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尾矿及低品位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尾矿及低品位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铜山 65万吨/ 年尾矿及低品位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研报告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公司所属的铜山矿 1500 吨 / 年堆浸—萃取—电积厂开 采、冶炼工作已于 2006年8月 20日结束,目前在铜山矿形 成了一个废矿石总量为 280 万吨的尾

矿堆。根据储量报告和 实际生产计算,还有 4600 吨不易浸出的铜金属量赋存于大 尾矿堆中,平均品位 0.23%以下。多宝山铜矿H号矿带赋存 浅表氧化矿石 140 多万吨,平均品位 0.4%以下,属表外品位, 金属量 4000 吨。本项目依据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原则和产业 政策要求,拟建铜山 65 万吨 /年选矿尾矿及低品位氧化铜矿 堆浸厂,对现有的铜山矿 1500 吨 / 年堆浸—萃取—电积厂进 行技术改造,通过重新倒堆方式,把尾矿堆的氧化矿废石进 行清洗—筛选—重新破碎—倒筑堆利用;同时开发多宝山铜 矿床□号矿带赋存浅表 140多万吨的低品位氧化矿石。通过 更新设备、 生产工艺流程, 最大限度的综合回收电积铜 1000 吨/年。新建堆浸、 供电、供热等设施, 项目设计年限为 8 年, 综合利用尾矿及低品位废矿石总量 420 万吨,回收电积铜 8000 吨。项目建设期两年,投产当年即可达到设计产量。 2、项目投资计划

总投资 3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2000万元,其中堆浸、 萃取、电积等工程 1200 万元,辅助生产等工程 600 万元, 其它工程费用 200 万元;流动资金 1200 万元。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32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2000万元,流动资金 1200 万元。 2

3、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制定铜山 65万吨/ 年选矿尾矿及低品位氧化铜矿堆浸厂 项目堆场规划、电积厂新工艺改造和附属设施改造方案,编 制 45 万吨 / 年铜山矿选矿尾矿堆开发利用方案和 20 万吨 / 年 多宝山矿口号矿带低品位氧化铜矿开发利用方案,进行项目 采、浸冶设备的选型、购置。 2007年 10月对现有的 1500 吨 / 年堆浸—萃取—电积厂进行技术改造, 2008 年 5 月份进行 尾矿堆利用试生产;2009年初开发建设多宝山矿口号矿带露

天采厂,开始土建施工、设备安装, 09 年 11 月份试生产。 项目建设期两年,投产当年即可达到设计产量。目前已投入 资金 602.6 万元,其中土建 93.7 万元,设备及安装 161.5 万元,生产库存材料 347.3 万元。 2008 年 1—8 月 45 万吨 / 年铜山矿尾矿堆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已生产电积铜 328 吨,预计全年生产电积铜 500 吨。 二、企业基本情况 黑河小多宝山铜业有限公司是黑龙江黑龙矿业股份有 限公司于 2006 年 1 月并购重组原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的基 础上设立的新企业。矿山位于黑河市嫩江县多宝山镇境内, 公司持有三矿沟矿、铜山矿上部氧化矿和多宝山矿二号矿带 三个矿权。多宝山矿始建于 1958年,日采选能力为 50 吨。 三矿沟矿始建于 1966 年,日采选能力为 120 吨, 1970 年改 扩建为 300 吨/ 日采选厂。在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正确 领导下, 1995 年建成三矿沟矿 200 吨/ 年电积铜半工业性堆 浸—萃取—电积试验厂,该厂半工业试验成功后,于 1999 年建成铜山矿 1500 吨/ 年电积铜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国家 工业性中型试验厂及相应辅助设施,该项目属国家重点新技 术、新产品发展项目,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和验收,填 补了我国高寒地区湿法提铜的空白。多宝山铜矿建矿至今累 计为国家生3

产战略物资铜 4.6 万吨,铁精矿 41 万吨,为国 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目前现有固定资产 1.09 亿元,年生产经营标准电解铜 1000 吨、铜精矿含量 800 吨、铁精矿 1.8 万吨、黄金 20 千克、白银 350 千克。 2006 年度实现销售

收入 10047 万元,上缴税金 2176 万元; 2007 度年实现销售收入 10449 万元,上缴税金 2500 万元。连续 两年成为黑河市的利税上缴大户(第一) ,达到了生产发展、 员工稳定、效益良好的重组目标。 三、产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 1、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 铜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随着我

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铜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由于我国铜的 生产能力不足,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金属铜及炼铜原料。据 统计, 2004 年全国铜的产量为 150.6 万吨,而净进口的铜及 铜合金、粗铜和铜材的量达 82.8 万吨。据权威部门预测, 到 2007 年,国内铜的需求量大约为 330—350 万吨。考虑到 新建矿及老矿扩建增加

