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音乐赏析的几点体会
XX(长兴教师进修学院09学前1班 )
指导老师:刘燕(长兴县教师进修学院)
摘 要: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内容主要是专业技术课程,培养对社会生产的责任感
与使命感。但同时也应学习民族艺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不光只沉浸于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优秀文化也要随之有着更广泛的弘扬与传播。在这方面,中职学校专门设置了民乐欣赏课,
在此,我谈几点民乐赏析课的体会。
关键词:中职学校;民族音乐;赏析;体会
音乐欣赏、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其教学应以学生为培养、塑造、发展为主体,充
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
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
不过,中职学校学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智力能力并不低于别的群体。大家的思想活跃,善
于动手,对新知识、新思想比较善于接受,适应能力高,有的喜欢时尚元素,自我发展的意识较为
强烈。所因此,我觉得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民乐欣赏课程中可以“因材施教”。而
实际上,我在民乐欣赏的课程中获益良多,也深切感受到“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模式正被改变,新
的民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明显,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素质、不断进步。
一、民族音乐赏析的一些体会
(一)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我们在赏析中,对节奏、音色、快慢、力度的体验是经美的声音与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在心里
留下痕迹来形成的。富有韵味的民族音乐结合诗词、国画等多媒体融合各类元素,能大大的激发起
我们来欣赏民族音乐的热情、兴趣,学生也能在其内容中细细的品味音乐的韵味、思想和感情。当
沉浸在欣赏中时,动人的画面与民族音乐的相得益彰,会不由自主产生与音乐内容搭配的情绪,以
及对音乐自发的探求欲、享受欲,进而升华了大家的思想境界。
(二)新的教学方法效果明显
根据我的体会,在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里,最受大家喜爱的应该是声乐作品的。由于声乐作品
的框架相对简单,并且有具体的歌词,我们都是直接连接歌词的讲述内容,这和旋律来展现的情感,
应该是相吻合的,因此在民族音乐欣赏的最初环节,我们的教学是从欣赏声乐作品开始。这不光是
由于声乐作品欣赏起来容易些,更关键的是可以使大家利用对有歌词的作品的赏析,感知音乐的设
计、目的与欣赏的方法,更充分的体验音乐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渐渐的过渡向其他作品的欣
赏。在赏析声乐作品的时候,老师们预先应使大家知晓作品的词、曲,作者的简历,以及作品的创
作目的和时代背景,所作歌词与曲子的关系,利用举例与引导,使大家清楚与掌握音乐历史沿革的
性质,并尝试让大家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上,仍然可以欣赏歌曲的韵律,利用韵律进一步赏析乐器作
品。这样的过渡会让大家在进行器乐作品欣赏的时候不会感觉过于深奥或者缺乏趣味性。
比如在我们赏析名曲《春江花月夜》的具体安排中,是把乐曲分为了前奏、高潮、结束三个片
断,在开始欣赏前,老师先提示学生按照音乐与画面来体验各部分乐曲的表现内容、速度、音质音
色和传达的情感,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性和多面性使音乐的展示与感染能够充分的予以体现。当欣赏
完一部分的音乐之后,让大家讲述心得体会,表达情感,讲一下自己对这部分音乐的体会与思考,
教师有时候也参与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就明显的理清了每段乐曲的表现内容、速度、音质音色和
传达的情感。这比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还能使我
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三)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能力不断提高
民族音乐欣赏不光是知识的学习,而且动人的的民族音乐影响着大家的听觉,加强大家的审美素
质,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陶冶,思想感情有所升华。目前作为中职学校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
心理上,都已经接近甚至达到成年人,情感世界也渐渐活跃,明显感觉到活力、激情和精神需求,这些
性质造成大家正位于养成与加强审美素质的黄金阶段。有的老师从分利用教学方法,是大家充分感
受到了民族音乐的内涵,比如,欣赏协奏曲5梁祝6时,通过讲解协奏曲的结构,讲授各种乐器在乐曲
的表现中代表怎样的角色,以及配器在乐曲中起到的画龙点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同窗0、/抗婚0、/楼台会0、/哭灵0等一幕幕情节中的创作手法和展示模式,使大家更深刻的了解
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而少数老师在民族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无法充分的传达音乐作品的精神韵味,
这没有充分的对作品内涵予以明了透彻的表达,造成浪费了这一可以起到良好效果的课程。
(四)提高了对民乐欣赏课程甚至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赏析民歌《茉莉花》的课堂上,我们利用了一边讲习作品的文化内涵、性质,一边观看雅典
奥运会闭幕式上一名我国女孩歌唱《茉莉花》的视频,这样不仅视觉效果上印象深刻,提起了对民
乐《茉莉花》乃至民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对专
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五)丰富了民族音乐知识
我对京剧比较喜欢,对其中内容了解较详细。在民族音乐赏析课上,我了解到京剧是以皮黄腔
为主的全国性戏曲举重之一,约有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与北京而得名。由于京剧名师辈出,19世
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有了谭鑫培等一代新人出现,谭鑫培是这一阶段杰出的代表,他博采众长,
继承余、张、程等又有所创新,为京剧老生的一带宗师。这时京剧不仅受群众欢迎,而且得到清王
朝统治者的赞赏,逐渐取代了昆曲的地位而影响全国。名家有孙佐臣、徐仁沅、王少卿、杨宝忠等„„
在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自成一派,将京剧艺术推到了鼎盛时期。京剧器乐文场以
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小三弦,有时还用笛、笙、唢呐、海笛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小
锣、钹,有时用堂鼓、水钹、碰铃、大饶等。其他的戏曲剧种如北方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豫剧、
评剧、碗碗剧,南方赣剧、川剧、湘剧、黄梅戏、越剧、湖南花鼓戏、锡剧等,各个戏曲剧种的唱
腔都有分别,也各有自己的长处。
二、民族音乐赏析教学的不足
当然,在民乐欣赏课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教学安排与课程系统性不够,部分教学方法
和实际需要不协调。而且,中职学校跟那些音乐院校的教学是不完全一致的。但因为我们所处的中
职学校的民族音乐赏析课的老师们大都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在讲课的时候有着着习惯性的沿用音
乐院校教学策略的现象,单纯讲述作曲技术与历史知识的灌输。我按照自己的学习经历,觉得中职学
校的民乐老师要充分脚踏实地,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准备方面,选择古今中外既有较高艺
术价值,又有益于学生接受的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内容由浅入深,结构由小到大,由
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开始,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大型乐曲,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层次,完成
从感官到理性的欣赏。同时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单纯平学校安排的有限课时来是远远不
够的。要加强大家对民族音乐的爱好与关注,还应该进行课外的引导,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参与相融
合,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学习了《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后,感触颇多,以前我们总是认为欧洲音乐是最优秀的,而我们
的民族音乐是难以登入大雅之堂的;但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赏析我发现我们的民族音乐浩瀚如海,而
且并不比欧洲优秀的音乐差,有些音乐非常有特色,正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和发扬光大。在以后的
学习中,我们要努力提高民族的音乐素养,为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尽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梁 晶.民族音乐中的衬腔语言赏析[J].大众文艺,2010,(17).
[2] 蒋锦莲.略论中学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欣赏教学[J].科教文汇,2009,(36).
[3] 汤 瑾.云南民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赏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6,(8).
[4] 郑丽斌.通过民族音乐欣赏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J].科学之友(B版),2010,(08).
[5] 张红漫.关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与设想[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6] 毕武胜.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7] 蔡 梦.月圆人团聚国盛家和兴——赏“中国民族音乐巡礼百场系列音乐会”之开幕“金秋盛
典”[J].人民音乐(评论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