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技战术比较分析

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技战术比较分析

二 钐 2013年7月总第69期 0 15 

doi:lO.3969/j.issn.1674-151x.2013.07.007 

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技战术比较分析 

姜全’,笪秀佳 

(1.宿迁学院基础部,江苏宿迁223800;2.宿迁南蔡实验中学,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选手进行技战术分 

析,客观分析双方选手的各方面技术特点、优点及弱点,揭示当今网坛优秀女子技战术发展趋势,为我国网球的科 

学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澳网:李娜;阿扎伦卡:技战术;比较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IX(2013)07-015-02 

2011年李娜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 

单冠军后,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在网球四大 

满贯赛事上夺得单打冠军的第一人,从此 

中国女子网球开始走向世界。2013年1 月26日李娜又一次站在大满贯赛事决赛 

场上。本场决赛由世界排名第5的中国选 手李娜对阵世界排名第一也是本届澳网卫 

冕冠军白俄罗斯选手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本场女单决赛是2人交锋时排名最接近的 

一次,经过2小时40分钟的角逐,在事 

先难以料想的破发大战中李娜最终以盘比 

分l:2不敌卫冕冠军阿扎伦卡,与澳网冠 

军擦肩而过。本文通过对本次比赛中双方 技战术进行数据统计及比较分析,发现双 

方的优弱点和特点,为我国女子网球的科 

学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李 

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比赛技战术。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围绕研究内容,充分 

查阅中国期刊网相关文献资料及研读网球 

技战术方面相关书籍,并搜集2013年澳 

网决赛李娜对阿扎伦卡比赛的数据资料。 

1.2.2录像观察法对2013年澳网决赛 李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比赛中双方技 

战术运用做统计分析。 1.2.3逻辑分析法将统计的数据进行 归纳演绎、综合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1.2.4数理统计法将统计到的原始数 据,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发球技术统计分析 发球是网球所有技术里唯一由自己 

掌控而不受对方控制的击球方法,是鉴别 和评价技术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它是 

比赛的开始,更是进攻的开始。由表I可 

知,李娜的一发成功率及得分率都明显低 

于维多利亚・阿扎伦卡。二发方面,李娜 的成功率及得分率都略高于对手维多利 

亚・阿扎伦卡,说明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一旦一发失误,对其二发会造成较大的 

影响。ACES球和双误方面,整场比赛李 娜ACES球有4个,而维多利亚・阿扎伦 

卡只有1个,双误方面2人相差不多,这 也进一步验证了大部分专家的印象评价: “阿扎的发球是她最大的软肋!”高质量 

的发球是运动员优先展开进攻并得分的保 

障,而整场比赛中,李娜的发球落点一直 都较浅,致使自己的一发得分方面被大大 

地打了折扣。但从ACES方面可以看出, 

李娜发球的角度和旋转有很大的提高。 

2.2接发球技战术统计分析 接发球直接得分能力能够体现出球 员在接发球完全处于被动情况下寻求主 

动得分的能力,能够充分表现出球员的技 

术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在接发方面,纵观 

整场比赛,李娜打得很主动,想在接发球 时就抢先压制对手,但本场比赛李娜的接 发球并不算很稳定,接发球时的2O个非 

受迫性失误完全抵消了14个接发球直接 

得分所带来的优势。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6个接发非受迫性失误和6个接发直接得 分的数据则显得均衡的多。接发球总得分 

率只有49%,也不及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表1 李娜与维多利亚・阿扎伦卡发球技术统计 

注:李娜1:2负于维多利亚-阿扎伦卡,盘比:6-4/4-6/;3-6。 

投稿日期:2O13-06-09 作者简介:姜全(1983~),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网球理论与实践。

 16。 _2013年7月总第69期 

(54%),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接发球能力 仅排名第8,当接发不能形成先上手的优 

势压制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时,阿扎伦卡 

的强力进攻节奏就开始了,维多利亚・阿 扎伦卡这一全面进攻节奏在第2、第3盘 中尤为明显。(表2) 

2.3底线抽击球技术比较分析 主动得失分的高低反映了运动员在 

一场比赛中主动进攻意识和主动得分的能 力。据统计,李娜主动得分(36)是维多 利亚・阿扎伦卡(18)的2倍,说明李娜 

的进攻性意识很强,主动进攻并得分的能 力好过维多利亚・阿扎伦卡。但李娜的非 

受迫性失误(57)是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28)的2倍还多,这也是导致李娜输掉 

