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

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

背风面(表面B
实体模式)广告牌表面风压力系数 (顺风向垂直于面板观看,θ=450)
面板半高处局部流速矢量图
实体模式
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表面风压分布示例
表面A
表面B
表面C
表面D
图3.5 组合模式广告牌表面风压力系数 (顺风向垂至于面板表面观看, θ=450)
组合模式控制面板设计的风压分布
表面A
表面B
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研 究
2020年4月30日星期四
目录
1. CFD的应用范围 2.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 3. Fluent6.0用于结构静力风荷载计算
的可行性研究 4. 独柱支承广告牌的风荷载 5. 高层开洞建筑测压风洞试验及CFD数值模拟 6. 高层开洞建筑静力风荷载的影响参数分析 7. 两高层建筑间静力风致干扰效应研究
N-S方程:
雷诺时均运动方程
将湍流场看成是平均运动场和脉动运动场的叠加 : 雷诺平均运动的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
雷诺应力输运方程及其模式化
完整的雷诺应力输运方程
上述各项依次为:对流、湍流扩散、分子扩散、压力 产生、浮力产生、压力应变、粘性耗散和系统旋转产生项
近 壁 面 分 区
壁面函数法(左)和近壁面模式化法(右)
CFD数值模拟的特点
1. CFD所依赖的控制方程在数学上为一组偏微分方 程;几乎只能通过数值方法得到工程实际问题的 解答。
2. 计算一般必须湍流模型。 1. 3. 数值计算特点: (1)计算节点和单元数量巨大。 (2)必须采用迭代算法求解。 (3)求解方法与问题的具体特点密切相关。 4. CFD的应用还仅限于对流场平均特性的描述。
来流湍流特性通过直接给定湍动能和湍流耗散率值的方式给出 :
风场模拟中,我国现行规范还没有明确的湍流度要求 ,B、C和D类地貌的湍流强度分别采用澳大利亚规范中第2 、3和4类地貌的。
第三章 Fluent6.0计算静力风荷载的可行性
3.1 Fluent6.0简介
Fluent6.0是美国Fluent.Inc公司推出的大型计算流体动力 学(CFD)商业软件,是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CFD商业软件 。
CFD应用举例
1. 1997年Selvam等采用LES对得克萨斯科学研究建筑进 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分析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来流条件 ,结果表明对平均值的预测与实测结果均吻合较好, 但对峰值压力,只有根据实测数据生成脉动来流条件 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吻合较好。
2. 1999年吴江航等采用CFX5.3(RSM模型)模拟了厦门国 际银行大厦有相邻高层建筑物影响情况下的风压,得 到了与实测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相符的数值结果。
澳大利亚规范各类地貌下的湍流度近似曲线
根据相关资料给出的湍流度数据表对第1、2、3和 4类地貌数据回归,分别得到了下述表达式:
Z为所论点距底面的高度。 上述回归中的R2 依次为0.9655、0.9784、0.9953和0.9946 。
来流边界条件
入口来流条件:以具有代表性的地貌类别对应的大气 边界层流为来流条件进行计算。模型化后风剖面(模型比 1:S)的表达式为:
3.3立方体和柱体CFD计算
大气边界层流条件下,柱体正面压力系数沿高度变化明显 ;而侧面和背面变化相对比较缓慢,压力分布比较均匀。在数 值上,两者在正面和背面上吻合较好;在顶面上,Baines的结 果未能反映出屋面前缘因漩涡生成和脱落引起的较大风吸力现 象,Fluent则捕捉到了这一现象;对于侧面,试验值大于计算 值。
采用有限体积法,为保证计算过程的数值稳定性,离散化 处理控制方程时采用一阶迎风格式。考虑壁面存在对流场的影 响,对于所研究的具有逆压梯度和回流现象的流场问题,利用 非平衡壁面函数来修正RSM,以使RSM适用于近壁面区域 。
监测12个RSM下的控制方程迭代残余量和广告牌多个表面 的压力系数变化,当所有控制方程的相对迭代残余量均小于 5x10-4且同时监测得到的表面压力系数基本不发生变化时,认为 所得流场进入了稳态。
第一章 CFD的应用范围
计算流体动力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防火: 规范依据:标准火条件,结构的真实耐火极限与约束条件、
荷载、空间位置及实际火灾特性等有关。火场模拟、大跨结构)
2、建筑灭火: 涉及热、烟的输运和扩散,燃烧化学反应过程等,多相流问
题;工程中用于优化灭火喷头的设计,以便产生灭火效果较好的 水雾。
开洞建筑工程实例
日本NEC大厦
台湾高雄银行
新加坡IBM大厦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Genex Tower
风工程简史
1. 1889年Gustafu Eiffel是将假设的风荷载作用于结构上。 2. 二十世纪初,空气动力学得以创立。 3. 1940年塔科马窄桥(Tacoma Narrow Bridge) 事件。 4. 六十年代中期,出现了模拟大气边界层气流的结构风工
非平衡壁面函数
