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会主义简评发言稿为了对生态社会主义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我先引入两个概念。
首先是实践的人化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自然化过程,也是自然的人化过程。
人的自然化即人对自然的适应,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自身进化的过程,自然的人化则是人类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的改造,使之适应人的过程。
其次是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即“在人类与自然这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网络当中,人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这种关系不仅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关系。
人类“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一句话,我们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
保护环境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必然有它的政治主张,首先我会向大家介绍它的主要政策主张,以便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生态社会主义的讨论。
1社会安全、人口与就业。
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安全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其中生态安全充当重要角色,它是整个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稳态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战略选择。
生态安全首先涉及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科学技术发展与运用的理解与把握。
生态社会主义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有自己的观点。
他们既有对现代高科技的批评与抨击,也有对高科技的肯定与理解。
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和技术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生产力意义仍然存在并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形式和起作用的过程与资本主义社会和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根本的不同,一个人可以谴责那些曲解科学的人,但不能谴责一种认知方法; 一个人可以批评一个政府的科技政策,但不能批评科技本身,我们可以批评一个政府制造原子弹及其运用,但我们不能指责物理科学本身。
他们将科技的“暴力”归因于具有市场力量和利益刺激的资本主义以及后来力争赶上西方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传统的社会主义”。
因此,生态社会主义既不会拒绝现代科学,更不会重蹈覆辙。
广毫无疑问,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那种复杂的需要耗费大量自然资源的技术是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的。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仍然需要现代社会科技的专门知识,但对大规模的使用来说,重点应放在中间的、劳动密集型的技术上。
这一点对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社会主义虽不把人口增长看作是社会贫困、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危机的唯一原因,但他们认为,在社会转型期,人口控制的政策尤为重要,总的人口生产的比例和过程则必须用计划来加以控制。
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相对紧缩的“稳态经济”。
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不会存在大量失业现象,因为,第一,劳动密集型技术大受青睐,这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费、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小的负效应,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第二,虽然从整体上而言经济规模处于“稳态”阶段,但仍然存在大量的必需的社会工作,尤其是大量的服务业的存在和发展仍需大量的劳动力; 第三,与此相联系,生态社会主义会追求更为稳定的人口政策以控制人口的增长;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安定、人口控制和社会就业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政策工程。
社会经济安全的首要目标不是生产和消费,而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质量,这也是生态社会主义者的中心任务。
2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不仅是一个理想而且是个需要,在稳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是大量减少社会的不平等。
而经济平等是社会平等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这个平等则很难实现其他的平等和自由。
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抛弃了高度繁荣和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
萨拉萨卡指出:“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济能力给予“高工资”,同时也不可能给予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最小量的工资,不过,完美的平等很难达到,只能通过政策尽量减少不公平。
早在1987 年英国绿党就把建立“基本收入制度”作为社会改革的中心工作,“基本收入”可以减轻人们对“过度消费”所带来的精神压力。
生态社会主义也将“基本收入”保障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模式提倡平等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的条件下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必要时提倡“朴素的生活作风”。
3经济发展政府计划与市场“稳态”的生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增长的中心从量的增长转移到质的改进上来,具体说就是破除跨国公司和垄断企业的集中化、官僚化生产体系,发展小规模、无污染的软技术和小企业。
在生态社会主义者看来,生态社会主义的稳态的经济模式必须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在向这种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存在一个经济上的“缩减”的过程,在一个缩减的经济形势下,计划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他们认为“缩减”在开始的时候只能由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执行, 最重要的是对那些关闭的企事业单位采取哪些后续措施以及决定哪些生产将被缩减。
同时,在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经济、政治上的矛盾和冲突,对整个经济的国有化不失为一种公平的解决办法,而整个经济的社会化和国有化更需要政府的决策和操作。
当然,对经济规模的缩减过程完成,稳态经济达到目的以后,政府计划的任务和经济管理的措施就会变得很简单,同时也将大大降低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发展。
如何看待市场的作用呢? 生态社会主义者指出,有人认为当转型期实现以后,稳态经济成分的绝大部分由家庭生产、私人手工企业以及一些没有剥削现象的合作企业组成,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市场经济。
