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膜分离技术用于气体脱湿的研究现状

膜分离技术用于气体脱湿的研究现状

综述专论 化工科技,2010,18(5):73 ̄76SCIENCE&TECHNOI OGY IN CHEMICAI INDUSTRY 

膜分离技术用于气体脱湿的研究现状 

张广信 ,郑邦嫜 ,于京鑫。,刘红扬 ,李 宝 (1.巴斯夫吉化新戊二醇有限公司,吉林吉林132002;2.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吉林132021;3.华 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7;4.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聚乙烯厂,吉林吉林132021;5.中国石油 吉林石化公司电石厂,吉林吉林132o21) 

摘要:随着膜科学的发展,气体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选择性高、能耗低、费用低、耐用性等优点,优 于吸附等传统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和环保等行业,该方法在气体除湿领域表现 尤为突出,受到广泛关注。作者详细论述了气体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分子模拟方法 

应用于该领域的研究。最后指出,随着膜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发展和新型研究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等,膜 法脱湿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气体膜;分离;除湿 

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11(2010)05—0073—04 

膜分离技术虽然在100年前就已出现,但近 30年才在工业上大规模地应用,是近年来正在发 

展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分离方法[1]。膜分离技 

术已在石化、电子、食品、生物工程、医疗、环保等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21世 

纪,产业界和科技界把膜过程视作工业技术改造中 

的一项极为重要的高新技术。气体膜分离作为一 

种“绿色”技术,在与传统分离技术(吸附、吸收、深 

冷分离等)的竞争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已被广泛应 

用于石油、天然气、化工、冶炼、医药等领域。 

1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过程的原理是用选择性透过膜作为分 

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或某几种推动力(如压 

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时,原料侧组分 

选择性的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膜过程主要分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 

(NF)、反渗透(RO)、渗析(D)、电渗析(ED)、气体 

分离(GS)、渗透汽化(PV)和液膜(L)等。 

膜分离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应用到工 

业上气体分离、水溶液分离、化学产品和生化产品 

收稿日期:2010—06—14 作者简介:张广信(1963一),山东肥城人,高级工程师,硕 士学位,巴斯夫吉化新戊二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从事新 戊二醇开发与生产管理工作。 等分离与纯化的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 

常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气体膜分离技术简介 

气体膜分离主要是根据混合原料气中各组分 

在压力的推动下,通过膜的相对传递速率不同而 

实现分离。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包括天然气中 

脱湿和脱COz、由空气制取富氮和富氧空气、空气 

中蒸气的脱除以及压缩空气脱湿等领域。不断研 

究和发展气体膜分离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 

注的对象。 

将气体膜分离技术用于脱湿具有重要的实用 

价值。以丙烯脱湿为例,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能耗低:除真空泵的电耗外,基本没有其它能 

量消耗,能耗大大降低;(2)操作费用低:尽管单组 

寿命较吸附剂寿命短,但由于组件价格低,因此总 

操作费用较低;(3)投资小:大约只相当于原精制 

系统的十分之一;(4)浪费少:除少量丙烯随水分 

子逸出外没有任何损失。 

1.2脱湿膜材料 

对于膜分离过程,是否具有特性优良的膜及 

结构合理、性能稳定的膜分离装置,直接决定着分 

离效果的优劣。膜分离技术的核心是分离膜。分 

离膜要具备以下条件: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高;抗 

腐蚀的性能强;柔韧性好;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 

长;

成本合理;便于工业化生产。通常认为膜分离 ・74・ 第18卷 

性能是由其溶解性能和扩散性能共同决定的。亲 

水膜是一种经常用到的膜。该膜利用亲水性膜材 

料与水相对较强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水的优先溶 

解,并基于水分子较小的直径实现优先扩散。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亲水膜中,作为活性 

分离层的有聚丙烯酸 、壳聚糖跚、聚乙烯醇 , 

而支撑层一般选用通用的高分子多孔膜,如聚丙 

烯腈[引、聚砜[。 等。 

(1)聚丙烯酸 

聚丙烯酸(PAA)为一种易溶于水的无色或 

淡黄色液体,作为亲水性聚合物,是制备分离膜的 

优良材料。 

PAA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电荷密度大,以 

及机械性能好等诸多优点。PAA膜及其改性膜 

在渗透汽化、气体分离、反渗透和超滤等分离过 程,以及生化材料和临床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2)壳聚糖 

