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奶豆浆比较

牛奶豆浆比较

牛奶和豆浆的营养比较,据科学测定,豆浆与牛奶中的总能量(能量食品)和总蛋白含量几乎相等,牛奶的缺陷在于其脂肪含量较高,且有三分之二为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也较高;而豆浆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只占总脂肪含量的三分之一,且不含胆固醇。另外牛奶中含有的乳糖可使人产生消化不良症,豆浆中则不含乳 糖。豆浆的缺陷在于维生素B2、维生素(维生素食品)D及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食品)钙(钙食品)较之牛奶显著不足。 二、豆浆如何鉴别? ● 色泽鉴别:进行豆浆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取豆浆样品置于比色管中,在白色背景下借散射光线进行观察。 良质豆浆——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 次质豆浆——呈白色,微有光泽。 劣质豆浆——呈灰白色,无光泽。 ● 组织状态鉴别:进行豆浆组织状态的感官鉴别时,取事先搅拌均匀的豆浆样品置于比色管中静待1~2小时后观察。 良质豆浆——呈均匀一致的混悬液型浆液,浆体质地细腻,无结块,稍有沉淀。 次质豆浆——有多量的沉淀及杂质。 劣质豆浆——浆液出现分层现象,结块,有大量的沉淀。 ● 气味鉴别:进行豆浆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置于细颈容器中直接嗅闻,必要时加热后再嗅其气味。 良质豆浆——具有豆浆固有的香气,无任何其他异味。 次质豆浆——豆浆固有的香气平淡,稍有焦糊味或豆腥味。 劣质豆浆——有浓重的焦糊味、酸败味、豆腥味或其他不良气味。 ● 滋味鉴别:进行豆浆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直接品尝。 良质豆浆——具有豆浆固有的滋味,味佳而纯正,无不良滋味;口感滑爽。 资质豆浆——豆浆固有的滋味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豆浆——有酸味(酸泔水味)、苦涩味及其他不良滋味;因颗粒粗糙而在饮用时带有刺喉感。 三、食用豆浆的注意事项 许多人都知道豆浆不仅是物美价廉的饮品,而且它还有清肺化痰、降血压(血压食品)、降血脂的药用价值。日本著名癌症(癌症食品)研究专家平山雄认为:常饮豆浆对预防胃癌有一定的作用。糖尿病(糖尿病食品)病人每天饮淡豆浆一杯,可以控制血糖(血糖食品)升高。但是,如果饮用豆浆的方法不当,就会由益变害,影响健康(健康食品)。所以,饮豆浆时务必注意: ● 一定要将豆浆彻底煮开。因为生豆浆里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质,未煮熟饮用,会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 豆浆中不能冲入鸡蛋。有人认为,豆浆中冲入鸡蛋,可以增加营养,真实,这样做恰恰相反。因为鸡蛋中的黏性蛋白(鸡蛋清)会与豆浆里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使鸡蛋和豆浆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 不要空腹饮豆浆。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化(消化食品)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饮豆浆的同时吃些点心、面包、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可使豆浆蛋白质等在淀粉的作用下,与胃液较充分地发生酶解作用,使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利用。 ● 饮豆浆忌放入红糖。红糖里有机酸较多,如醋酸、乳酸等,它们能与豆浆里的蛋白质和钙质结合,产生变性物及醋酸钙、乳酸钙块状物,这不仅有损豆浆的营养价僵,而且也影响豆浆里营养素的吸收。 ● 不要用保温瓶储存豆浆。把豆浆装在保温瓶内,会使瓶内的细菌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经过3~4个小时,就能使豆浆酸败变质而不能饮用。 ● 饮豆浆并非人人皆宜。从中医学的角度着,豆浆性偏寒而清利,故平素有胃寒者,饮后有闷胀、反胃、嗳气、吞酸的人,脾虚易腹泻、腹胀的人,夜尿次数多、遗精肾弓的人,均不宜饮用豆浆,否则会加重病情或影响治愈。 ● 不要过量饮豆浆。一次饮用过多,易引起过食性蛋白质消化不良症,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 另外,不要用豆浆代替牛奶喂着婴儿,因为它的营养不足以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豆浆不能与药同饮,有些药物如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 【这种方式喝牛奶都是错误的】 一、牛奶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而如果是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许多人的“共识”。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 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过规定范围。 还有一个何时加糖的问题。把糖与牛奶加在一起加热,这样牛奶中的赖氨酸就会与糖在高温下(80℃~100℃)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因此,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40℃~50℃)时,再将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人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五、牛奶必须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六、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以增加风味 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七、在牛奶中添加米汤、稀饭 有人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使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八、用酸奶喂养婴儿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九、瓶装牛奶放在阳光下晒,可增加维生素D 有人从广告中得知:补钙还要补维生素D,而多晒太阳是摄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于是便照方抓药地把瓶装牛奶放到太阳下去晒。其实这样做得不偿失。牛奶可能会得到一些维生素D,但却失去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因为这三大营养素在阳光下会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阳光下乳糖会酵化,使牛奶变质。 十、以炼乳代替牛奶 炼乳是一种牛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装罐制成的。有人受“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便以炼乳代替牛奶。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炼乳太甜,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但当甜味符合要求时,往往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比新鲜牛奶下降了一半。如果在炼乳中加入水,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新鲜牛奶,那么糖的含量又会偏高。 【超市如何挑选“鲜”牛奶?】

什么牛奶才能标“鲜”字?近年由牛奶“禁鲜令”引发的争论终于有了明确说法。近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 对液态奶标识进行了重新规定。按照新通知,采用巴氏杀菌法,低温存放的巴氏奶可以标注为“鲜奶”。这对消费者来说,想喝新鲜的牛奶也有了更为直观的参考物。 通知规定,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标“鲜牛奶/乳”;以生鲜牛乳为原料,不添加辅料,经瞬时高温灭菌处理的超高温灭菌乳则标称“纯牛奶/乳”。 新规定具体实施时间也明确了。自2008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必须在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邻产品名称的位置,使用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且字体高度不小于主要展示面高度1/5的汉字,分别标注“鲜牛奶/乳”和“纯牛奶/乳”。鉴于部分加工企业原标签有库存,可适当延长原标签的使用期限,原标签使用截止日期为2008年10月31日。 通知细则还规定,生产企业用复原乳做原料生产液态奶,要标注“复原乳”字样,而且要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也就是说,当企业的原料中不纯粹是新鲜奶源而使用了奶粉复原乳时,需要标识出具体使用了多少奶粉。 这样一来,企业“鲜”特点再次显现在产品包装上,对消费者的选购将有更大引导。 【选对牛奶很重要】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牛奶有很多,各种专业非专业名词弄的消费者晕头转向。究竟哪种奶适合自己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总结了几种超市常见牛奶的特点,帮助大家不再“晕奶”: 超高温消毒奶 奶品解读:又称常温奶,是指在130℃~140℃下,进行4~15秒的瞬间灭菌处理、完全破坏其中可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并在无菌状态下灌装。 优点:几乎不含细菌。由于添加了化学合成的鲜奶香精或奶油等高脂肪类物质,一般味道比较浓厚。 缺点:这种奶所采用的消毒方法不仅能破坏鲜奶中全部生物活性物质和大部分维生素,还会使容易被人吸收的钙离子与牛奶的酪蛋白结合,形成不易被人吸收的物质。 适宜人群: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正在长身体的儿童和老年人需要补充足量的钙,所以尽量不饮此类奶。 贮存条件:保质期通常可达6个月~9个月,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没有保存条件的限制,易于储存和携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