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论文(一)【摘要】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关键词】医院;医患沟通;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的责任意识、人们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医方对利益的追求等等诸多因素使得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明显上升,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院这个曾被视为人道圣洁的场所。
医疗纠纷频繁发生,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不仅有损医护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有损医疗秩序和质量,最终会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一直是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关心的敏感话题,引起了卫生界、法律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
医疗纠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1 医患关系的现状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去年6~7月份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据调查统计的数据: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每年发生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有10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20~30例左右,在北京一年可能达到40多例左右。
二级医院每年发生20例左右,到法院诉讼的有3例左右,而赔偿的数额三级甲等医院一年一般在100万左右。
而且现在的赔偿额度越来越高。
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有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威胁院长人身安全;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有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
近日,出现的“职业医闹”,出现了医生上班请保安护送,医院开门请警察驻点等现象,使本该融洽与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竟然紧张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时,一些委员呼吁,这部法律应该将医院治安管理等内容单列出来,专门作出规定。
2 医患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
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
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政府方面的因素2.1.1 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财政投入占医院当年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在5%,市县医院一般在1%,乡镇卫生院在1%~5%之间。
据报道,2003年,中国医疗总费用6600亿元,政府只负担17%,2/3以上的中国人口要靠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占卫生总支出的56%,政府预算支出在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卫生支出则从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
2004年12月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成为居民第三大消费。
而欧共体为80%~90%,美国为45.6%和患者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
只要善待患者,加强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就会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和谐的医患关系就一定会建立起来。
3.1 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
应该看到,当前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群众越来越高的卫生健康需求与该水平医疗服务的供应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集中的表现就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而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
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都是公立医院,但是相当多医院的正常运行主要靠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医院设备购置、规模扩大靠收费的积累,医疗服务收入由医院自行支配。
这种机制的直接后果是医院过分注重经济收入,而忽视群众利益。
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必须研究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必须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事业发展道路,坚持卫生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等。
3.2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是关键,医护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
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患者。
因为求医的过程比较艰难,这期间,患者会承受很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
再有,要学会和患者沟通。
医患之间发生误解与矛盾,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导致的。
第四,注意医务人员的形象和礼仪。
医院的环境,医务人员的仪表形象,能给患者产生第一印象,优美的环境给患者增加舒适感。
医务人员对患者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开端。
患者对热情、开放、真诚、幽默、可信、忠诚、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充满尊敬和信任。
而往往讨厌虚伪、不尊重人、自私、嫉妒、固执、骄傲、冷酷的医务人员。
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
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花费情况,让患者放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就诊过程中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杜绝药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实行医患协议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医院的医德医风。
3.3 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患关系和谐与否,涉及医患双方,单靠医护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患者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医生这一职业。
一些患者以为进了医院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认为既然医院是治病的,那么治不好病,当然就是医院和医生的错。
其实,医生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病都能治的,对一些疑难杂症,在某种情况下,医生也是有心无力。
因此,有些时候,医生需要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不少患者看待医院、医生,常常是只看重结果不看过程,尤其是缺乏承担风险的意识,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甚至超出了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不少医疗纠纷就是因此而起的。
其实,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之后,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与医生的医术和责任心无关。
患者对此缺乏认识,就会和医生产生矛盾。
只有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艰辛、繁重和高风险性给予充分理解,只有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依存,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
3.4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新闻媒体是我们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医疗卫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宣传的焦点。
要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于媒体揭露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坚持不护短、不遮丑,坚持正确对待、举一反三,积极主动地采取改进措施。
要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学会与媒体沟通,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要真诚地希望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客观如实报道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不刻意炒作个别医疗纠纷事件,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们要坚持常抓不懈,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推动者,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努力构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摘要】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医学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加强岗前培训教育,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重视临床带教,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等几方面培养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
【关键词】医患关系;沟通;纠纷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就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患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疗纠纷、伤医事件等有增无减,医患矛盾较为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
医患矛盾的发生,必然对医疗秩序产生较多负面影响,有的甚至很严重。
如何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是全体医务人员时刻面临的问题,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谋求医患双方崇高价值取向共同归宿的基本条件,是减少医疗纠纷与诉讼的最有效的预防机制[2]。
实习医生是医院里的特殊角色,既是学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医学知识;同时,在病人面前他们也是医生。
因此,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引导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摆在我们临床带教老师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
1 培养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早在19**就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可见国外医学教育界十分重视培养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1.1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医疗纠纷,不是由医疗技术引起,而是由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障碍造成的。
由于医生与患者相互沟通不够,致使患者或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不满意引起的。
加强医生与患者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答疑惑,又能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的产生[3]。
临床实习医学生遍布医院各个科室,在临床带教医生的指导下在临床一线承担了一些基本诊疗任务,但是他们的职业意识和沟通技能相对薄弱。
据调查,近年来我国由实习医生引起的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临床带教教师和实习医生以及教学医院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目前的临床带教中多重视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恰恰忽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得实习医师缺乏与病人沟通的心理准备,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常常表现为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