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我国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012年8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ugust2012 第16期总第266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6T o tal N o.266

我国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李玉莲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准格尔 010300)

摘 要:文章就集体合同立法、集体合同类型和工会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集体合同;制度;立法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6—0012—02

集体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建国初期就开始实行集体合同制度,但是集体合同制在我国的发展历经波折。我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中明确指出为实现劳资互利原则,工会代表工人、职员与企业方必须订立集体合同。20世纪50年代随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集体合同制度也逐渐停止,直至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恢复。

相对国外集体合同制度,我国的集体合同制整体而言仍存在脱节现象,集体合同制在执行调整劳动关系时是属于行政规章,其效力低于法律法规;内容上《集体合同规定》只是对法律法规的进行细化和补充,未能赋予权利义务等。因此,在改善集体合同制与集体劳动关系实践的需求关系前,必须了解我国集体合同制存在的几个问题,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借鉴国外的劳资关系,逐步改进我国集体合同制。

1 国外集体合作制的优点

世界各国的集体合同立法主要有两种形式: 在劳动法的特定篇章中具体的规定出集体合同制度内容及纲要,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执行此集体合同立法; 国家立法委员会专门立法,如芬兰、俄罗斯、德国。而又以后者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即制订专门的劳动法律法规来调整劳动领域中各方面的问题。

以德国为例,德国集体合同制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法规性效力”与“债权性效力”的区分理论奠定了德国集体劳动法的理论基础。

集体合同“债权性效力”的理论根源是集体合同的私法性质。在确认集体合同的私法效力后,又根据社会自治理念引入了团体理论,将集体合同中规范个别劳动关系的部分视为自动进入的“规范性”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不同于私法释义学的集体合同效力理论,并得到了宪法的保障。

德国集体合同的“法规性效力”与“债权性效力”在立法上是遵从《德国集体合同法》的。该法律中明确地指出:“集体合同规范集体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它还包含法规性效力的内容,即对于劳动关系的建立、内容和终止以及企业规章或企业组织法上的规范具有法规性效力”。“债权性效力”是指在法律上当事人具体权利和义务,主要是阐述当事人履行的义务。“法规性效力”的内容包括受到集体合同约束的当事人成员个别劳动关系的成立、内容与终止,以及有关企业劳动规章、企业组织法上的权利规则。

相比之下,我国集体合同效力的相关立法忽视对个人自由保障的私法自治理念,又缺乏社会自治理论的支撑,国内集体合同没有明确当事人的“债权性效力”,即在法律上没有明确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此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内的宪法中并未规定集体的劳动权,只是在《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具体法律中有限承认了劳动者结盟以及团体交涉权,并没有对明确集体合同通过怎样的强制效力的手段来保护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国内的集体合同立法在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在此种情况下,规定现行集体合同强制效力也欠妥当,所以说国内的集体合同立法存在理论缺陷,亟须完善。

2 我国集体合同立法的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集体合同立法的现状

集体合同制度能否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是否拥有较为完备、系统的集体合同立法。

目前,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由以下法律或规定构成。

1995年颁布实施的《劳动法》;2001年修订的《工会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新颁布《集体合同规定》;2000年颁布试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8年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劳动部关于进行集体合同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外商投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几点意见》。我国劳动部门正在讨论《集体合同法》,还未正式颁布实施。

关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等问题,在劳动法中用专门的篇章详细规定集体合同制度的形式,如在《劳动法》第二章第33、34、35条对集体合同进行了规定。

上述法律和规定的颁布、实行,标志着我国已经搭建起来集体合同法律基本框架,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已在我国建立,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由于我国的《劳动法》、《集体合同规定》等制度相当简单,许多规定都是粗线条、原则性的,可操作性不强,法律层次

收稿日期:2012-05-24

作者简介:李玉莲,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从事劳资管理工作。

 李玉莲・我国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2012年第16期

不高,缺乏单独立法;实施范围有限,最重要是没有明确法律责任。

2.2 我国集体合同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集体合同规定》作为调整实践中的集体合同的主要依据,在实际运用中又存在如下问题。