比赛的关键问题之一。李娜的进攻性打法 

固然很好,但是更应注意减少其非受迫性 失误,以争得更多比赛胜数。 

2.4中前场技战术分析 网前球是结束这一分最容易的地方。 

由表3可见,整场比赛中,李娜网前得 分能力稍逊于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本场 

比赛李娜一改以往谨慎上网,网前攻击较 弱的现象,大胆尝试网前进攻,并连连打 

出大角度的制胜球。不论从步法移动和回 

球角度上李娜都有很大进步,这与李娜的 新教练罗德里格斯的魔鬼式训练有很大 关系。 

2.5把握破发点能力比较分析 取得一场比赛胜利的规律之一就是 在成功保发的同时努力破掉对方的发球 

局。这样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比赛的胜利, 

还能给对手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相反, 

如果握有很多破发点,却不能破发,也会 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本场比赛可 谓是破发大战,比赛一开始李娜的发球局 

就被破发,接着维多利亚・阿扎伦卡的连 

续3个发球局都被破发。整场比赛李娜破 

发7局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被破发9局。 从表4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李娜共有18 

个破发点,才把握住7个,成功率仅为 39%,与维多利亚・阿扎伦卡相比,少了 

34个百分点,差不多是阿扎伦卡的一半。 

这进一步说明李娜把握破发点的能力急需 提高,同时也应该加强保发能力,让自己 

的职业网球之路走的更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李娜的一发成功率及得分率都明 

显低于阿扎伦卡,二发得分率高于维多利 亚・阿扎伦卡。从二发和ACES球方面看, 

李娜发球的角度和旋转有很大的提高。但 应控制发球的深度、落点和速度,不断提 

高发球技术和威力,加强一发得分能力。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的发球同样需要改进 

和提高,发球带有强烈上旋,容易出发球 线,特别是二发的成功率偏低。、 

3.1.2接发上李娜打的很主动,并不算 

表2李娜与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接发球技术统计 

表3李娜与维多利亚-阿扎伦卡中前场技术统计 

表4李娜与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把握破发点能力统计 Sport 

稳定,接发球时的非受追性失误完全抵 消了接发直得所带来的优势。而维多利 

亚-阿扎伦卡接发球失误和直接得分上相 

对均衡。 3.1.3李娜底线抽击球技术与堪称当今 

球后阿扎伦卡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李 

娜的非受迫性失误是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的2倍。李娜的进攻性意识很强,主动进 

攻并得分的能力好过阿扎伦卡。但维多 利亚・阿扎伦卡具备全场地覆盖、攻守兼 备,甚至能将防守变成进攻。 

3.1.4李娜网前得分能力稍逊于阿扎伦 

卡。但李娜一改以往谨慎上网,网前攻击 

较弱的现象,大胆尝试网前进攻,并连连 打出大角度的制胜球。 

3.1.5李娜把握破发点的能力不强,保发 能力较弱。特别是第2、第3盘中,维多 

利亚・阿扎伦卡快节奏的进攻打法,让李 

娜连连被破发。 

3.2建议 3.2.1我国女子网球选手应控制发球的 深度、落点和速度,不断提高发球技术和 

威力,加强一发得分能力。维多利亚・阿 扎伦卡应改进上旋发球,加强发球落点、 

速度控制。 

3.2.2我国女子网球选手加强全场地覆 

盖及攻守兼备能力训练,以便能够把非常 

被动的防守球打成又深又重的攻守兼备的 防守性进攻球。 

3.2.3我国女子网球训练中,针对性地训 

练如何更好地压制国外优秀选手的弱项的 能力,加强我国女网选手的心理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张春超,付降河.世界优秀男单选手左 

右区发球战术运用对比[J】.山东体育学院学 报,2009(5). 【2】李庆有,俞继英,张忠秋,等.网球接 发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5): 

62—65. [3】何彩娟.李娜网球技战术发展趋势[J】.南 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89.91. 【4】于江伟,崔莉芳.网球接发球的基本打 

法【J].辽宁体育科技,2007(2). 

[5]刘磊,黄雪琳.中国女子网球竞技水平 

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 院学报,2010(6). [6]刘青,唐小林,王良佐,等.对2004年 

法国网球公开赛我国女子双打技、战术水平 

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7]刘颖,黄祖林,黄俊.2011李娜澳网及 其主要对手失分特征对比分析[J1.贵州师范 

大学学报,201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