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生物学重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重点总结

神经细胞:可参看(组培补充) 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失望细胞

system: 轴浆流,可参看组培,生理 1 slow axonal flow m 2 fast axonal flow 需要注意的:antergrade 顺方向 retrograde 返回 突触的结构:化学性突触的 兴奋性的突触多在树突棘,抑制性的多在胞体上 突触的可塑性; Synaptic plasticity 可参看生理书P281 改变 1后突触的受体 2前突触的递质数量 quantity of neurotransmitters

化学突触的传递效能发生改变称为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传递减弱和突触传递增强两部分。表现为,突触后膜电反应的增强和减弱。广义上讲包括突触传递可塑性,突触发育可塑性,突触形态可塑性,一般未做特殊说明指突触传递可塑性。 主要包括:短时程突触可塑性,长时程突触可塑性。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易化,强直后增强(PTP),突触抑制 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减弱,LTP,LTD

神经递质的条件 1)突触前神经元内含有合成该递质的原料和酶系 2)递质合成必须储存在突触囊泡以避免被其他酶系水解 3)突触前刺激能导致该递质的释放 4)该递质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发挥兴奋或抑制效应;直接外加该递质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旁可产生相同的突触后效应 5)突触部位存在该递质的快速灭活机制 6)递质拟似物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效应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和分布 多巴胺:Dopamine 分布在中脑的黑质中,神经纤维投射到纹状体,属于椎体外系,使运动协调,协调肌张力,非意识性的控制。此功能减弱,引起帕金森(PD)Parkinson's disease PD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除草剂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可能性大,杀虫剂;遗传因素:导致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出现异常 分布在 在VTA腹侧被盖区,与情绪,情感相关,调控情绪,缺乏时,导致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正常情况下,VTA 奖赏行为,多巴胺神经元与奖赏行为相关,毒品成瘾 受体:促代谢性受体,D1-D5 ,两种亚型,药理学特征分类D1样受体(D1,D5),D2样受体(D2,D3,D4) D1 Gs偶联 使cAMP 增加 D2 Gi 偶联 降低cAMP

5-HT 脑中的分布:脑干中缝核 Raphe nuclei in brainstem,投射广泛脑和脊髓中,5-HT不能穿过血脑屏障,中枢是由脑中合成的, 合成原料:色氨酸 合成酶:色氨酸羟化酶(TPH),5-羟色氨酸脱羧酶(5-HTPDC), 受体: 一共有14种受体,一种离子通道,其它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 重摄取和降解: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消除方式 5—HT大部分被突触前末梢重摄取,重摄取后,部分进入囊泡重新使用,大部分被线粒体膜上的MAO氧化成为失去活性的5-羟吲哚乙酸,重摄取的转运体为5-HT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 临床应用: 1.假说:重症抑郁症(自发,外界刺激,产后抑郁症),情绪低落, 原因:脑中5-HT系统功能的低下,抑郁症患者5-HT释放不足 处理:a.提高5-HT水平 过度应激障碍:激素水平较高, 机制:SERT的抑制剂,百忧解(一线药物) 副作用:服用后一周内症状加重,加大自杀倾向,3周开始起效,增加成年神经元新生, b消除5-HT的降解途径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副作用比较大 受体: 一共有14种受体,一种离子通道,其它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

5-HT1R: Gi 偶联 抑制AC,开放K+通道,关闭Ca2+通道 ,超级化,突触后抑制 5-HT2R: Gq偶联 IP3↑ Cl-电导↑ 增加Cl- 内流 缓慢去极化 5-HT3R: 离子通道 Na+ 电导↑ 增加阳离子 快速去极化 5-HT4R、5-HT6R、5-HT7R: Gs偶联 激活AC 5-HT3R 离子通道型受体,Na+离子通道快速去极化, 作用:降低CNS中的5-HT能系统可以缓解焦虑 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急紊乱PDSB(恐惧记忆) 海湾战争:闪入relashback ,恐惧记忆的异常保持 原因:长时程突触反应增强,突触功能的改变,

组织胺 Histamine 生物胺类 神经元局限,轴突投射较广 脑中:结界乳突体 神经元局限,轴突投射较广 组织胺神经元, 组织胺受体有两种,组胺H1受体和H2受体, 功能不重要 H1 G9/11 磷脂肌醇系统 H2 Gs AC系统 H3 Gi/o ? AC系统? 在周围组织中比较重要,血管收缩,肥大细胞 痒觉的产生相关:急性痒 慢性痒:肝功能受损,老年性的瘙痒 药物引起的痒觉:吗啡的副作用 谷氨酸 谷氨酸:脑中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 合成:Glu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合成时通过葡萄糖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α-酮戊二酸转氨酶催化合成GLU,脑中主要是通过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所用下水解得到Glu 谷氨酰胺循环:释放入突触的Glu,大部分被神经末梢摄取再利用。摄入胶质细胞的GLu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谷氨酰胺,后者进图伸进末梢后可再经谷氨酰胺酶脱氨基生成Glu,形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谷氨酰胺循环”。 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 癫痫:颞叶癫痫,细胞死亡,谷氨酸神经毒性,导致突触后细胞中钙离子过分升高, 受体:离子通道型的,NMDA, AMPA,KA 快反应的 促代谢型的受体Metabotropic, Group 1 (Gq):mGluR1和5 ,活化PLC,将PIP2水解为细胞内第二信使DAG和IP3

