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扶贫工作意见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意见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意见建议 “脱贫攻坚 ”是党中央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任务,目标是到 2020年现行标准下,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而当前实施的 “精准扶贫 ”,其就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目前,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全国范围内精准扶贫工作正进入攻坚阶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些贫困县开始陆续脱贫摘帽,脱贫摘帽总体形势向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此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基层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新宁县各地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工程,贫困村的问题 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剩下的贫困户都是自我发展能力差、脱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的硬骨头。立足精准扶贫、实施分类指导、实现精准脱贫,仍存在以下几个难点和问题。 一 从户的层面看,贫困对象识别难。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新宁县 68万余人,贫困户 困人口 困发生率高。基本上是普遍贫困,需要扶贫的人口数量大。二是贫困程度难以鉴定。在贫困规模确定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刚性标准,农民收入渠道多且难以核算,要把贫困家庭贫困程度进行排列并作比较是一件较难的事情。三是贫困户识别后矛盾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实行差别扶持政策,使贫困户 “贫困帽子 ”的含金量越来越大,贫困富裕程度相差不大的农民因利益问题互不相让,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二 从村的层面看,扶贫产业找准难。一是一些项目规划过于空泛,缺乏分析评估、前景利润分析,缺乏具体操作方向和路径,在具体实施中无从下手。同时,一些规划项目对具体操作中的问题缺乏考虑,致使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比如养殖业,一方面建立生产基地或生态园地、养殖基地等需要流转土地,但山村本就农地不足,很多已被纳入国家农田保护范围,存在政策冲突,手续批不下来 ;同时,目前农村中青年劳力大 都出门打工,缺乏有效劳力。有些农业种植项目季节性强,收采季节需大量劳力,但一时征集不到相应的劳务人员,即使出高价也不济事。比如茶场采摘春茶,时间很短,如不及时采摘,就会变老,成为废品。由于打工相对收入高,难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季节性用工对一些种植、养殖产业公司来说,是一个制约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种养殖业周期长产品市场行情可预见性不强。种养业从投入到可收益通常是相对长期的过程,且种养产品市价相对不稳定,难以形成可靠的市场预期,给扶贫产业的选定带来较大的困难。二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和观念较落后,被贫困户 视为 “强人所难 ”,成了费力不讨好。新发展一种特色产业,需要打破传统,运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事实上,众多的贫困村因地处偏远、发展不足,稍有能力的青壮年大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几乎是老弱病残,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抵御风险能力差,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就变得难上加难。三是短期项目多,缺乏长效机制。由于贫困村多处于偏远山区,土地及其相关资源有限,信息不对等、技术不到位,运输成本高,扶贫项目中多以种植养植为主,小而散,这类项目短期效应尚可,短时间内就可看到牛羊满坡、瓜果蔬菜遍地 ,但由于市场行情波动大,这年度的兴旺不一定能持续到下一年度。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能人大户的引领作用,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 从县域层面看,扶贫资金统筹难。一是县级财政有限,扶贫对象多。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返贫度也较高。要实现到 2018年底全县 11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的目标,必须加大实施精准扶贫的资金投入,而现有的扶贫资金又十分有限,实施难度很大,难以实现全覆盖。二是农民稳定增收缺来源,培育产业投入大。 新宁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人口比较稠密,土地又比较少。多年来,县委政府一直致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受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直未能形成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产业收入比较效益较低。三是资源区域性贫困问题仍很突出。多数贫困村属于区域性贫困,区域性越贫困,个体贫困问题越突出。这些地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十分恶劣,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资源贫乏。要解决这些地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解决制约区域性发展的瓶颈问题。 四 扶贫资源相对分散,形 成合力难。扶贫资源分散是制约精准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就当前扶贫项目的实施来看,直接参与扶贫资金分配和管理的部门有发改、财政、农业、水利、林业、教育、卫生、扶贫办、能源办、交通、国土、粮食等 10多个部门,这就难免不造成平均主义或部门利益。虽然各级政府在扶贫资源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协调、整合,但客观上很难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一个产业或项目,因此,难以使有限的扶贫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五 注重输血,造血机制建设难。一些地方争取各项资金后,偏重于投入村委会办公场所、道路、饮水等显性的硬件建设上面,忽视了整体机制建设。 对贫困户的扶持依然停留在一般的如春节 送温暖 的形式上,忽视对贫困户的持续关注和能力开发建设。同时,一些地方工作队扶贫不扶志,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对贫困户进行脱贫思想引导,没有帮其梳理发展策略,也未能使其树立自立的志向 ;从而造成一些贫困户长期企盼工作队送温暖,并相互攀比谁的帮扶者官最大、谁送的最多。这种输血不造血,解决了一时之困,但这种做法对脱贫是不可持续的,助长了贫困户 等、靠、要 的懒惰心理。