从效力层次上看,《集体合同规定》属于行政章程,是政府自上而下推行、颁布的,其效力也往往低于现行法律法规。在出现劳资纠纷时,法院裁判往往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在现实中常常出现劳动方在利益受损时,不直接寻求法律解决途径,而是找政府管理部门。

从内容上看,《集体合同规定》作为行政规章,只是建立了合同制度的框架,并没有完整的对目前存在的劳资问题细化,形成法律法规。因为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即使是集体合同制度框架条款的内容非常重要,但在现实法律援引上很困难做出相应裁决。例如,在《劳动法》中没有明确对违反集体合同的一方如何进行处罚,责任不明确,在《集体合同规定》中也没有明确双方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用工双方的法律责任,在法律上就很难做出强制性判决,也就无法保证《劳动法》、《集体合同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得到遵守,甚至部分知名企业在用工方面也在利用法律漏洞,不签订劳资合同、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等。

因为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出劳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现实中往往产生用工方和受雇用方地位失衡的现象,受雇佣方的权益常常被侵害。虽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再强调保护劳动者权益,但作为主管全国劳动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其职权有限,也只能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不能从源头上、利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为了使集体合同制度在法律层次上充分发挥其能效,起到调解劳动争议、弥补劳动合同不足、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应尽快修订、完善我国的集体合同立法。

2.3 集体合同的类型问题

集体合同依据行业、实践的主体、从事的具体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划分为企业集体合同、行业集体合同、区域集体合同和国家集体合同。具体实行那一种集体合同制,在符合国家的劳动章程的前提下,具体当事人可以进行协商选择。多数国家普遍的采用或实行集体合同的双轨制,即以国家或行业集体合同为主,以企业集体合同为补充。我国国有企业也是采用集体合同的双轨体制,而且我国《劳动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这说明我国允许订立企业集体合同,这一点是明确无疑。例如神华集团就是采用集体合同的双轨体制,即采用“企业内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双轨体制。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与“集体合同”的区别是,“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很难组织工会,即使已建立工会组织,但是工会组织现状是力量薄弱、权小责大、位低言轻,这些工会很难为其企业劳动者争取到合理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标准,而且中小型企业的工会更容易受到企业的干涉和控制。因此,如果我国采取单一的企业集体合同制,将很难保护作为弱势一方的劳动者的利益。因此,很有必要推行行业集体合同和区域集体合同,建立起多层次的集体合同制度。而行业集体合同和区域集体合同,则能够有效避免不同企业之间的劳动竞争,其工会组织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在集体谈判中为劳动者争取利益。

2.4 集体合同主体问题及解决措施

工会组织作为集体合同的主体,代表的是劳动者的利益。因此,应建立独立的、行业性的工会组织,不受企业干涉、独立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通过工会组织来协调、裁决、保护劳动者的切实利益。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以2001年修订后的《工会法》的规定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践,强化工会组织的代表性和独立性,建立适应集体合同制度要求的工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因此,企业或行业性工会必须是独立的、有代表性的、工人阶级完全认可的群众组织。禁止企业以行政手段组建工会,以保障劳动者的结社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工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职能就是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代表的是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保证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也就完全保证了体劳动者的利益。从而工会组织是劳动者利益的最全面、最忠实的代表。而实际上,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利益最大化,常常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这样企业和工会形成了对立面。如何解决此矛盾,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建立对工会主席、副主席和工会委员会成员的权益保护制度。工会法规定工会主席、副主席在任期未满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工会法第十五条);因工作需要调动时,应当征得本级工会委员会和上一级工会的同意(工会法第三十条)等等。但在实际执行时,往往被企业制度所困扰,不能很好地实行。更甚者,企业职工不知道自己企业工会所址及工会成员。

总之,工会组织作为集体合同的主体,代表的是劳动者的利益,范围也极为广泛。我们应当在探讨和解决企业和劳动者利益问题的基础上,建构和完善我国的集体合同制度,建立独立的工会组织,工会组织以集体合同制度为执行依据,充分保障劳动者和雇主利益,防范和解决劳动争议、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真正地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下工会也必须以(下转第15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