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四时期的家庭制度改革思潮

五四时期的家庭制度改革思潮

中国现代史

社会发展学院

10级历史学

刘园园

1011114091

五四时期的家庭制度改革思潮

摘要:民国建立之后,知识界承继清末“家庭革命”的思想,继续主张改革传统的家族制度。尤其是到了五四时期,人们在破坏旧制度的文化风气中,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又开始对中国传统家庭制度进行再批判。于是,在社会各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家庭制度改革的看法,他们再度主张:要通过改造家族制度来最终达到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目的。尽管其具体意见不同,但究其根本目的都是你为了破除封建主义,建立民主自由的社会与国家。本文就家庭制度改革的背景、主张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字:传统家族制度、家庭制度改革、妇女解放、新式家庭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礼崩乐坏”、思潮蜂起的社会文化剧变时期,也是一个思想解放、心灵空前觉醒的启蒙时代。积蕴良久的妇女问题的大讨论在此时被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各种引领妇女向现代化方向变迁的新思潮相互激荡、促进,男界的呼吁和女界的自觉形成了更有声势、更有底蕴和战斗力的妇女解放思潮。

一、家庭改制思潮的背景

1、对清末民初“家庭革命”说的继承

中国是一个宗法思想十分严重的国度,形成了包括家世、家谱、家风、家法、家教甚至家庙、家祭在内的家族制度,可以说一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作为社会的基层单位,家族及其相关的习俗对人们有更直接的约束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次,成为人们重要的行为规范。不冲破封建统治阶级精心编织的家庭的罗网,将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安宁、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妇女解放也将很难推进。

民国成立后,知识界继承清末的“家庭革命”的思想,继续主张改革传统的家族制度。尤其到了五四时期,在“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花丝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①,在人们“想把中国的旧东西,哲学、文学、美术,以及一切社会组织,都重新改造,以适应现在的世界”②这样一种文化气候中,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又开始对中国传统家庭制度进行再批判。这次批判来得比清末更为猛烈和深刻,提出了各种改变旧家庭制度的主张。 民国之后,中国专制主义并未得到根本改造,人们仍旧在探索改造中国社会出路。一些知识分子把改造中国社会与改造家庭制度联系起来,认为家庭“其制之良否,影响于社会甚大且巨。”③“家庭不良,社会国家斯不良耳。”④它已“阻碍国家之进步”,所以中国“家族制度不改变,即国家主义不发达,”而为“国家之进步,实当宁从割爱,而勿使为政治上之阻力也”。⑤甚至有人把改造家庭制度看成是改造中国社会的“最便捷的路径。”

2、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

这一时期,家庭改制的呼声如此之高,其原因除了是对上一时段“家庭革命”说得继承,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进步知识分子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国封建家庭制度的黑暗与残酷,更多的人终于觉醒,决意通过改造封建家庭制度去追求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生。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在以家族为本位而无视个人现实自由和幸福的中国封建家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煎熬着个人的生命,却很少有人要改造它,要从这枷锁中挣脱出来,然而这不能怪他们,因为适应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中国封建家庭制度还没有被打破的历史条件。戊戌辛亥时期以后,尤其到了五四时期,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精神麻木中觉醒,开始正视中国的社会现实,正视中国的家庭制度,并正视每一个中国人的人格,他们一反逆来顺受的传统性格,不在甘心过那种受奴役的非人生活,开始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权力。他们终于发现中国家庭制度的残酷与不合理,进而喊出了“旧家庭是厉行专制,束缚自由,为社会进步的障碍物”的声音,并申明坚决改造它,而促使国人的直接原因是西方平等自由学说、家庭改制学说及西方生活习俗不对国人的直接影响。

(1)平等自由学说产生了启蒙作用

“晚近欧化东渐、平等自由种种说教,渐渐有人提倡起来”。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最早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认为个人的自由不自由是导致中西方落后与先进差别的根本所在。严复将这种自由观介绍到中国来,在清末、民初、五四时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这一时期的家庭改制主张者就拿它作为一种理论武器。他们用平等自由学说来唤起人们的觉醒,去批判封建专制、批判三纲伦理、批判罪恶的旧家庭制度。正像时人所说:我们为什么要平等?因为同是人类,哪里有什么贵贱阶级。为什么要自由?因为人是灵心的动物,不是机械的东西。为什么说三纲不好?因为三纲教我们损弃自己的自由,服从他人,牺牲自己的人格,侍奉他人。旧家庭的恶果。是中国数万万人民。大半沦落为奴隶,作机械,完完全全有人格的,能有几人?可见,平等自由学说对于唤醒民众独立、平等、自由意识所产生的启蒙作用是绝不能忽视和低估的。

(2)西方家庭改制学说的促进作用

这一时期西方家庭改制学说在国内知识界也广为流传。20世纪初以来,西方学者对家庭改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与研究,并形成了三大派别,即所谓急进、保守、修正三大派。他们的学说在民初以后,先后传入中国。这些人的学说对国人研究探讨家庭问题起到了借鉴和启发作用。像沈雁冰旧专门写文章介绍上述学说的观点并受其启迪,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关于家庭改制的主张。可见西方家庭改制学说的传入激发了人们去认识中国家庭制度的实质,并促进人们对家庭改制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西方的生活习俗对国人的影响

