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鲜使臣笔下的清代中国幻术表演与发展

朝鲜使臣笔下的清代中国幻术表演与发展

朝鲜使臣笔下的清代中国幻术表演与发展

[摘要 ]本文选择朝鲜文人朴趾源的《幻戏记》与金景 善的《幻术记》 为例,从比较朝鲜使者文学作品的异国形象, 来探究中国清代幻术表演与发展。

[关键词 ]中国幻术 朝鲜使臣 朴趾源 金景善

中国幻术表演的由来

幻术”即现代的“魔术” 。“幻”,《说文解字》解释为:

相诈惑也,从反予。 ”可以理解为欺骗、迷惑别人,讲的 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部落神权向王权的转变,一些具有宗 教性和仪式性的巫术逐渐失去最初求神娱神的功能,向娱乐 表演艺术转变,幻术应运而生。基于此,在一些文学作品中 也多有幻术元素, 《庄子》、《列子》、《拾遗记》、《搜神记》 等等均有记述幻术故事。幻术表演也是中国人民十分喜闻乐 见的一种表演艺术, 它运用人为的隐秘技法制造幻觉、 幻象, 是展现超自然奇迹的艺术,在坊间多有幻者进行幻术表演, 使百姓大饱眼福。

、朝鲜使臣个人媒介在文化交流中的促进作用

清朝时期,有一些朝鲜外来使者来到中国访问,同清王

朝各个阶层都有接触,除了正事要务一一记载报告朝廷,有 时也会记载一些民间生活趣闻。这些使者在中朝两国文化交 是人对“幻”的一种利用。 中国幻术的历史悠久长远,早在 换形态间起到了媒介承担者的作用,他们的双重身份既将中

国文学介绍到本国,从事又将自己国家的文化文学介绍到了

鲜使臣对中国的杂技幻术表演极有兴趣,还专做著述,加以 阐述,尤以朴趾源《热河日记》中的《幻戏记》 ( 1780 年) 与金景善《燕辕直指》中的《幻术记》 ( 1832 年)描写最为 详尽,细细斟读,可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妙,从中了解中国 幻术表演的发展与变化。

朴趾源( 1737-1805 年),字仲美,号燕岩。 1870 年, 44

岁的朴趾源随使臣第一次来清朝。从 5 月 25 日出发,再到

10 月 27 日回到汉城,经过一年初稿修订,撰写了巅峰之作 的《热河日记》 。《热河日记》共 26 卷 10 册,被推为朝鲜朝 文化的代表性作品。

金景善的( 1788-)字汝行,曾任朝鲜吏曹参议等职。 1832

天中的所见所闻,集合所写成《燕辕直指》

三、比较作品,分析幻术表演的变化与发展 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朝鲜文人根据自己亲身游历所撰

书籍,形成了大量的史料, 也在探索中国幻术发展的过程中, 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从某一个侧面展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 观察与研究。

其一,清代幻术表演的类型日益增多。 1780 年,朝鲜使 国外,在交流的“ 中间环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其中朝

年(道光 年) ,作为书状官的金景善将自己游历中国 160 者朴趾源曾随其兄来访中国,写下《热河日记》 。其中《幻 戏记》首先回顾了中国幻术历史, 探讨幻术起源及社会影响 随后详细记述了种类丰富的 20 场幻术节目,准备带回朝鲜

与未曾观看过这些精彩表演的人分享。五十多年后,朝鲜使 闻撰写成书,为《燕辕直指》 。其中第三卷中也有一篇记载 幻术表演的文章一一《幻术记》。金景善讲述一日自己与朋 友在馆内观看了一场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幻术表演。演出 结束后,结合个人观察与体验进行了整理记录,把幻者呈现 的转碟、空碗取物、绳技、幻境、吞剑等 28 个节目逐一介 绍,文无赘言,颇为玄妙,以一个外来使者的视野中贡献了 我国清代幻术的珍贵史料。

其二,经典幻术表演的传承。朴趾源《幻戏记》有一篇

束指》:幻者负柱而立,使人反接其手,缚其两拇柱在臂 间。两拇青黑,痛不可忍。众人环看,无不酸悲。于焉幻者 离柱而立,手在胸前,其缚如故,未尝解脱,指血会肿,色 益黑紫,不忍奇痛。众乃解绳,血气渐通,绳迹犹红。我人 骚夫注目谛视, 心中自怒, 义形于色, 鼓囊出钱, 大呼幻者, 先给与钱,要再细观。幻者称冤: “我不汝愚,汝不我信, 任汝缚我。”骚夫发愤投弃其绳,自解鞭维,含口柔之,乃 执幻者,背负其柱,反接缚之,比初益急。幻者哀号, 入骨,泪落如豆。释夫大笑,观者益众。未见脱时,已自离 者金景善任兼谢恩使行书状官时,来到 中国,将此行所见所 柱,缚竞不解,以示神通。如是三次,无可奈何 1。据金景

善《幻术记》里记载:幻者负柱而立,使人反接缚其两拇指 柱在两臂问。忽见其立柱而立手在胸前,其缚如故。我国 驿子疑其缚之不牢, 自取绳缚之两拇, 血阴青黑, 痛不可忍。

