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详解
产褥期乳房的变化
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 产后2~3天乳房逐渐增大,变坚实,局部温度
增高,开始分泌初乳。 初乳、过渡乳、成熟乳 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与乳腺的发育成正比,也与 产妇营养、健康和精神状况有关。
垂体催乳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 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
初乳
产后7日内
过渡乳
产后7-14日
初乳成分浓稠,量少,微黄,含有特别多的抗体,人
乳中含有IgG、IgA和IgM,以初乳(产后2~4天内的 乳汁)中浓度最高,其中分泌型IgA(SIgA)是所有 外分泌液中含量最高者,随泌乳期延长,IgG和IgM含 量显著下降。SIgA在成熟乳(产后2~9月的乳汁)中 的含量也有明显下降,但由于成熟乳的泌乳量增加, 婴儿摄入SIgA的总量并无明显减少。此外,人乳中尚 含有多种抗体,主要成分为IgA。这些抗体分布在婴 儿的咽部、鼻咽部和胃肠道局部黏膜表面,可中和毒 素、凝集病原体,以防侵入人体。
穿山甲、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通络下乳。针药并
用,针导药物,药助针效,使气血调,经脉通,乳汁 增,效果特佳。临床中如遇本病无证可辨者,仍应遵
“产后多虚”,用补法治之效佳。
概 述
产后产妇乳汁极少,甚或全无者,不能满足哺
乳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 缺乳以产后第2-3天至半月内为常见,也可 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发病率约为20~30%。 中医称为“产后乳汁不行”,“乳汁不足”或 “产后乳无汁”等。
实-乳房胀满而痛,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治疗法则
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具体治法--调理气血,通络下乳
证型
妇科证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身症状
治法
方药
气血虚弱型
产后哺乳时,乳 汁不充,甚或全 无 , 不 够 喂 养 婴面 色 少 华 , 神 疲 儿 , 乳 房 无 胀 感乏力,食欲不 振 , 补气养血增液 而 柔 软 , 乳 汁 清舌 淡 白 或 淡 胖 , 稀 。 产 褥 期 可 见 苔白,脉细弱。 恶露多或恶露不 绝。
病史:素体气血虚弱,产时失血过多,或素性抑
郁,产后情志不遂,乳腺发育不良,乳头内陷
临床表现:乳汁甚少或全无
检查:乳腺发育正常,乳房柔软或胀硬而痛,乳
汁清稀或浓稠,或乳腺发育欠佳。
鉴别诊断:乳痈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依据乳汁和乳房的情况辨虚实
虚-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成熟乳
产后14日后
呈淡黄色, 质稠
蛋白质减少 脂肪和乳糖 增多
呈白色 含有形物质 及SIgA
含较多有形 物质及SIgA
初乳是指产后2~3天内所分泌的乳汁的统称。产后,
母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乳房开始分泌乳汁。但 泌乳有一个逐渐的质与量的变化,一般把生后2~3天 以内的乳汁称作初乳,生后4~10天的乳汁称作过渡 乳,产后11天到9个月的乳汁称成熟乳,10月以后的 乳汁叫晚乳。 初乳含乳铁蛋白最高,过渡乳和成熟乳依次降低。乳 铁蛋白与产妇的营养状况有关,营养状况好的产妇, 母乳乳铁蛋白含量较高,可促进婴儿铁离子转运,从 而有利于血红蛋白合成,对预防婴儿贫血的发生具有 良好的作用。
产后缺乳
南阳医专二附院 妇科一病区 汤传梅
目的要求
掌握缺乳的定义、辨证论治 熟悉缺乳主要机理
乳汁化源不足或排出不畅均可导致缺乳,故本病有虚有 实,若为虚证则多因脾胃素弱,生化乏源,复因分娩时 失血过多,以致气血亏虚,不能化为乳汁。 因而乳汁甚少或全无,病属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经气不足。若为实证则多因产后情志抑郁,肝失条达, 气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而乳汁 不行,病属足厥阴肝经气滞。乳房为足阳明胃经所过。
通乳丹、猪蹄汤
肝郁气滞型
产后乳汁甚少或 全无,或平日乳 汁 正 常 或 偏 少 ,精 神 抑 郁 , 胸 胁 下乳涌泉汤、通 突然七情所伤后, 胀满,食欲减退, 疏 肝 解 郁 , 通 络 肝生乳汤 、 逍遥 下乳 乳 汁 骤 减 或 点 滴舌暗红或尖边 红 , 散 加 穿 山甲 、 王 不留行。 皆 无 , 乳 汁 稠 ,苔微黄,脉弦 数 。 乳房胀硬而痛, 或有微热。 形体肥胖,胸闷 漏芦 散 去 蛇蜕 加 乳 汁 稀 少 , 或 点泛 恶 或 食 多 乳 少 健 脾 化 痰 , 佐 以 当归 、 云苓 、 紫 滴 皆 无 , 乳 房 丰或 大 便 溏 泄 , 舌 通乳 河车 、 远志 、 川 满、柔软无胀感。 质胖苔白腻,脉 贝 沉细。
痰气壅阻型
祖国医学的病因学认为:七情失常是内伤病的一个重
要原因,其中又以怒伤肝最为多见。肝主疏泄,性喜 条达升散。若精神抑郁或暴怒则伤肝,导致肝失疏泄 而肝郁气滞。肝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肝病最易犯 脾,而致脾胃虚弱。或脾胃先虚,肝气来犯,均可导 致肝脾不和而同病。《内经》谓“木郁达之”,故逍 遥散以疏肝升散的柴胡为主药。肝藏血,体阴而用阳 ,故用当归、白芍补血和营养肝,为辅药;茯苓、白 术、甘草健脾补中,为佐药。煨姜和中,与当归、白 芍同用,并能调和气血;助薄荷少许,以增强疏肝之 力。各药通用,疏肝理脾,和营养血,则肝脾得和, 诸证向愈,心旷神怡,逍遥快然,故名逍遥散。为八 法中的和法而设,在和解肝脾的方剂中首推此方。为 治疗神经官能症的常用方剂。肝郁脾虚易致月经不调 ,故本方又为调经的常用方剂。
特 点
多发于产后二、三天至半月内。 产后即乳房不胀,乳汁稀少,不足哺乳,或全无
乳汁。
新产后哺乳正常,因突然高热或七情所伤,乳汁
骤减。
历史沿革
《诸病源候论》列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
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
《备急千金要方》列出21首下乳方,其中有猪蹄、鲫鱼等 《三因极-病证方论》分虚实论缺乳,并提出治法“虚当补之,
盛当疏之”
《妇人大全良方》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乳汁资于冲任”
,主张对于虚证用补气养血方法治疗
《儒门事亲》提出情志因素导致乳汁不能 《傅青主女科》从气血论治缺乳,分虚实治疗,“阳明之气血
自通,而乳亦通矣”
病因病机
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
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乳脉不畅 痰浊阻滞—乳络不通
诊 断
乳根穴在乳部,取之可疏通阳明之经气而生乳。膻中
为气之会,针之可调气以催乳。少泽为通乳之有效穴, 三穴合用达催乳通络之功。虚证针补足三里,健脾胃 助乳汁生化之源。用党参、白术、当归、麦冬补脾益 气、养血滋阴以助乳汁生化之源,桔梗、通草、穿山 甲利气通络,使乳汁自生。实证则泻太冲以疏肝理气 调滞,用柴胡、青皮疏肝散结,桔梗、通草理气宣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