壳聚糖(cs)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的产物,是 

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线型多糖,也是一种优良 

的亲水性膜材料。 

CS分子内含有NH 和OH活泼基团, 

便于利用各种技术进行改性,如交联、共聚、聚离 

子化等。由于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耐酸碱性和易 

改性的特点,CS成为近年来膜技术研究的重点膜 

材料。 

(3)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PVA)化学性质稳定,机械强度 

高,热稳定性及成膜性能良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 

很少甚至不发生作用。 

PVA主链上含有大量强极性的~OH,具有 

高度的亲水性。侧基一OH的体积较小,可进入 

结晶点中而不造成应力,故结晶性高【 。因此, 

PVA是一种部分结晶高分子,具有十分规整的聚 

集态结构,结晶度高使得膜的渗透性较差,通量较 低,影响了它的应用,所以需要通过对PVA改性 

来调节结晶度。 

(4)聚丙烯腈 

聚丙烯腈(PAN)不易水解、抗氧化、化学稳 

定性好、耐细菌侵蚀性能优异、成膜性好、易于和 

多种单体共聚。PAN分离膜已商业化并广泛应 

用于水处理、血液透析等方面。 

PAN分子中含有极性很强的一CN基团,高 

分子链问的作用力强,柔韧性小,机械强度不是 很高。 

(5)聚砜 

聚砜(PS)是膜分离过程常用的性能优异的 

膜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氯、耐微生物降 

解、耐氧化、价格低廉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 

PS中空纤维膜具有内外致密表皮层及双层 

指状孔结构,膜可以做得很薄,内层孔隙率高,可 

以作为非对称膜的基膜。Monsanto公司研制的 

从合成氨尾气中回收氢的Prism分离器所使用的 

分离材料即为PS非对称中空纤维膜[33。 

1.3脱湿膜材料改性 

现有气体分离膜普遍存在着渗透通量低、分 

离因子小、机械强度差等缺点。因此要对膜材料 

做进一步的改进,常见的改性方法主要有共混法、 

接枝法和填充法等。 

1.3 1 共混法 共混法l8]是高分子改性中简便有效的方法之 

一。共混改性法可分为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 

共混等。 

Hilmioglu等人l 9l通过PVA和PAA共混, 

并加入酯基共价交联PVA中的一OH和PAA 

中的一COOH制成共混膜,用于异丙醇/水的渗 

透汽化分离,研究了原料液组成对异丙醇/水物系 

选择吸附性和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Yin Xiuli 等[1。_在PAN中混入少量聚偏氟乙烯制备中空纤 