观者为之酸悲。 而又如前离, 立指犹缚而血益青, 痛刺尤苦。

众乃解之,血气渐复,绳痕犹红。又有一驿子注目谛视,无 端发愤,鼓囊出钱,以给幻者要再细观。幻者称冤,日:我 不汝愚,汝不信我,任汝缚我。驿子投弃其绳,自解鞭条, 嚼口柔之, 缚其两拇, 比前愈紧, 曰:缚之如此, 渠难通神, 何以离柱?于是幻者大斗,痛之泪下人流。观者以为无可奈

何。既而忽又离立缚, 竟不解。环顾一笑, 意多夸矜被缚之,

幻术师请观众把自己的两个拇指绑在一起,确保绑得很紧之 后,表演者居然可以在一根杖棍上将两手穿进穿出,就像没 被绑住一样。演出结束后有人不服不明其理,愿出钱让幻者 重新表演,甚至用自己带来的绳子更狠地捆绑起艺人的手指, 把表演者疼得大声叫喊,欲要哭出声来,但接下去演者的双

手依旧能在棍子上进出自如,让观众无可奈何。

小儿阖目张口,幻者以掌掩

口,儿顿足啼哭。幻者笑而放手,儿且啼且哇,绿蛙跳出, 手忽在胸前,忽在背后。驿子瞠或如痴,无聊而退 2。

从朴、金二人的记载中 ,几乎记录着相同的表演内容:

无独有偶, 趾源的《幻戏记》 描述:幻者剪纸如蝶翼, 连吐数十蛙,皆跳跃地上 3。据金景善《幻术记》里记载:

幻者剪纸数十片,擦在掌上,诱一小儿张口而纳其中,儿啼 且哇,无数青蛙自口中跳出 4。经品读就能发觉朴、金二人

所观幻术甚似,只在赘述上略有不同:幻术师将一些薄纸撕 成小片拿在手中,请一个小孩到台上来,哄着他闭上眼睛张 开嘴巴,然后把纸片塞到小孩口中去,小孩难受大哭,且哭

且吐,一只只青蛙 ?乃?的口中蹦出, 跳到地上, 连续数十个。

卓上,四顾鼓掌,遍示众人。幻者缓步至卓前,一手托定毡 心,一手拈起毡角,赤色一鸟,叫一声爵,向南飞去。又 撩揭东方, 青鸟向东飞去。 纳手毡底, 潜捞一雀, 色白味丹, 两足爬空,握幻者须,幻者揽须,则又啄幻者左目。幻者舍 鸟摩目,鸟向西飞去。幻者愤叹,又潜手执一黑雀,将以与 人,失手放之,雀坠地,宛转卓下,童子争执雀,雀决起, 向北飞去。幻者发愤,撤去毡子,无数鸭鹤一时飞起,鼓翅 盘旋,集于屋檐。据金景善《幻术记》里记载:幻者又揭袱

东角,青色小鸟向东飞去。又揭南西北三角,各有一鸟色于 爬空攫。幻者鬓,幻者搅鬓则又啄其目。幻者惊失其鸟,鸟 坠地宛转桌下。观者争执之,鸟乃飞坐屋上。幻者发愤撤去 桌上之袱,无数鹤鸟一时飞起。均为幻术师从毯中变出品种 不同的小鸟,每只小鸟均飞向不同方向,最后他将毯子猛地

掀,更多的鸟从毯中飞出,落到附近屋檐上。除此二人所 记述的杂技幻术表演如艺人用长竿支住瓷碟的底部表演转 碟,用空盆变幻出鱼类、水果等都让我们感到熟悉,均为后 世流传。

其三,不乏幻术表演的缺失。如朴趾源记载:幻者以白

上一块,画地为一大圈,众人环坐圈外。幻者于时脱帽解衣, 以沙砺剑,发出光色,插于地上。复以竹筋拥刺项上,欲破 鸡卵,据地一呕,卵竞不出。乃拔其剑,左挥右旋,右挥左 旋,仰空一掷,承剑以掌,又一高掷,张口向天,剑头直落, 插入口中。于时众人变色齐起,错愕无言。在金景善《幻术 记》里记载中未能查见相似的幻术表演。幻术技艺之精彩、 种类之繁多,都是依靠大众的审美需要而存在再者如朴趾源《幻戏记》 :幻者净拭卓面,振拂红毡铺

飞,亦随其方。乃纳手袱底潜捞,中 央之鸟浑身黄色,两足 的。类似这种 风险性、危险性极大的表演毕竟具有一定惊悚与恐怖,表演 难度也不是一般幻者所能承担,更不是随时随处可遇,故未 能记之。此处仅为推测,未能拷证。

总结 通过对二人作品的研究论述,不难发现他们对清代幻术

表演的喜爱,并留下了生动宝贵的著作,不仅让我们看到了 曾经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也让我们感受到朝鲜使者观看幻术 时的激动心情,更为重要的是,这成为今天我们研究 幻术表演发展和中韩文化史的重要史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