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修订)》

《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修订)》

— 1 — 《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修订)》 (征求意见稿)

2019年4月 — 2 —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地质资料管理与共享服务,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合法权益,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簿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本办法所称地质工作,包括地质研究、地质考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地质或者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勘查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是指包含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资金的地质工作。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发展改革、科技、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有关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第四条 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管理全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指导全省地质资料馆 — 3 —

藏业务,组织开展地质资料业务培训。 (三)监督检查全省地质资料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建立地质资料汇交诚信体系,依法查处违法案件。 (四)组织建立全省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五)组织开展全省内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和开发利用。 (六)指导设区市、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做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省地质资料馆为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依法接收、保管、利用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地质资料的接收、验收、转汇交、整理、保管、服务等工作。 (二)建立和维护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三)加强地质资料综合研究,提供地质资料专题服务产品。 (四)指导设区市、县(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做好地质资料接收、验收、保管、转汇交与服务等工作。 (五)承担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交办的有关事宜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各设区市、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委托做好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做好本行政区内应向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汇交的地 — 4 —

质资料的汇交管理工作。 (二)承担本行政区内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规模为小型的并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和其他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利用工作。 (三)承担本行政区内小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资料的汇交、保管、利用工作。 (四)按有关规定管理好本行政区内的地质资料并提供社会利用。 (五)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地质资料馆藏机构。 第七条 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在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保护、综合研究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八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政府出资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承担有关地质工作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前二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地质资料汇交人可以委托承担地质工作项目的地质勘查单位,代为汇交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汇交人委托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代其履行汇交义务的,双方应当签订地质资料汇交委托书。 第九条 地质工作项目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出资人共同出资开展的,出资各方对地质资料汇交义务负有连带责任。 中外合作开展地质工作的,参与合作项目的中方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外方承担汇交地质资料的连带责任。 — 5 —

第十条 地质资料汇交人,在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后,其汇交义务同时转移,探矿权、采矿权的受让人是地质资料的汇交人。 第十一条 地质资料汇交人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本办法汇交范围汇交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 第十二条 汇交的成果、原始地质资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国家有关地质报告编制标准、要求编写。 (二)地质资料完整、齐全、字迹工整,有利于长久保存。 (三)制印清晰,着墨牢固;规格、格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四)电子文档的资料内容与相应的纸质资料内容相一致。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还应当附有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经过评审、鉴定、验收的地质资料,还应当附有评审、鉴定、验收、备案的正式文件或复印件。 第十三条 省地质资料馆应当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规定要求,对汇交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由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验收不合格的,一次性书面告知汇交人应补充修改的内容,并在60日内完成汇交。 第十四条 需要向全国地质资料馆转汇交地质资料的,省地质资料馆按规定转汇交。 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按规定向省地质资料馆转汇交地质资料。 第十五条 按规定应向全国地质资料馆转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人应汇交纸质资料及电子文档各两份;其他地质资 — 6 —

料汇交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各一份。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省地质资料馆转汇交纸质或电子地质资料一份。 工作区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省、直辖市的地质项目,汇交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的份数与所跨省、直辖市的数量相同。 中外合作项目形成不同文本的地质资料,除了汇交中文文本的地质资料外,还应当汇交其他文本的纸质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各一份。 第十六条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在许可证有效期内予以保护,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或保管单位予以公开;许可证获准延续、保留的,保护期限自动延续,自延续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由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或保管单位予以公开。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予以公开。 需要保护地质资料的,由汇交人向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办理保护备案手续,保护期不得超过5年。 第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或持有效证件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查阅、复制、摘录已公开的地质资料。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因抢险救灾等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持本机关出具的证明查阅、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 其他单位及个人需要查阅利用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应当出具汇交人同意的书面证明文件。 第十九条 涉及国家秘密或者著作权的地质资料的保护、公开和利用,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的有关规定执行。 — 7 —

第二十条 设区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达到乙级或以上标准,配备必要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省地质资料馆应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建设省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推动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网络化、集群化地质资料公共服务。 第二十二条 省地质资料馆应当在每年12月底前,向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报本年度地质资料保管和利用年报。 年报内容应当包括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情况,馆藏地质资料管理情况以及地质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 第二十三条 未依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等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的,由省地质资料馆在20个工作日内将汇交人列入地质资料汇交异常名录,并通过监管平台向社会公开。汇交人完成地质资料汇交后,由省地质资料馆在20个工作日内将汇交人移出地质资料汇交异常名录。 逾期未汇交地质资料的,由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出限期汇交通知书,责令在60日内汇交。逾期仍不汇交的,由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列入地质资料汇交违法名单,向社会公开,并纳入省信用诚信体系。行政处罚决定履行完毕后,由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将汇交人移出地质资料违法名单。 第二十四条 地质资料利用人损毁、丢失地质资料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五条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质资料馆藏机构 — 8 —

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有下列情形的,对其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一)非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的。 (二)封锁地质资料,限制他人查阅、利用公开的地质资料的。 (三)不按规定管理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损毁、散失的。 非法披露、提供利用保密的地质资料的,依照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附件1 江苏省成果、原始地质资料汇交范围 2 不同工作手段产生的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3 江苏省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范围 — 9 —

附件1 江苏省成果、原始地质资料汇交范围

地质资料类型 成果地质资料 原始地质资料 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其地质图、矿产图。 各种原始测试数据、鉴定结果、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含数据库),实际材料图,主干剖面实测和修测剖面图,物化探、重砂成果图。

二、矿产地质资料

矿产勘查地质资料 各类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工程布置图、钻孔柱状图,重要槽探、坑探、井探图,各种岩矿测试、分析数据汇总表(或数据库),各类测量结

果数据汇总表,有关物探、化探原始地质资料。

矿产开发地质资料 各类矿山生产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山闭坑地质报告。

各中段采空区平面图、剖面图,探采

对比资料,各类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或数据库)。 三、海岸带地质资料 海岸带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地形地貌调查报告、各类工程布置图,实际材料图和实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