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财务本101 魏巍 06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
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
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相一
致的发展方式。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按照“两
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观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强
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
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
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
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
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
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
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
形势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
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
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
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
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解决好这个问
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