近代以后,在开始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也开始了西俗东渐的过程。外国人到中国带来了西方人的生活习俗,中国出国公使和留学生撰著介绍西方的文明习俗,所以整个中国近代社会,也是社会习俗发生显著变化的历史时期。这些突出表现在戊戌、辛亥、民初与五四时期,而其中西方的小家庭制度,即“所谓家庭皆一夫一妇,及未成年子女也”⑥的家庭,尤使国人感到稀奇新鲜,并有人开始模仿。

这些都反映了西方文明习俗对青年知识分子影响后所产生的思想情感上的变化,以及决心改造旧家庭制度的意志。

二、现实及对传统家庭制度的批判

1919年12月13日,李超女士追悼会在北京举行。追悼会前,《新青年》郑重刊出公告,胡适特别为这个生前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的亡女作了《李超传》;追悼大会上,胡适、蔡元培等均作了重要讲演。这样,除了悼念李超外,李超之死便成为了新文化斗士向旧制度宣战的一次政治性、革命性的出牌——一张女性之牌,正像护士所说的:“我替这一个素不相识的可怜女子作传,竟做了六七千字,要算中国传记里一篇长传。我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功夫做她的传呢?因为她的一生遭遇可以用做无量数中国女子以写照,可以用作中国家庭制度的研究资料,可以用做研究中国女子问题的起点,可以算做中国女权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牺牲者。”胡适在李超之死中,看到的是:“家长族长的专制”;“女子读书稍明数字便得”的教育不平等;女子没有承袭财产权利的法律弊端,以及“女子读书不能算为后嗣的大问题”。胡适针对这些问题造成的“李超有钱而不得用,以至于受种种困苦艰难,以至于病,以至于死”,声讨旧社会家庭制度的罪恶。五四时期家庭制度改革的呼声,便从这“血的蒸气”里呐喊出来。

1920年,郭妙然发表的《新妇女与旧家庭》,喊出四个重要点:1、“大家只要看了李超女士的死······就可以知道旧家庭的毒害”;2、“新妇女与旧家庭,是绝对不能相容的”;3、“要改良社会,一定要把旧家庭的制度完全破坏,新妇女才有发展余地”;4、家庭制革命“并不是说不要家庭,是希望大家快快推翻旧家庭,建设新家庭”。

五四新式知识分子们对封建家庭制度的批判失去那面而又系统的,他们列举大量事实现象,深刻地揭露它的种种罪恶,唤起人们对家族制度的痛憎,动员人们来推到封建家族制度。

1、家族制度及其伦理束缚了人的自由,否定了人的价值,桎梏了个性的发展。

在以家长制为核心的传统家庭制度下,家长是传统家庭内部的绝对权威,其他家庭成员则处于丛书的地位,个人自由被剥夺,个人发展被限制。对于传统家庭这种“吃人”的本质,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在陈独秀看来,传统大家庭制度及家族主义,使天下为臣、为子、为妻者无独立自主之人格,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窒碍个人意志之自由,波多个人法律上平等之权利,养成依赖性,戕贼个人之生产力。因此,欲求个性自由,就必须打破大家族制度,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胡适更是大力弘扬个性解放学说,要打破家庭和社会对于个人的束缚,就必须发展个人的个性。此外,像鲁迅的《我们是在怎样做父亲》、吴虞的《非孝》等文,都旨在抨击封建家族制度对人权的摧残,新文化运动启蒙者的这些论述,在当时对于来气民智,唤醒人们觉醒,起到了积极地启蒙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愈来愈多的知识分子觉醒,都觉得家庭是黑暗专制的极点,他们发表了一系列旨在抨击封建家族制度摧残个性自由的文章,尖锐指出:中国现代社会,万恶之源,都在家庭制度;中国家庭是破坏个性最大的势力。其中,顾诚吾的《对于旧家庭的感想》和瑟庐的《家庭革新论》,颇具代表性,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阴暗面,对其弊害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剖析。

2、家族制度是男尊女卑,剥夺妇女人权和自由的根源。

五四时人认为,在家族主义之下,广大妇女毫无自主人格,她们出入无自由,交友无自由,婚姻无自由,非顺从家主,不得其所欲,完全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五四新式知识分子们怀着对亿万妇女的深切同情,对传统家庭中男尊女卑、婚姻专制、早婚、童养媳、蓄妾等陋习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对于封建家庭制度下盛行的“买卖婚姻”、“专制婚姻”,她们更是着力加以鞭挞。婚姻的专制就是家庭的专制,是以家族男性长辈为中心、社会以家族组织为基点的恶果。新式知识分子无情地揭露广大妇女在封建家庭中被奴役被蹂躏的情形,并号召广大妇女打破家庭束缚,以求自身解放。这顺应了五四时期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思潮,推到了妇女解放。

3、家族制度养成依赖心,挫伤生利者的积极性,妨碍了国家经济的发达。

他们认为,传统大家庭最重合居,强调共财,其结果是易养成多数人的依赖心,挫伤生利者的积极性。从经济角度批判传统大家庭制度,视角独到,更富有说服力。

4、家族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提供了牢固的社会基础。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传统中国社会里,传统的家族制度与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之间有一种难以解析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改造家族制度就不易从根本上破坏专制主义制度。有鉴于此,五四思想界从国于家的关系对封建大家庭制度进行了有力抨击。

三、家庭制度改革的主张

这一时期的家庭改制观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改变传统家庭的生活方式

这是指通过教育子女、侍奉父母、家庭娱乐、家庭间的交际,来改良旧生活方式,主张实行社交公开,建立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和自立人格,发展互助精神,讲求勤俭节约,革除不良嗜好等。

2、建立小家庭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