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精准识别,建立 “动态化 ”管理机制,提高扶贫实效。一是要精准识别。精准识别是为 了精准扶贫,采用 “比选 ”方法,建立和完善帮扶对象的识别认定工作机制,可以为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要逐户调查摸底弄清底细。由县扶贫开发部门牵头,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通过户户见面、调查问卷和座谈交流等方式,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掌握每家每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支出构成情况和发展意愿等,摸清贫困家庭的真实底子。另一方面,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等,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二是要村级民主评议并予公示。以摸底情况为 依据,综合考虑村民住房、教育、健康、外出务工等情况,由村民小组会和村民代表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逐一比选、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三是要建立贫困户进退机制。要严格动态管理控制数量,实行严格的数量管理,定期调整帮扶对象,做到帮扶对象有进有退,防止帮扶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降低帮扶效率。 二要整合资源,做实扶贫产业,变 “输血 ”为 “造血 ”。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产业驱动,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 “造血 ”功能和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要整合分散的扶贫资源。精准扶贫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而有限的扶贫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受条块分割的限制, 难以得到有效整合的现状,严重影响精准扶贫的效果,这要求必须整合分散的扶贫资源。要加强领导,强化精准扶贫的领导责任制 ;同时要协调、统筹、整合分散在扶贫、财政、农林水、教育等部门的资金、项目和政策,形成资源合力和集聚效应,确保精准扶贫的效果。二是要围绕产业发展建好基础设施。多数贫困村属于区域性贫困,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现有资金无法满足贫困地区建设需求。建议各级财政要大幅增加扶贫资金投入,继续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围绕产业发展,着力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坚持市场导向找准优势产业,做实产业。要根据本地自然资源、 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情况,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要重点发展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深入推进 “一村一品 ”,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 ;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做实做强生态旅游。四是要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提升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实现资金、技术、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动合作,建立企业、合作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 三要正确引导,形成社会扶 贫大格局。一是要对扶贫对象自力更生精神培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加强培育贫困户的自立精神,通过自己奋斗真正阻断穷根。二是要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积极性。目前,一些扶贫项目补助标准偏低,需要农户自筹资金过多,使得绝大多数贫困户无力自筹而不能享受扶贫政策。因此,提高贫困户项目补助标准、转变其发展观念、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其发展积极性十分重要。三是要形成社会扶贫大格局。精准扶贫作为政府主导行为,仅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推动还不够,必须创新扶贫思路,营造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形成社会扶贫大格局。要探索 多样化的扶贫方式,除工作队驻村帮扶之外,还可发展电商扶贫,动员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企业家返乡帮扶等 ;同时,要发挥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企业为村级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形成 “公司 农户 ”、第三方参与等扶贫新机制。 四要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提高扶贫实效。一是要细化扶贫考核目标,对脱贫责任考核精准化。要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并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 “大水漫灌 ”为 “精确滴灌 ”,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二是要精准考核,确保成效。要准确考核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效果,对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营造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真正让党员干部放手去抓扶贫工作,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创造扶贫业绩。 精准扶贫工作意见建议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工作是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现我以五山乡为例,该乡地处大新偏远地区,属大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半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尽管近几年来,上级部门加大了扶贫的力度 ,农村电网、农村道路、农村饮 水安全和文教卫生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他地方的农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本人分析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1、 “等靠要 ”的依赖思想严重。除了部分劳务输出外,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就靠几亩薄田,开垦几亩坡地种植一些玉米、黄豆,以及政府给予的扶贫鸡、扶贫猪来维持生活,甚至一些困难户就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