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
摘要:语文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
地位,也是中职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对提高学
生综合素养、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继续学习能力等具有
重要意义。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低沉状态,现状
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改变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使中职语
文走出困境,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策略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
化基础课。职教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
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和
创业能力,对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但当前的职教语文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现状不容乐观。
一、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现状
1、中职学生对中职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兴
趣和热情。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毕业生,他们在
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认为
自己是“差生”,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严重不足。中职学
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又决定了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面对
数倍于初中阶段的大量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他们
大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愿意到中
职学校学习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希望在中职学校的学习期间,
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今后
的生活寻求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功利
性的价值倾向,多数中职学生更是视其为鸡肋,将其置于从
属地位。而且,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能进行正常的
交流,认为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深入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因此对中职语文的学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上课时提
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热情。
2、中职语文课程内容与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联系不够
紧密,缺乏学习动力。中职语文课程为了体现“以服务为宗
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采用了一些反映优秀
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容,力图适应不同层次中职学
生的学习需求,在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
化素质方面的培养有所作为。但目前的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又
存在一些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与现实生
活以及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内容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中职学
生多数是由初中直接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没有社会生活经
验和实践,他们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又不够,看
不到中职语文课程内容与专业课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内
在联系,认为学习中职语文课程对专业课的学习没多大帮助,
对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没多大帮助,对从业没多大帮助,因
而缺乏学习动力。
3、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能满足中职学生
学习的实际需要。实际教学中,教师无法将中职语文的知识
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基本都是围绕中职语文
教材内容展开,使语文教学成了语文知识体系本身的教学。
时间一久,容易出现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而大多
数中职学生在台下听得“索然无味”的现象,学生觉得老师
教得空洞呆板,老师也觉得学生是“朽木不可雕”,课堂教
学效果很差。为了适应中职生源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变化,有
些中职语文教师利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的“以
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一
些调整,在教学上开始利用启发式教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
和声像技术手段。这虽然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了教学
效果的作用,但从根本上来看,其调整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提
高学生对语文教材知识要点和课程内容的掌握,没有转化到
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上面来,没能从根本
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问题,其教学观念和手段与
学生的学习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
二、有关的应对策略
1、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地位。中职语文教学作为综
合性课程,不是直接式的灌输教学法,应该由三个部分构成
教学内容,“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做到根据
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来设定内容安排,逐步递增难度,以便将
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所以,就中职语文科目的教
学内容而言,应该实施分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
和工作运用汉语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令其在教学
方式上避免“一刀切”现象,全面提升语言思维能力。
2、根据专业特点改进调整教学方式。中职语文新课标
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人才培养导向,有目的性的调整
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因此,语文教
师很有必要将探究学习模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
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就《白杨礼赞》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
可以设计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探讨,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
和研究课文。主要问题大概如下: 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
上,思考课文的段落划分和段落大意;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
体味“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当中“不平凡”含义
的理解,由物引入到人,逐步深入到作者所传达的人性赞
美……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并思考这些问题,在小
组内部交流学习成果,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一起走进语言内
涵。这种教学形式将有助于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
分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
3、重视文化氛围影响,适当拓展。语文是以语言训练
为基础架构的,注重文化素养熏陶,对于培养一个人的人文
精神非常重要,其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中职语文新课
标在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将学生用心感悟,逐
步培养领悟力,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使其拥有更为
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其文学修养方面,能逐步有所
提升。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做到对语文教材中隐含的
内容进行充分地挖掘,继而进行合理地延伸和拓展。这能让
学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课本内容,同时对于强化语文的思想
教育作用也有很大的帮助。就《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
来说,教师可以在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拓展
环节的设计,主题可以是“于勒叔叔10 年后又回来了”,学
生自由发挥想象,拓展发挥空间,每个人的补充方向可能不
同,有的想象于勒叔叔再一次发财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其
中有的学生写出了于勒叔叔衣锦还乡的情景,有的学生则设
计于勒发财之后继续扮穷这一故事情节,写出了其中作者父
母的态度变化。这些环节的设计必然能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
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三、结语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必
须更加深入地去探寻问题,探讨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的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去适应,
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努力为社会培
养出具有更高人文素养的合格劳动者和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 潘海蓉.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考
试周刊. 2009(38).
[2] 李荣海.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索与实践[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3] 王小红.高职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与
职业. 2007(11).
[4] 孙月娟.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J]. 中等职业教育. 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