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背景材料的灵活运用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高度发展的
现在社会,怎么样才能让你的报道在五花八门的信息
中独出一枝、引人注目,怎么样才能让受众和你一样
关注事件的发展这一切,都取决于报道的传播效果。
了解受众的心理,抓住他们的兴趣,提供他们想要的
东西,那么,作为新闻传者来说,至少成功了一半。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传播效果,抓中受众的眼球呢大字
号的标题、抢眼的照片他们都只能作为锦上的花,不
能真正把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报道本身。真正的成功,
还是要靠真本事,能不能抓住受众的心,还要看报道
本身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料”。而新闻背景材料的运
用,不仅可以帮助“爆料”,而且还常常是“猛料”
的所在。有时传者提供背景材料,实际上就是提供了
一种认知图示。有什么样的背景材料,受众往往会产
生相应的认知。
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
的,新闻背景其实上也是一种事实而不是议论,它虽
然不属于新闻事实本身,却可以用来说明、映衬新闻
事实,在报道中背景材料往往可以用来作对比性材料、
说明性材料和注释性材料。那么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
和传播效果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这还得从背景材
料的作用来看。
首先,最基本的一点,运用恰当的背景材料可以说明
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满足受众基本的好奇心。
任何事实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要交代清楚
新闻事实、说明新闻事实如何发生发展的,就必须说
明原因和条件,满足受众最基本的新闻需要,解答受
众“为什么”疑惑。
其次,增加报道的可信度,提升受众的参与感。从新
闻传者的角度来看,散发消息和报道就是为了告诉人
们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受众都是有自己思想
和认知的人,怎样才能让人相信报道的内容,接受并
信任报道呢,只有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
基本原则和特征,是一篇报道得以存在的基础。一篇
成功的新闻作品除了提供新闻事实本身,还要揭示事
实的本质,深化报道主题。为了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
理,对传者失去信任或者对传播方式失去兴趣或者甚
至因为不能自由选择而拒绝接受报道,揭示事实的本
质依然只能用事实说话,运用精心选择的背景材料,
加以适当的组合,让受众自己去判断,就是最佳的选
择。这样不仅可以让受众对报道深信不疑,人都是相
信经过自己的大脑做出的判断,没有人会想要被人在
耳朵边念念叨叨,并且使受众有了很强的参与感。
再次,提高报道的新闻价值,深化报道的意义。一篇
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新闻价值和意义。利用新闻
背景材料,可以起到新旧事实和不同地区之间同类事
实的的烘托帮衬、相互比较,阐明新闻事实之间的有
机联系,进而增加新闻深度,提升新闻价值。辩证唯
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都是存在普遍而客观的联系,单
个事实的发生,往往会牵扯到方方面面。如果把各种
各样的新闻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一
目了然了。然而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
受众都能自觉分析与整合各类新闻事实。如果记者有
宏观的新闻意识,把各种各样的新闻事实甚至那些在
时间和空间上相隔较远的事物都分析、整合、联系在
一起,从前后左右的资料中找出有意义的新闻背景,
不仅于烘托帮衬、相互对比之间,帮助受众清晰看到
事物背后的有机联系,加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而且
可以使报道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对于
单个的消息而言,放在大环境和大背景中,其价值就
不仅仅是一个消息的传递了。
第四,启发受众思考,引导社会舆论。由于新闻媒介
的特殊性,传者播发、报道一个事实,不只是要让受
众知道事实,在我国,新闻媒介一般还是受众舆论的
引导者。也许传者不能决定受众怎么思考,但可以决
定要受众思考什么。作为受众来说,没有多少人愿意
去接受别人的长篇大论,人们都习惯于用自己的大脑,
从各种各样的事实中分析、判断,形成自己对某个事
件的认识。也或许有些受众早已对新闻报道的事实有
所耳闻,有一定的了解,在内心里也早就形成了自己
的看法。面对这样的情形,如果传者没有能让人信服
的事实,只是一概地发表议论,不但很难改变人们早
已形成的认识,而且还会引起受众的怀疑。新闻讲究
是的客观报道,面对争议性很大的事实,记者或者其
他的新闻工作者也不方便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
怎样才能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呢对新闻背景材料的精
心选择和组合!首先新闻背景材料都是事实,没有人
会质疑用事实说话的;其次,新闻背景材料可以解释
新闻事实本身,使受众对新闻事实有了更深入更全面
的了解,由表层转向深层。再次,多个性质相同的材
料的组合,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是一般的议论所不能
达到的。
第五,帮助记者表达观点和看法。精选新闻背景材料,
有助于记者或者传者表达观点和看法,引起读者共鸣。
记者或新闻传者,从职业的立场上来看,只能作为一
个旁观者来客观报道事实,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
们也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职业身份和普通人之
间,他们的角色发生了冲突,一个是只能作为旁观者,
客观报道,一边是面对一个事实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形
成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那么如何才能既客观报道又可
以表达自己的倾向和判断呢只好用事实说话,把自己
的观点和意见“藏”在对材料的选择当中了。这也是
高明记者的做法。通过对背景材料的选择、组合、强
调、分析、解释等方式,将观点“藏”在背景之中,
让受众自己去判断,不仅可以使受众由被动参与转向
主动参与,而且可以表达记者自己的倾向和判断,让
读者形成相似的认知,引起读者和受众的共鸣。
第六,在新闻报道中恰当选择诗文、引语、典故等背
景材料,不但可以传播知识,还可以起到增添报道情
趣和美感的作用。从受众的新闻动机来看,受众看报
纸、听广播、看电视,不外乎获取信息、掌握动态,
进行社会化、发展自我,调剂生活、获得休息娱乐。
受众的视听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运用
诗文、引语、典故等背景材料恰当地展开笔端、另起
话头,或者自然地把这些富有文采的背景与正文糅合
在一起,给读者补充一些知识的养分,开拓他们的视
野,激发起美好的联想。尤其是在一些人物传记、地
理风貌等的新闻中加上一些相关的背景作为点缀,会
让人在获取知识的愉悦感中又增几分审美的快意。不
论受众是想获取信息还是完全为了调剂生活、寻求娱
乐,都可以得到满足。
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确实不少也很重要,从某种程度
上来说,传播效果与背景材料的运用有着很密切的联
系。相比之下,有了“背景”的报道更完整、更让人
信任、更有价值,同时更易于引导舆论、表达传者的
观点,对于受众来说,当然还更有趣味性,更乐于去
接受。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