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 1选择题: (1)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是:社会成员有生存权,社会需要公平权。 (2)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原因是: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社会成员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劳动者群体。 (3) 最早提出社会保障概念的是:美国 罗斯福总统新政时期 (4) 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5) 英国是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 (6) 美国《社会保障法》是社会保障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社会政策史上的里程碑。 (7)我国1986年提出社会保障的概念,2010年10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年7月1日起实行。 (8)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9)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最终环节,是国民社会保障权益实现的标志。 (10)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项目可以分为两大类:A社会保障待遇支出B社会保障运行费用. (11)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失业保险保障的对象是没有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12)自由职业者应该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费,不需要缴纳失业保险费。 (13)工伤保险是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中覆盖面最为广泛的。
2多选题 (1)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2) 社会保险内容: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 (3) 养老社会保险:职工养老,农村养老,公务员养老保险。 (4)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慈善事业时代-----济贫制度时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成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5) 俾斯麦政府颁布“社会保险三法” 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19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6) 中国当代社会保险两项主体(A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B国家机关事业机关的社会保障)三项补充(C农村社队的集体保障D社会救济E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 (7)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 (8) 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方式:货币支付,实物支付,服务支付 (9) 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特殊人群:下岗职工,农民合同制工人。 (10) 失业保险金领取的三个条件:ⅰ交费(满一年)ⅱ 非自愿中断就业ⅲ 办理失业登记并且有求职要求 (11) 生育保险的原则:强制性原则,社会性原则,互济性原则 (12) 基本医疗保险的特点:强制性,普遍性,互济性 (13)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原则,收支平衡原则,依法筹集原则
3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的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 生育社会保险:女性劳动者因为生育期间终止劳动失去工资而给与补偿的制度,是保护女性劳动者的社会保险。 原则:产前产后一律给与保险待遇,给予产前产后带薪假期、生育补助费 (3) 残障社会保险:因病或者因工伤(包括职业病)致残的劳动者享受残障社会保险待遇。包括经常性补助和一次性赔偿,还包括医疗服务,休养。 (4) 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适应所引起的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5) 失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资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 (6) 职业病:是指在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等工作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如粉尘,放射性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7) 工伤保险:针对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因工作原因而发生的事故,意外伤害或者职业病,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物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8) 生育保险: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怀孕,分娩,哺乳和节育的女性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产假和休假的社会保险制度,以保障因生育,节育,抚养孩子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收入中断的女性劳动者及其孩子的基本生活。 (9) 基本医疗保险: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的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0) 乙类药品: 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部分支付费用的药物,使用这类药品产生的费用先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费用。 (11) 定点医疗机构: 是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医疗机构。包括医保定点的医院、药店和卫生所等
4简答题: (1) 社会福利: 概念:指政府和政府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者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者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障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特点:①不仅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而且保障成员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②不仅对物质生活的需要给予保障,还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给予满足。 ③不仅保障个人目前的生活需要,还要保障其赡养老人,抚育后代的需要。 兑现形式: 一.货币兑现:以各种津贴,以现金形式发放。 二.服务形式:如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的照顾和护理,对失业人员免费的就业咨询,义务教育和免费培训。 三.实物形式:例如给病人赠送营养品,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假肢,助听器、助听工具。 (2)世界上几种社会保障制度: ①福利型社会保障: 代表国家:英国瑞典等北欧、西欧国家 特征:全民保障,由生到死,无所不包 保障基金来源:国家的一般性税收 ②保险型社会保障: 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 特征:以社会保险为主 目的:实现风险保障的互济性,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 ③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 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 特征:法律强制受保人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基金 做法:国家为个人建立账户,强制所有雇主雇员按其收入的一定比例向政府有关机关缴纳公积金,政府对公积金进行运营,会员所享受的待遇由其账户额度进行支付。当因工资低下存款时达不到最低限度时,由家属填补,会员之间不调剂互助。 ④国家保险模式: 代表国家:苏联、东欧,中国 做法:社会保障事务完全由国家包办,政府对社会保障资源进行直接分配,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保障基金由国家和政府承担,采用从劳动成本中预先扣除的方式筹集,个人不缴纳保险费,保险范围几乎为全体公民,但保障水平低。 特征:国家包办,直接分配,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社会化程度也较低 筹集方式:从劳动成本中预先扣除 (3)贝弗里奇报告: 英国贝弗里奇计划: 1941年,有贝弗里奇(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任主席对战后英国的社会保险方案和相关义务进行一次调查,1942年提交“贝弗里奇”报告。 内容:将社会保障计划分为三个部分:社会保险,国家救助,自愿保险 A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的主体,单位或者个人事先强制缴费,个人获得现金给付。 B国民救助:解决特殊需要,不需要事先缴费,只需要证明就可以获得给付。 C自愿保险: (4 ) 社会保障基金 来源: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中形成的。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四大来源:政府财政拨款(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雇主和个人缴费,社会筹资,其他渠道 筹集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按交费主体分类 二.按基金收支平衡分类:现收现付模式,完全积累模式,部分积累制 三.缴纳方式分类:征税,征费,强制储蓄,自由投资。 现收现付模式: 特点:①以收支的短期平衡为原则 即当年或者近几年内的某社会保险项目所提取的基金总和、所需支付的费用总和保持平衡,不会形成巨额的资本积累,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基金贬值风险。 ②本模式是国民收入在不同群体间的转移支付。 ③长期均衡极易受到人口结构不利变动带来的冲击,其结果不是养老水平的下降,就是就业人口负担的增加,在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必然面临着清偿的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养老保险体系的破产。 ④由于政府是现收现付养老体系的最后担保人,因此这种清偿风险有可能转化为政府是否履行养老承诺的政治风险 优势:①通过收入调节与再分配,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互助互济性和福利性。 ②由于没有大量的基金积累,可以免受或者少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③保险津贴支付及时,而且无需经过保险基金的积累过程 ④在技术上较易于实行保险津贴随物价或者工资波动而调整的指数调节机制。 ⑤津贴支付的来源是当期在职劳动者的缴费,因此可以保证受益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局限性:⑴难以适应全球性人口结构老化和失业率提高的趋势,面临“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财务困境 ⑵有碍于增加储蓄,制约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调节。 ⑶一般需要对费率水平进行逐年的预测评估,耗时费力。 部分积累制 特点:(1)部分积累制与多层社会保险体系的兼容度较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迁,靠单一模式的社会保险制度去解决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已经不再奏效,多层次的社会保险模式提供了一种较为现实的选择,而部分积累制的财务机制又与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