壁面函数法中,粘性影响内区不采用网格进行分辨、而 是在壁面和充分发展湍流区之间引入半经验的壁面函数来建 立联系。
非平衡壁面函数的主要出发点是:(1)采用Launder和 Spalding提出的平均速度对数律强烈依赖于压力梯度;(2)双 层模式思想被用于近壁面湍流动能相关量的计算。
在平均流场和湍流具有较大梯度和变化的复杂流场(包含 分离、再附和冲击等现象)中,非平衡壁面函数可以给出更好 的数值模拟结果。
独立墙体的风压系数取值,各国规范建议值不尽相同 ,在一些情况下存在较大的差异。早期根据均匀流场情况 下的试验结果给出的CP如表3-2所示
对于b/c=∞的平板,CP计算平均值为与表3-2吻合较好的 2.02。文献93针对两个实际墙体(b/h分别为10和18)进行 了实测研究,测点沿竖向分别布置在距墙体端部5h和9h 处,实测得到的CP平均值为1.581。文献93采用Phoenix 软件(κ-ε模型)计算得到的CP为1.59;本文Fluent6.0 (κ-ε和RSM模型)得到的结果分别为1.57和1.612。
壁面和出口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示意
计算域出口条件:湍流充分发展,流场任意物理量沿出口 法向的梯度为零, 即:
计算域壁面(针对风洞)及研究对象表面:无滑移 ;
右图为本章方柱体 (1:1:8)计算域利用对称 性以后的网格划分示意 图(仅示出计算域对称面 和底面上的网格)。
3.2 独立墙体和悬空讯号牌
对b/h不是很大的独立墙体和与地 面间隙较大的悬空广告牌,Fluent结果 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b/h较大时, Fluent结果显示的平均压力系数CP随b/h 的变化趋势与该文献试验结果恰好相 反。在最不利来流方向角下,墙体端 部总体平均最大风压系数Fluent计算值 为3.0, 与实测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
3、采暖与通风 4、建筑风环境设计:峡谷效应对行人的影响等。 5、结构所受风荷载分析与研究
1、空气无时不与我们同在,空气的流动就是我们通常所 说的风。风对处于其中的结构均存在荷载作用。对于超高层 建筑,风载效应可达总效应的50%以上。
2、风工程的研究方法包括现场实测、实验室模拟(主要 是风洞模拟)和理论分析(包括数值计算)。当前主要的研究 手段仍为实验室模拟 。
三块面板组成的 独柱支承广告牌
4.1 平行面板组成的独柱支承广告牌
广告牌示意
实 体 模 式 计 算 结 果
θ=00情况取半边区域进行计算,利用了对称性;CPA 、CPB分别为表面A、B上的平均压力系数,CMT为风载所致 绕面板中心竖轴的扭矩系数。
实体模式控制面板设计的风压分布
迎风面(表面A )
雷诺应力方程模型(RSM)的特点
(1) 较为通用,计算量大。是最为复杂的经典湍流模型 。 (2)可以考虑雷诺应力方向性的影响。 (3)模型本身只适用于流场核心区,必须引入壁面函数 以使RSM在近壁面区域具有适用性(非平衡壁面函数 Non equilibrium wall functions)。
数值求解技术及收敛标准
Fluent结果与文献26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 Fluent6.0 完全可以用于高层建筑静风荷载干扰效应的分析研究。
本章小结
1.只有当控制方程的迭代残余量少于指定值,且所研究 对象各表面的压力系数基本不发生变化时,才可认为流场进 入了稳态。
2.现有的一些风洞试验结果间还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还 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或验证。
相关文献和CFD计算表明,在侧面上,来流侧的风吸力系 数应该大于另一侧的,由此可以推断:Baines在报告试验结果 时,可能将侧面风压分布中的来流方向标反了.
大量试验得到的无限长方柱体的阻力系数为2.0左 右。R.Frankie, W.Rodi采用RSM模型(应用了壁面函数) 得到平均阻力系数为2.15。 采用LES方法,文献95得到 的平均阻力系数只有1.65左右。
程专用风洞。 5. 1974年,the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创刊。 6. 1975年成立“国际风工程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Wind Engineering,简称IAWE) 。 7. 第8届ICWE (1991)上几篇CFD论文得以入选论文集。 8. 国内对风工程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Fluent6.0按非稳态问题计算得到的长时段后的阻力 系数在1.60~1.92之间变化,平均值1.76, 较试验值偏低 。这一方面说明了无限长方柱体绕流问题的复杂性,另 一方面也暗示采用相同的方法,具体的算法和网格等因 素也会对最终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两建筑风致干扰效应算例
1.施扰和受扰模型尺寸均为 100x100x600mm, 风洞断面1.8x1.8m ,B类地貌。 2. IFm定义为受干扰后的基底覆力矩 与未受干扰的倾覆力矩之比。
组合模式 广告牌表面风压力系数 (顺风向垂至于面板表面观看,θ=500)
3. 目前已有科学工作者开始用CFD研究风—结构相互作 用问题,Tetsuro Tamura等对几何形状相对简单的柱体 气动弹性行为进行了CFD研究,成功地再现了柱体各 种振动和失稳现象(结构本身简化为用弹性元件支承的 刚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