维膜,结果表明制得的膜水通量和截留率均有所 

提高。 

1.3 2接枝法 

接枝改性即把具有特定性能的基团或聚合物 

支链接到膜材料上,以使膜具有某种性能。这种 

方法主要包括表面光接枝、辐照接枝、等离子体接 

枝、表面化学改性等。Khayet等口l1分别采用含 

氟的低聚物与氨基甲酸酯聚合以及对端基进行氟 

化的方法得到表面改性高分子,发现随着铸膜液 

中氟化改性高分子浓度的提高,膜的渗透汽化分 

离性能增强。 

1.3 3填充法 

填充法是将对优先透过组分有强吸附作用的 

物质填入聚合物中,从而对膜的分离选择性及渗 

透量产生一定的影响。Uragami等ll。 采用季铵 

化壳聚糖和TEOS制备的杂化膜进行乙醇/水分 

离,当 (TEOS)<45 时,渗透通量为70 

kg/m0・h。

 5期 jK广信.等.膜分离技术用十 体脱湿的研究现状 ・ 75 ・ 

2气体膜法脱湿研究现状 

气体膜法脱湿主要用于丙烯、天然气和压缩 

空气等体系中。目前世界上比较成功的膜法脱湿 

商业应用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 

2.1丙烯膜法脱湿 

王洪军等_】。]制备了用于丙烯脱湿的PVA/ 

PS中空纤维复合膜,结果表明,采用气体分离膜 

法脱除丙烯中微量水分是可行的。 

金翔等 4]制备了PVA CS/PS共混中空纤 

维复合膜,对含水量质量分数为0.59 的丙烯原 

料气脱湿,原料气压力为0.1 MPa,流速为0.25 

m/s,操作温度为297.15 K时,膜渗透通量为 

34.8 g/m。・h,分离因子为1.18×1Oj。 

2.2天然气脱湿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次为一些高级 

烃类、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还含有H O、CO。、 

N。和H s等杂质l】引。H:0的存在导致固体甲 

烷水合物的形成而堵塞管道,并加剧酸性组分对 

管道的腐蚀,所以天然气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干燥。 

目前除湿技术大都采用乙二胺吸收的方法, 

现在在美国有将近42000套乙二胺吸收脱湿系 

统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采用真空工艺(约20 kPa) 

在长庆气田进行了l2×10 m。/d工业规模的现 

场试验,进气压力4.6 MPa,,甲烷回收率≥ 

98 。 2.3压缩空气脱湿 

压缩空气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气体, 

在使用前必须脱掉所含水蒸气,传统方法采用冷 

冻式干燥机或分子筛吸附式干燥机,操作复杂、费 

用高、能耗大。 

1987年,Permea公司研制的Cactus膜法脱 

湿分离器实现了工业化ll 。Cactus膜压缩空气 

干燥系统通过多组膜分离器的组合,水的绝对脱 

除率可高达99 以上。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了 

压缩空气脱湿用大型中空纤维膜组件,于2002年 

在长春通过中试成果鉴定_l ,表明可以替代市场 

上的冷冻干燥机。 

3分子模拟技术在膜研究中的应用 

迄今为止,新型聚合物膜材料的设计主要依 

赖于尝试性实验和部分理论知识,很多时候实验 效果不显著。由于小分子物质的膜分离机理是由 

原子水平上的静态结构动态行为所决定的,而目 

前又很难直接获得以上尺度上的实验数据,导致 

无法得到深层次的信息。 

近些年来,基于经典力学的分子模拟技术已 

经成为研究聚合物膜材料分子结构及研究渗透分 

子在膜中状态广泛使用的工具。这些研究一方面 

对渗透分子的传递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很 

好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对膜分离效果进行实用 

性很强的定性和定量预测l2 。分子模拟技术可 

以用来研究高分子膜的结构性质,以及渗透物小 

分子在膜中的传递行为。 Pan等[21]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苯和环 

己烷分子在PVA-CG、PVA-SiO2杂化膜内的扩 

散过程,采用Connolly表面方法研究了高分子一 

无机杂化膜的自由体积特性,并考察了膜内高分 子链的运动性。结果表明,膜内自由体积越大、高 

分子链运动性越高,苯和环己烷在膜中的扩散系 

数越大。 Gee等[ ]研究了氧化硅填充PDMS复合膜 

对水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结果表明随着界面 

处水合位的降低,高分子一氧化硅的接触距离和界 

面处高分子链的运动性显著降低。 

4 结 语 

由于气体膜分离方法具有的诸多特点,使其 

在与吸附、吸收、深冷分离等传统气体分离技术的 

竞争中显示出独特优势,气体膜法脱湿工艺具有 

广泛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相信随着膜材料极 

其制备工艺的发展,新型研究技术的应用与开发, 

膜法脱湿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相关领域将有更 

广阔更深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S Alexander Stern.Polymers for gas separations:the next decade[J].J Membr Sci,1994,94(1):1~65. [2]张金锋,蔡邦肖.分离有机物/水混合物的聚丙烯酸膜研究 进展lJ].膜科学与技术,2005,25(5):73477. [3]Cui Z,Xiang Y,Si J J,et a1.Ionic interactions between sul {uric acid and chitosan membranes[J].Carbohydr Polym, 2008,73(1):l11~116. 14]Gholap S G,Badiger M V,Gopinath C S.Molecular origins of wettability of hydrophobic poly(vinylidene fluoride)mi— croporous membranes on poly(vinyl alcoho1)adsorption: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by xPs[J].J Phys Chem B, 2005,】09(29):1 394l~1 3947. 

[5]万灵书,黄小军,徐志康.聚丙烯腈分离膜改性研究进展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