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系统
m
KS
s
c
人类对噪声和振动的响应强烈 依赖频率 NVH 问题常常通过频率来区别 和诊断
悬置系统的隔振原理
F(t) x(t)
m
KS
s
c
悬置系统的隔振原理
发动机的激励分析
发动机的激励分析
由发动机气缸内混合气燃烧,曲轴输出脉冲转 矩,转矩周期性地发生变化导致发动机上反作用转矩 (又称倾覆力矩)的波动。这种波动使发动机产生周 期性的扭转振动,其振动频率实际上就是发动机的发 火频率。 f=2×i×n/60/τ
——设计方法之三
当动力总成侧倾振动固有频率与传动系扭转振动固有频 率之比为0.8~0.95时,可以显著减小传动轴的波动扭矩 响应
撞击中心理论
——设计方法之四
动力总成第1阶弹性弯曲振动模态
——设计方法之五
解除刚体模态振动耦合
——设计方法之六
小结
悬置系统的核心设计思想是频率的设计
THANKS
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
一、悬置系统解耦原因
二、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
悬置系统解耦原因
悬置系统解耦原因
悬置系统解耦原因
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
固有频率匹配
——设计方法之一Βιβλιοθήκη 系统六个自由度模态频率不重合
系统与整车其余部件模态频率不重合
思考
共振一定会带来危害吗?
动力总成作为垂向动力吸振器
——设计方法之二
动力总成作为扭转动力吸振器
俯仰和侧倾频率(一般在2Hz 以下)
车辆的横摆频率(一般在5Hz 以下) 经悬架传递的路面激励 (一般在2.5Hz以下)
小结
5Hz
悬置系统固有频率
?Hz
与发动机相关
悬置系统的分析理论
固有频率匹配 模态解耦
目 录
第一单元 悬置系统的概述
第二单元
悬置系统的隔振理论
第三单元
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
第三单元
商用车悬置系统设计基础
2014.05.10
目 录
第一单元 悬置系统的概述
第二单元
悬置系统的隔振理论
第三单元
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
第一单元
悬置系统的概述
一、悬置系统的重要性
二、悬置系统的定义及作用
三、悬置系统的发展概况
悬置系统的重要性
安
全
环保
整车性能
动力
与悬置系统强相关
成 本
悬置系统的重要性
消费者抱怨问题
式中: f-点火干扰频率,单位Hz τ-发动机冲程数;(2或4) i-发动机气缸数; n-曲轴转速,单位rpm
实战演练
某直列四缸四冲程柴油机,其怠速转速为 750rpm,则悬置系统固有频率的上限是多 少? 如果发动机为直列四冲程6缸机呢? 悬置系统固有频率下限该如何考虑呢?
发动机的激励分析
整车的纵向、横向和垂向频率 (一般在5Hz以下)
从在《汽车设计》、《汽车理论》以及《汽车 构造》等大学专业课程中,悬置系统基本不涉及, 那么究竟什么是悬置系统呢?
悬置系统的定义
悬置系统的作用
固定、支撑动力总成并承受动力总成的载荷;
隔离发动机<->底盘的双向振动传递;
悬置系统核心关注内容
限制动力总成的位移;
悬置系统的发展概况
液压悬置 橡胶悬置
整车研发投入
30%
20%
70%
与NVH相 关 其他问题
80%
与NVH相 关
悬置系统的重要性
Noise-噪声-指的是顾客所能听到的声音 Vibration-振动-指的是顾客所能感觉到的看到 的 悬置系统核心关注内容
Harshness-不舒适性-指的是振动和噪声的综合影 响
悬置系统的定义
半主动悬置
主动悬置
目 录
第一单元 悬置系统的概述
第二单元
悬置系统的隔振理论
第三单元
悬置系统的设计方法
第二单元
悬置系统的隔振理论
一、悬置系统的分析理论
二、悬置系统的隔振理论
三、发动机的激励分析
悬置系统的分析理论
悬置系统的分析理论
固有频率匹配 模态解耦
悬置系统的隔振原理
机械系统频域容易被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