其实不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是一种强调计划和调控的混合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
即使还存在市场行为,但这样的市场与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市场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对积累和利益的盲目追求都不存在了,因此,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模式不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生态社会主义经济更不是市场经济。
4对外贸易生态社会主义特定的经济运行模式和政治结构注定了经济活动的主体以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为主以及地区或地方共同体的自给自足的经济运行状态。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现象,生态社会主义者持否定性态度。
“生态社会主义之所以一般地反对经济全球化并在一定的情况下对国际贸易的大幅度缩减为目标,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个政府在转型期成功地实现生态社会主义政策目标,这个经济必须是可测量的、可预测的以及可控制的。
但目前国际贸易的内容、范围、程度以及资本的全球化会对生态社会主义模式下理想的稳态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
5经济民主在生态社会主义者看来,社会主义不能简单地被看成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相反,它是一种自觉的实践计划,旨在废除使社会成为一种“制度”或一台“大机器”的一切东西,同时扩大社会能力的各种自主的自我调节形式,从而使“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可能性。
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决策的领域,使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发展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
生态社会主义对很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见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值得我们借鉴1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生态社会主义作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一种派别和理论,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严重表现、后果、根源及其解决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他们联系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不同侧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现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弊端。
资本主义是追求经济合理性的社会,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和市场、消费的不断扩张的“唯生产力理论”是同生态合理性要求不相容的。
资本主义“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虽然延缓了经济危机,但是却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越来越膨胀,有可能超越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破坏,而且这种社会制度倡导的是以消费为荣的消费文化,诱使人们为了消费而拼命工作,一边加剧了人的异化,另一边加重了自然界的负担,污染了环境,引起生态危机。
这些弊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要单独解决其中任何一个弊端是不可能的。
因此,需要进行一些全面的社会改造,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符合生态要求的社会主义社会。
2正确揭示了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社会主义者指出,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
在短短的几百年内,经它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几千年创造的财富总和的百倍以上。
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是“唯生产力论”,其后果是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对大自然登峰造极的统治与掠夺。
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说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创造出这种手段,不仅能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的发展已欠下生态方面的巨大债务,现在仍以占世界25% 的人口消耗占世界75% 以上的能源和80% 以上的原料。
此外,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环境,对第三世界实行“生态殖民主义”,进行新的“生态犯罪”。
生态社会主义者对此进行了严肃的砰击和深刻的揭露,认为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不计后果的本性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反映。
生态社会主义对造成生态危机原因的揭示不仅比一般生态主义、环境主义的论述要高明得多,而且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把解决生态危机与同资本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
这一点恰恰是当前生态运动所缺少的觉悟和认识。
3生态危机的一种解法在保护自然环境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反对把人同大自然的关系变成一种单纯的索取关系;反对人们无限地追求高消费,反对把消费同满足或幸福等同起来的传统观念;主张实行劳动闲暇一元论,要求人们在劳动中寻求快乐和满足,不仅要有物质生活,更要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这都是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
4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主张比如,大卫佩柏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红色绿党”和“绿色绿党”的对立,阐明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主义的根本立场和目标上的不同,使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上的轮廊和特色更加清晰突出,开辟了把生态运动引向社会主义的可能道路。
为克服全球生态危机,高兹提出并论证了生态重建和生态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认为生态重建势在必行; 批评环境主义的“绿色”资本主义,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方向的生态现代化才能彻底解救生态危机。
这些理论观点虽然存在着许多可商榷的地方,但不可否认,它们对社会主义理论所作的创造性工作,比起死守教条主义,这些观点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多的启示价值。
5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考察, 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考察,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揭示出人类未来的历史归宿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他们并没有描绘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