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华民族精神

论中华民族精神

论中华民族精神
13机制一班吕鹏飞 学号:1345721111
摘要: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
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关键字: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团结统一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儿女赖以生存的一大支柱。中国
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唯一一个没有灭绝的,虽说改朝换代、历史更替,但
是它一直是一个团结包容的大家庭。中华文化正是因为这样一直延续下来,一直
散发出光和热。56个民族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生活在同一片土地,没有因为籍贯
上的差异而互相歧视。【1】
中国必须团结统一,才能抗拒外敌入侵,而这种团结统一方式就是强制性
地把所有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公有制),不得以任何理由去
破坏这种团结。这种团结可以叫做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社会进步、人民幸福、
民族振兴一刻都离不开这种团结。至于科技、经济之类的小事情,别人能做到的,
中国人能做得更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众煦漂山,聚蚊成雷。【2】作为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
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的思想,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可以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
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同时也把它
当作自己的一项应尽的义务

爱好和平
爱好和平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
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中华
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爱好和
平精神不仅表现在与兄弟民族、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携手共进上,而且
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协和万邦”“德莫大于
和”的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四
海之内皆兄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中国先哲的著名言论,
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海纳百川的宽宏胸襟。【3】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从呼喊的深渊中,从一切憎恨的深渊中,我要向您
高歌,神圣的和平。【4】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
中 ,平等相待 ,友好相处 ,求同存异 ,团结和平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
发展而努力贡献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
实践的文化积淀和结晶 ,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国情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
发展道路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减小地区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
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发展的道路和影响,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是不可
分割的。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顺应
了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符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
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的传家宝,是
兴国立世之本,也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勤劳又是和勇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就是要求人们面对艰险和强暴,要有无所畏惧的精
神。“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就是要求人们为了追求真
理,坚持正义,要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见义
勇为精神。中华民族依靠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缔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创造了
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5】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 ,勤劳勇敢是形成最早、普及最广、传播最久、最受欢
迎的美德之一 ,有着永恒的意义。翻开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走进中华民族的日常
生活 ,勤劳勇敢都蕴含其中 ,数千年的历史已把勤劳勇敢沉淀为一种强大的民
族精神。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属于智慧的结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精神,“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
卫填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了各种
各样的风险,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考验。
而正如古人所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惟勤”。勤劳又是和勇
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就是要求人们面对艰险和强暴,
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就是要求
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

身为新中国较为幸运的我们,无论家境如何,都应勤劳勇敢,靠着自己
的双手创出一片天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迎难而上。通过一次次挑战困难的
勇气和经历,锻炼自己的筋骨,强健自己的羽翼,以待展翅高飞。同时还应尽自
己所能,帮战身边有困难的朋友,鼓励他们拼搏不息,发扬勤劳勇敢的精神。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说,它体现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精神,体现为“夸父逐日”“大禹治
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
世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精
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永无
止境的精神追求,它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各种各样的风险,
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6】

中华精神融会古今,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整合。自强精神是
一种具有强势张力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中国古代哲人通过观测宇宙的变动不
居,提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思想。自强,包含民族的自强和个人的自强
两个层面。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迫者,是中华民族的本色精神。一部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
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
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历代俊彦豪杰追寻"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
激情,力行"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坚忍
精神。自古以来,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
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
马迁受腐刑之辱,仍发愤作《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大业。其精神皆垂范后世。
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的熏染下,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否
则的话,你无法生存下去的。 作为一个积极上进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会生存,
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
题。 人生就是这样,只有在竞争中努力成长,自强不息,才能磨炼出自己坚强
的性格与良好的心态,从而 从容地面对这个繁华的世界,有一首歌唱得好,不
经过风雨怎能看见彩虹。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毫不气馁地
追求下去,一直付出艰辛的劳动,就一定会实现的理想!

如果说命运象一匹烈马,它的主人便是每个人自己。那些躲避命运的人,
最后会被命运逼到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而那些勇敢者却与之相反,他们即
使历经艰辛,伤痕累累,也誓要驯服生活这匹烈马。而这一过程是那样的漫长,
而且充满着艰辛,你会不断摔倒在地,可是,只要你心中有一个的信念,一个坚
定的必胜的信念,你都会爬起来!

结论:中华泱泱大国,滔滔黄河水流过古今岁月,洗尽浮沙,沉淀下来
的便是经久不衰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为重点,还包含了众多精神美德。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爱好
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诚信于人、互助
互爱,实事求是、勇担责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
参考文献
【1】:
2008-07-29 人教网

【2】:
《汉书·中山靖王胜传》

【3】:
2008-07-29 人教网

【4】:
罗曼·罗兰《神圣的祭坛》

【5】:
2008-07-29 人教网

【6】:
2008-07-29 人教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