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宜业宜居宜游的客家名镇--合浦县公馆镇总体规划 黄威

宜业宜居宜游的客家名镇--合浦县公馆镇总体规划 黄威

宜业宜居宜游的客家名镇--合浦县公馆镇总体规划黄威
摘要:传统的以空间优先和经济增长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小城镇
建设的发展需求。

本文以广西合浦县公馆客家名镇规划为例,从产业角度出发,
探讨产业、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关键词:产业;客家;特色小城镇
前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对我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
建设至关重要,大力发展小城镇也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

避免同质化、模式化,建设特色产业鲜明,生产、生活、生态兼顾的小城镇,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1 背景
公馆镇地处广西北部湾沿海“金三角”东岸,西接北海,东望湛江,北通玉林,南临铁山港,坐拥北部湾出海大通道区位优势,是铁山港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馆镇风景优美,境内群山环绕,海天相连,阡陌的田地与绵延的红树林交相辉映,构筑了宜人的生态环境。

公馆镇历史悠久,是广西第一客家大镇,客家文化
源远流长,与台湾花莲县寿丰乡结对友好乡镇。

镇区内雄伟庄重的梁氏宗祠、安
静典雅的文治书院、香烟缭绕的鳌鱼寺,铭记了公馆人深厚的客家情怀。

公馆镇
经济发达,产业发展有特色成规模,是广西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基地,产品远销
海内外;香山鸡嘴荔枝曾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公馆黄记大月饼风味独特,驰
名区内外。

丰富的产业,特色化的产品,夯实了公馆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
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南北钦防构成的广西北部湾主体框架日益完善,玉铁高速、广西滨海公路、北海铁山港区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公馆带来了新的
发展机遇。

2 规划构思
在周边城镇如火如荼的发展浪潮中,如何寻找出公馆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本次规划的关键。

为实现综合型工贸强镇的发展目标,以集约发展理念和
城乡统筹作为规划指导思想,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和丰富资源,通过整合城乡空
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传承地方文化特色等途径,形成公馆的核心竞争力,确
立以“宜业、宜居、宜游的客家名镇”作为现阶段公馆的战略定位。

3 规划内容
综合分析公馆的地区特点、现状特征、人文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生
态要素条件,从宏观区域的角度确定公馆未来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愿景。

3.1发展定位规模
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共赢的发展
思路下,确立“合浦县特色工贸重镇”的区域功能定位,以此衍生出各项城镇职能
目标,控制城镇人口规模和人均用地指标,到2030年镇区人口为6万人,人均
建设用地指标为102平米。

3.2镇域空间规划
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一带四区”的城乡空间结构。

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明确
了主导方向并提供空间支持,通过土地流转手段统筹整合集体用地,在保障生态
空间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引导辖区内乡镇企业向产业规模化、产品特色化、工
艺低碳化的方向发展。

3.3产城协调互动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打造本地特色品牌,将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生态建
设结合起来,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在镇域层面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发展目标,规划建设优
质香山鸡嘴荔枝示范区、土猪养殖生态示范区、石岭哈密瓜基地等,带动整个镇
域新型农业的发展。

对镇区近郊农地积极引导,向景观农业转化,通过引入企业
统一经营,加入观光、休闲、度假等混合型服务产业,使近郊地在兼顾生产的同
时与城镇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相融合。

以当地品相优良的农产品为基础,建造趣味
盎然的农业观光园、自摘水果园、农俗园、果蔬品尝中心等。

第二产业重点整合两大特色产品,首先将镇域分散在各村的烟花作坊,集中
纳入镇区工业园区集中管理。

其次挖掘散落在各村落的月饼传统作坊,逐村摸排,有工艺传承价值的结合旅游开发。

以公馆黄记品牌大月饼生产为基础,扩大食品
加工种类内容,形成规模化的食品加工产业。

第三产业在镇域层面一方面改造升级铁山港-公馆盐田港港区,加入铁山港航
运体系,形成新的出海节点;另一方面在保护红树林湿地的基础上,开发红树林
及利用香山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

充分利用广西第一客家大镇、纯客
家文化古镇的有利条件,举办客家文化节,组织文化论坛及系列活动,加强对外
经济文化交流,吸引客家侨胞寻根溯源;同时将月饼加工业、烟花制造业与旅游
产业相结合,举办月饼美食节、烟花文化节,通过品牌效应,吸引县境游客乃至
区内外游客。

3.4镇区用地规划
以“一心两轴四区”的空间结构引导镇区合理布局发展。

通过恢复客家古商风情街,建造
客家主题公园、文化广场,改造废弃水泥厂,增加公共设施用地,在镇区西部安排烟花爆竹
产业集中区,南部布置特色食品加工区等手段,补充现状镇区的功能缺失,提升生活环境品质。

4创新特色
4.1宜业——特色产业用地布局
从镇区现状条件出发针对烟花爆竹、月饼加工生产两类特色产业进行了针对性的布局:烟花爆竹形成“分散-集中”的布局模式,在空间和工艺上,无缝衔接生产灾害预防、控制、救援系统,预留产业通道和隔离带,消除极端情况对镇区的影响;针对传统月饼产业规模化、特色化的要求,实施差别化布局,保留老镇区的传统工艺作坊作为传统工艺展示平台,大量
的规模化生产置于工业集中区。

4.2宜居——客家文化风格营造
客家文化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以建筑及周边环境为载体,依存于整个城镇空间系统中。

在研究客家围屋独特的空间构筑和客家传统风水意向基础上,努力探索具有客家特色的
传统空间营造手法在现代城镇空间中延续与创新的运用,探寻文化与空间的内在关联,通过
对建筑风格特色的引导与公共空间特色的塑造,促进客家民俗文化的复兴,实现客家文化与
现代城镇形象的有机结合。

4.3宜游——工业旅游相得益彰
以公馆镇丰富的特色产品为出发点,兴办系列文化旅游节,同时在空间布局上予以场地
支持,建设客家文化广场、烟花文化广场、月饼文化广场。

为适应现代游客对个性化、体验
性和内涵丰富的需求,突破传统开发模式,创新打造集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产品展示为一
体的的月饼、烟花工业游,通过口碑相传,扩大品牌影响力,推动旅游产品和工业产品的结合,与周边旅游产品形成互补结构,成为合浦旅游圈重要景点。

5 结语
本文从产业角度出发,为公馆镇未来的发展建立起城乡统筹、特色经济、文化传承三大
平台,有效地引导了镇村体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促进了
公馆镇城乡建设科学有序的进行。

后记:《合浦县公馆镇总体规划(2012-230年)》获2015年广西优秀规划设计(村镇类)
二等奖,助力公馆镇成功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镇建设示范工程”示范镇。

参考文献:
[1]彭震伟、陈秉钊、李京生.中国小城镇发展与规划回顾[J].时代建筑,2002(4):21-23.
[2]贺玲.重庆市小城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3]韩林飞、黄斯聪.我国中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分析和思考[J].规划师,2013(29):230-2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