的能力,国内铜的自给率最高可达 50%,不足部分仍依赖大量进口,在我国铜将是长期紧缺的 物资。正因如此,近年来,由于国内铜需求的刺激及国家价 格政策的改革,国内铜市场与国际接轨,电积铜价格上涨迅 猛, 2006 年电解铜最高价达到 8 万元/吨,年平均价格近 7 万元 /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铜的需求将日趋旺盛, 而我国铜产量由于受资源和资金的限制,增长速度将慢于需 求增长速度。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铜的价格将保 持平稳和略有上升。 2、项目可利用资源情况 公司属下的铜山矿 1500 吨 / 年堆浸—萃取—电积

厂 (以下简称铜山浸冶厂) ,依据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 质调查所提交的《铜山铜矿床I号矿体详查储量说明书》 , 后又根据黑龙江省储量委员会《储量审批决议书》中“对部 分限于当前技术经济条4

件暂不能利用的(表外)氧化矿和低 品位矿石,矿石生产部门应加以利用的意见”,设计按》0.2% 铜品位做为边界品位对矿体进行圈定,并做为本次氧化矿储 量计算和设计的依据。 经计算,505m标高以上设计储量为矿 石量 309 万吨,铜金属量为 19269吨 5 式开始, 2006年 8月 20日开采结束, 完成堆矿量 280万吨。 铜山浸冶厂从 1998 年底至 2006年年底的酸浸出已完毕。目 前铜山采区已形成一个废矿石总量

为 280 万吨的尾矿堆。 根据地质提交的储量为 309 万吨、品位 0.62%、按预可 研设计贫化率为 4%、出矿品位 0.595%、浸出率为 75%、回收 率为 70%。据此 280万吨氧化

矿石应回收铜金属 1.1662 万吨 , 实际铜山浸铜厂截止 2006 年 8 月 20 日累计产铜 7060 吨, 按回收率 70%计算,还有 4600 吨不易浸出的铜金属量存于尾 矿堆场内。 公司持有的多宝山铜矿床H号矿带赋存浅表氧化矿石 140多万吨,平均品位 0.4%左右(表外) ,金属量 4000 吨以 上。

同时, 随着主矿体开发的进行, 尚有大量品位小于 0.2% 的剥离废矿石需要综合回收利用。 3、堆浸—萃取—电积技术的先进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近二十年来飞

速发展的湿法 冶金技术, 在国外,已达到很大的生产规模和很高的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用湿法冶金技术生产的铜产量占总量的比例已 由 20 年前的 2%增长到 40%以上,国外评论甚至认为,湿法 炼铜已进入了铜冶炼方法的主流。它具有工艺

简单(从矿石 直接湿法冶炼) 、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对环境无污染等特 点,成为开发低品位氧化矿、含铜废石、尾矿的经济有效手 段。该技术自 1968 年在美国兰鸟( Bluebird )公司工业上 使用以来已在美国、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等世界上许多 产铜国家成功推广应用,年产铜达 100 多万吨。我国从 60 年代起即开始了铜湿法冶金技术的开发研究, 1983 年建起第 一家湿法生产阴铜的工厂。 1995

铜山矿I号矿体氧化矿部分的开采工作于 1998 年底正 6 年“难处理氧化矿和低品位 铜矿直接提取新工艺研究”被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

技攻 关项目, 5 个子课题—德兴铜矿的低品位(废石)硫化矿细 菌浸矿—萃取—电积,中条山铜矿峪氧化矿就地浸矿—萃取 —电积,云南东川汤丹高碱性脉石难选氧化矿氨浸—萃取工 艺,大冶铜绿山低品位高含泥氧化铜矿制粒堆浸和铜萃取剂 及稀释剂研究,目前已顺利完成,浸出方式有堆浸、地下溶 浸、加压槽浸、制粒堆浸,氨浸、酸浸等,大部分已形成较 为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原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经过多年 的准备工作,于 1993 年掌握了堆浸—萃取—电积工业的生 产技术,特别是解决了高寒地区堆浸—萃取—电积工艺生产 电解铜的技术难题,对开发矿区的氧化铜矿提供了可靠的技 术保障。 1995 年通过原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厅组织的技术鉴 定。1997 年首先对铜山矿进行开发, 建设铜山矿 1500t/a 堆 浸—萃取—电积厂。该项目 1999 年建成, 2000 年通过原国 家经贸委组织的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 8 年来生产情况良 好,工艺先进,产品质量合格,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正常, 这在我国高寒地区还是首家。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我

国是缺铜国, 目前的市场自给率不足 45%。所以从 80 年代开 始,铜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中一直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黑龙江省年消耗铜量约 2.5 万吨,年产量不足 3000 吨, 自给率非常低,每年需要大量外进。 根据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第一条、第三款“有 色金属矿山利用难选矿及低品位矿生产金属”的规定和国家 发改委主任马凯同志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中 “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依靠科技进步, 开发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