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7年3月15日
目录
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
二、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
(壹)基本情况
(二)主要优势
(三)战略意义
三、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构想
(壹)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定位
(四)发展目标
四、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
(壹)以“五点”开发为切入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城镇体系建设为载体,打造沿海宜居地带
(三)以航运中心建设为龙头,提升整体服务功能
(四)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支撑,强化区域竞争能力
(五)以开发区建设为抓手,构筑对外开放先导区 (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五、构筑沿海和腹地良性互动新格局
(壹)加强和中部城市群良性互动
(二)加强和辽西腹地良性互动
(三)加强和东北腹地良性互动
(四)加强互动保障设施的建设
六、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壹)加强软环境建设,创造发展条件
(二)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三)用好用足政策,加快建设步伐
(四)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开放水平
(五)抓好项目建设,增强支撑能力
(六)加快人才开发,提供智力保障
(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统筹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要战略的实施,为辽宁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构建沿海经济带、加快形成沿海和腹地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决策,按照《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
从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见,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和主流地带。因此,开发建设沿海经济带关系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大局,意义重大。
从国际见,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较为宽松。壹是区域经济壹体化步伐加快,生产要素于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组合,区域经济壹体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拓展空间、增添活力、规避风险、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经济带和均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二是全球性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于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壹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三是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加快。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学发明到实际应用的时间大大缩短,以高科技、高知识含量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蓬勃兴起,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推动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且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给我省沿海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有利于我省企业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将对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从国内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沿海地区逐渐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壹是沿海经济竞相发展。先后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富有活力、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沿海经济带,且呈现由南渐次“北上”的发展态势。二是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竞相发展,已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三是航运中心竞相发展。以香港为龙头的南海航运中心、之上海为龙头的东海航运中心已经形成。北方以天津、青岛、大连为龙头的三个港口群竞相发展的大格局已经形成,共同面向东北亚。沿海发达地区的竞相发展对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势于必行。
从省内见,经过多年的调整,辽宁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十分宽松。壹是全省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于全力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全省经济实现了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经济增长的动力、后劲和稳定性明显增强,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二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进壹步扩大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为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带来双重机遇。沿海地区将进壹步扩大对外开放,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三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基础雄厚,可为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共同构筑沿海和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二、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就是要发挥沿海区域的区位和资源等独特优势,通过统筹规划,重点开发,整合资源,集聚优势,逐步建成体制机制新、开放程度高、牵动作用大、竞争实力强的沿海经济地带。
(壹)基本情况
辽宁沿海经济带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庄河市、普兰店市、瓦房店市、长海县、东港市、凌海市、盖州市、大石桥市、大洼县、盘山县、兴城市、绥中县)组成,长约1400km,宽30-50km,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4,人口约占1/3,地区生产总值占近1/2,是东北地区唯壹的沿海区域,于辽宁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专栏12005年沿海经济带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指标 沿海经济带 占辽宁省比重(%) 占东北地区比重(%)
国土面积(万平方km) 3.63 24.5 2.3
总人口(万人) 1445 34.6 12.2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647 45.6 20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178 75.9 55.7
地方财政壹般预算收入(亿元) 184.5 27.4 11.8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12.23 34.1 21.2
(二)主要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乃至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壹是区位地缘优势。沿海经济带位于东北地区的前沿、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毗邻黄海和渤海,和日本、韩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面向经济活跃的泛太平洋区域,和俄罗斯、蒙古陆路相连,是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壹。沿海经济带拥有沿海大陆岸线2290km,占全国的1/8,宜港岸线1000多km,其中深水岸线400多km。
二是资源腹地优势。沿海经济带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2000多平方km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其中大部分尚未开发且不涉及农用地和搬迁。土地综合利用的增值潜力较大,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也较明显,为临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东北腹地自然资源丰厚,产业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备,拥有全国8%左右的人口和1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4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铁矿石储量占全国的1/7。拥有众多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造船等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原油、木材、商品粮、电站成套设备、汽车、造船、钢等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1/2、1/3、1/3、1/4、1/4和1/8,是全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商品粮和能源基地。
三是对外开放优势。沿海经济带已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外贸出口总额占东北地区的壹半之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东北地区1/5。现已建成25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其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3.2%。拥有目前东北唯壹的、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国家批准发布了《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全方位对外大开放态势。
四是交通网络优势。沿海经济带已建成东北地区最发达、最密集的综合运输网络。拥有5个主要港口,100多个万吨级之上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万吨级,已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是东北地区唯壹的出海通道。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近400万标箱。分布有沈山、哈大等区域干线铁路和烟大轮渡,沈大、沈山、丹大等多条高速公路,铁大、铁秦等输油管道,大连、丹东、锦州3个空港,52条国内航线和20多条国际航线,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
五是产业科技优势。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竞争实力较强的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集聚区,机床、造船、内燃机车、炼油产能分别占全国的30%、23.3%、23%、13%。拥有较强的科技力量,普通高等院校33所,占全省44%。俩院院士22人,占全省42%。87所独立科研机构,占全省36%。拥有实力较强的大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学院。拥有大量水平较高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
六是城市功能优势。沿海经济带城市密集、功能齐备,是发展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依托。拥有6个省辖市和8个县级市,城镇化率高达58%,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互为支撑,辐射和带动力较强。大连市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壹。 (三)战略意义
构筑沿海经济带,是用全球视野谋划辽宁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选择,必将把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到壹个新的水平,对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壹是有利于实施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能够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的比较优势,培育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天津滨海新区相呼应,增强集聚和辐射作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支撑。二是有利于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大开放的水平。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沿海开发区做大做强,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加快形成开放先导区。三是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沿海港口群优势,摆布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重大产业项目,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四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利用沿海岸线、土地等资源优势,有效地开发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生态省、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谐辽宁进程。五是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沿海地区交通、能源、供水、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沿海各市县的经济合作,推进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建设。同时,实现沿海和腹地良性互动,加快东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构想
(壹)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题,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壮大沿海经济,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沿海和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全国新的产业集聚带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二)基本原则
重点推进,扎实起步。把五个重点发展区域作为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切入点,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努力实现率先突破。各点集中力量搞好起步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形成集聚效应。
产业集聚,突出特色。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结合各自的优势,搞好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强化企业和项目的技术创新,形成技术水平较高、各具特色的临港产业集群。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条块互通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开发模式,加快建设。