Group 2 (Gi) :mGluR2和3 抑制AC 降低cAMP 或者增强AC 升高cAMP Group 3 (Gi) :mGluR4、6、7、8 抑制AC 降低cAMP 或者增强AC 升高cAMP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R,AMPAR,KAR 分为NMDA型和 非NMDA性 受体 受体 选择性受体激动剂 生理效应 NMDAR NMDA 开放离子通道(Na+,Ca2+ 内流,K+外流 引起慢EPSP AMPAR AMPA 开放离子通道(Na+内流,K+外流) 引起快EPSP KAR KA 开放离子通道(Na+内流,K+外流) 引起快EPSP NMDA NMDA受体 4个亚单位围绕通道, NR1是必需亚单位,NR2起调节作用;一般式2个NR1和2个NR2 NMDA受体具有独特的电压依赖性,其受体通道被Mg2+堵塞,去极化将Mg2+逐出而打开NMDA受体通道。受配体和膜电位的双重调节。

通透:Na+、K+和Ca2+,引起突触后去极化,持续时间为75-90ms,产生慢时程EPSP,一般和AMPAR共存在 ,NMDA 与非NMDA受体毗邻分布,使突触前释放Glu,激活非NMDA受体产生EPSP,当突触后膜去极化到一定程度,NMDA受体通道的Mg2+ 阻滞作用被移除,NMDA受体通道开放。

GABA γ-氨基丁酸 大脑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分布于多种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和投射神经元。GABA在大脑皮层的浅层,海马和小脑皮层的浦肯野细胞层含量较高。 合成:由谷氨酸脱羧形成, 由L-型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GAD)的作用下, 储存和释放:GABA合成后储存在囊泡内,但胞质中浓度也很高, 囊泡释放依赖Ca2+,胞质释放不依赖Ca2+ , 失活:主要重摄取,依靠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上的GABA转运体 受体:离子通道性 :GABAA产生IPSP GABAC氯离子通道,抑制性的电位 代谢性的受体:GABAB G蛋白偶联受体 临床:GABA 抗惊厥药物,抑制GABA降解, GABAB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诱导钾通道开放,引起超极化。 Gi偶联,多种效应系统偶联,AC,电压依赖型Ca2+通道,钾通道。 激动后效应:1调制AC活性2抑制电压门控钙通道打开,3开放钾通道,膜超极化,产生慢IPSP,4突触前GABAB自身受体和异源受体,抑制多种递质释放 GABAA:结构类似于N—AChR ,有5个亚基围成的离子通道,是氯离子通道,通道开放时,Cl-内流,使膜超级化,主要介导突触后抑制,GABAA的突触后抑制效应具有抗惊厥,抗焦虑和镇静作用 临床:GABA 抗惊厥药物 GABAC:配体门控的氯离子通道,主要分布在视觉通路上。该受体的功能特点是:1对激动剂敏感性高;2通道开放较慢而持久;3不易失敏 甘氨酸:中枢系统另外一类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分布在脊髓前角,延脑和脑桥,大脑小脑含量很低, 受体:αβ亚单位构成的五聚体,属于配体门控通道,Cl-通道, 引起突触后超级化,产生IPSP,对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 甘氨酸有增强NMDA受体通道复合物的作用。 Ach Acetylcholine 乙酰胆碱 控制运动的神经元多是胆碱能的神经元

合成:乙酰辅酶A和胆碱在ChAT的催化下合成;VAChT(胆碱乙酰转移酶)俗称胆碱乙酰化酶AChE (

分布:基底前脑、交感副交感节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受体:毒蕈碱受体M-AChR和烟碱受体N-AChR M1/3/5-Gq;M2/4-Gi/o;外周N1/2; 中枢α-BGT敏感和不敏感受体 烟碱型受体(N1、N2-骨骼肌) 肌松剂 临床上阻断N2受体,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是神经肌接头障碍引起的肌肉 治疗:抑制免疫力的药 胆碱酯酶抑制剂(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节后神经的受体, 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抑制剂) 副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心跳减慢,和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增强 阻断剂:阿托品 军事用途:沙林毒剂

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纤维上的接触点。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一些神经核内的运动神经元,向被它们支配的肌肉各发出一根很长的轴突,即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在接近肌细胞,即肌纤维处,各自分出数十或百根以上的分支。一根分支通常只终止于一根肌纤维上,形成1对1的神经肌肉接头。从神经纤维传来的信号即通过接头传给肌纤维。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化的化学突触,其递质是乙酰胆碱(ACh)。

N-ach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