 1.05
美国 2.59 2.33 0.90
墨西哥 2.58 2.16 0.84
欧盟 0.41 1.89 4.60
趋势
2001年的世界纤维消费量人均7.93公斤,按ICAC预测2005年将达到8.6公斤。
而我国的人均纤维消费量在2001年只有6.5公斤,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比存在很大的
差距。由于目前发达国家的面料消费量已经达到很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增长是非常平稳
的,甚至几乎不会有太多增长,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纤维消费量还很低,因
此我国服装面料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
1、我国是服装面料的消费大国。2002年服装出口412亿美元,40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
服装需求,消耗面料超过250亿米。
2、我国也是服装面料进口大国,2002年进口各类面料46.47亿米,总金额63.45亿美
元。其中以档次较高的化纤制品和毛制品为主,而且95%以上的进口面料用以加工成服装
再出口。
3、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服装面料需求将有较大的增长,已成为国际供应商一个不可
或缺的重要市场。
生产的缺陷
落后的设计和后整理技术
目前,有些国内企业已经被良好的销售所满足,在产品研发、质量工艺上与欧美、日本
企业仍有差距。随着中国中高档时装消费市场的发展,我国进口面料数量逐年增长。据悉,
我国目前每年要从欧洲进口2亿多美元的高档毛纺面料,从日本进口高档毛纺面料,再出口
成衣的数额也达到了22亿美元左右。服装企业选用进口面料的主要原因是国产面料外观风
格欠丰富,颜色、花型单调,手感及后整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尽管目前国内纺织企业对面料
设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各地企业纷纷寻找面料开发设计的技术与资料,同时也投入越
来越多的人力和财力进行面料开发,因此,我国面料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面料的系列
化、时尚化程度还达不到服装时尚化的要求。
中国的面料在生产环节中主要是设计和后整理工艺不过关。这使我们损失很大,比如世
界丝绸的80%以上生产于中国,但我们出口的大部分是坯绸,意大利商人买回去,经过工
艺处理,提高了质量,出口到世界各地,价格翻了几番。
其原因之一是缺乏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人才。意大利许多面料设计师是学艺术出身
并懂得必要的开发技术,而国内面料开发人员大多是学理工出身的,技术开发知识比较充分,
但艺术设计不足。另外,我国化工产品开发的相对滞后也是影响国内面料进一步发展的重要
原因。面料的后整理对面料的手感与外观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化学助剂是后整理的
关键。
另外,为适应服装厂商的需求,起订量小,生产模式灵活也是国外中小面料企业市场运
作的特点。而国内面料企业一般规模大,习惯于大批量生产模式,难以适应时装品牌企业小
批量多品种的需求。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约束中国服装产业进一步高速发展的瓶颈。
出口的瓶颈
缺乏品牌优势
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我国面料企业成长壮大的紧要任务,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品牌上去获
取利润,而不是只赚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除了缺乏品牌,我国面料产品价格卖不上去的重
要原因,还有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策略不得当,单纯依赖大路货、低价位战略
等打入国际市场。
为争夺市场份额自相残杀,竞相压价的恶果已经显现。今年5月21日,美国所启动的
限制性措施,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门槛陡然增高。同时,欧盟最近也新修订了相关条例,并具
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是典型的“弹性壁垒”。
目前国内8万户纺织企业,大部分都属于中小企业,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的大企业,这种
企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虽然中国纺织业走出“世界品牌加工
厂”还将有比较长的一个过程,但培养中国纺织业的“世界品牌”则需大大提速。
产品品种单一
在出口模式上,那种依靠“大路货”、“大规模”、“低利润”的办法出口换汇已经越来越
容易成为一些国家对中国设限的借口,出口企业应在产品多样化、市场多元化上下工夫。
目前中国面料业的国际依存度约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来料加工贸易,实际的国
际依存度也在30%以上。据测算,中国面料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万多人
失业。可以预见,产品进口国的每一项限制规定,都将会给中国面料企业造成极为严重的打
击。
本正文被点击次数为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